用户中国茶膏博物馆的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宋代文人钟爱点茶法】宋代文人钟爱点茶,不仅是因为点茶作为当时的主流,更重要的是比起烹茶,点茶其实更能体味到茶的真香,比起旧有的煎茶法更能保留茶叶的原味,苏辙在《和子瞻煎茶》就有写到:“相传煎茶治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宋代文人爱茶至深,为自己时代的茶是最完美】在《南窗谈》中写到:“唐人所饮,不过草茶”,语气中透着不屑,普遍认为陆羽已被超越,但事实并非宋人所指的那样,唐人饮的不只是草茶,唐代的贡茶也是饼茶,只是成饼时茶叶捣碎但没有研成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膏知识分子#【关于茶膏的文献记载】唐代陆羽《茶经》:“畏流其膏、含膏者皱、出膏者光”;南唐吴任臣《十国春秋》:“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古人赞茶】古时的文人雅士对于茶的喜爱程度颇深,在饮茶之后除了舒畅,头脑中会有更敏锐的知觉,并会作诗赞之,如吕洞宾在《大云寺茶诗》中赞道:“增添清气入肌肤”,颜真卿的:“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他们都赞美饮茶能使人们的身心洁净。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膏知识分子#【《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茶膏中所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能力。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功夫茶法里的“高冲低斟”】“高冲低斟”是功夫茶冲泡中较为重要的步骤,即冲茶和斟茶的方法;“高冲”:水壶和茶壶之间距离大,沸水沿着茶壶口内缘冲入;“低斟”,茶壶尽量靠近茶杯,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使得各杯里的汤色均匀。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近代饮茶方法之“茶娘式”】“茶娘式”不同于“盖碗式”、“功夫茶法”那么繁琐复杂,因其冲饮简单(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自古以来就是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这样的饮茶方式依延续至今,只是茶壶的大小尺寸改变而已,但在北京、四川的一些老茶馆里,仍能看到较为正宗的“茶娘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 【“茶事”画家刘松年】台湾故宫博物馆中藏有《撵茶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绢本淡设色,纵66.9厘米,横44.2厘米。刘松年,是宋代宫廷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传世作品很多,仅涉及到茶事内容的就有《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博古图》、《撵茶图》等多幅。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 宋朝,也是日本人荣西真正将茶带回国的时期,因为宋代用的是黑盏,且留学的日本僧人大多数在浙江天目山禅寺,所以,荣西等僧人将黑釉茶碗带回日本后,日本人将这种茶碗称作“天目”。日本的国宝“曜变天目碗”便是从南宋时期流入日本,当时成为王公贵族争相抢夺的宝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中国茶乡之福建安溪】安溪县,文化积淀深厚置县已逾千年,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旅游专线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安溪县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盛产名茶铁观音。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中国茶乡之杭州龙井村】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村内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龙,云,虎”之首。@茶百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膏全说#【蒙顿茶膏博物馆藏品金瓜茶】金瓜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原料精选海拔2000米以上的云南大叶种春茶,常饮能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降低血脂,平衡和抑制胆固醇,并有提神醒酒之功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云南功夫茶主要特征】云南功夫茶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凤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江、临沧、 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 【福建贡茶 “蜡面茶”】唐末,茶的制作日趋精良,据说福建产制“蜡面茶”并向朝廷进贡。为何称为“蜡面茶”呢?大概是因为这种茶制成固形,有着像蜡一样光滑的表面;另一种说法是烹煮时,茶的表面会像蜡一样融化,故得此名。由于是贡品,因此必定是上等好茶。(图为制作蜡面茶的建州茶叶)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古今茶谭# 【茶话王肃:“酪奴”名称由来】王肃并不是北方人,他原是南齐重臣,因故归顺北魏。北方自有北方的生活方式,无论怎么汉化,饮食上以羊肉和酪浆为主。王肃是南方人,是不太习惯北方的饮食的,据说他总是吃鱼,喝茶。入乡随俗的他后将茶称为“酪奴”,这就是茶又被称“酪奴”的原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百科#【可防辐射、减轻尼古丁伤害的绿茶】中国六大茶系中的绿茶是指未经发酵的茶。代表名茶有:紫阳毛尖茶、日照绿茶、龙井茶等。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博物•致知#【白玉上品——和田玉】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于和田白玉之最上品。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茶膏•文史#【茶道始于中国】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中国茶膏论道#【茶膏是神马:珍贵的鲁迅藏品】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将家中收藏的普洱茶膏拍卖,让茶膏重现。此茶膏来源无从考证,只知为清宫贡品。此次拍卖,将被遗忘在历史洪流的普洱茶膏再次曝光于聚光灯前。🔗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中国茶膏论道#【茶膏是神马?】普洱茶膏,作为云南普洱茶五大茶形之一(团茶、饼茶、沱茶、砖茶、茶膏),有着上千年的生产历史。与前四种不同,从诞生之始,茶膏始终笼罩着一种神秘光环……茶膏,究竟是神马?🔗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茶膏博物馆

    #博物•致知#【年岁悠远的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