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美国和瑞士艺术家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的14分钟四频影像装置《录像四重奏》(Video Quartet, 2002)同步混剪了超过七百部影片,是一场电影和交响乐的绝技。马克雷的多领域艺术实践力图挑战美术和声音文化之间的传统差异,并测试声音的感知限度。该作品同样见证了他对媒介影像和音乐的持续迷恋:它以管弦乐队的调音开场,再马上切换到演员唱歌和演奏乐器的场景,随后是嘶吼尖叫和摆弄各种发声物体的段落。音乐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驱动力和凝聚力:复杂而疯狂的节奏伴随着平静舒缓的时刻,直到全片在摔门一幕中陡然结束——艺术家像DJ一样利用这些章节创造出个人的视听盛宴。《录像四重奏》援引的一系列电影片段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好莱坞制作,马克雷将这些场景称为“我们文化包袱的碎片”。《录像四重奏》援引的一系列电影片段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好莱坞制作,他兼顾了这些素材的视觉和听觉成分:每段影片的选择都以其包含的声音元素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每个片段中,观众都能看到声源。该作品是马克雷超凡的拼贴技巧的例证,这长期作为其创作的核心组成部分。80年代初期,马克雷便开始了自由即兴演奏,这一纽约市中心的新兴圈子以作曲人和音乐家约翰•佐恩(John Zorn)为核心。“我大量地使用援引:一点爵士,一点古典,有节奏的东西,迪斯科、波尔卡舞曲。我兼收并蓄的品位和约翰利用跳接的拼贴想法完全匹配。”马克雷发展出一套强有力的即兴技能,开辟出将唱片作为乐器来使用的技巧,表演期间经常在多个唱盘之间进行切换和混音。马克雷指出,《录像四重奏》的独特结构早在他担任唱盘手时便可预见。“这是同样的一套技术语言,采用许多小段的声音,再将它们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统一乐曲。”马克雷的混合实验也扩展到声音之外,涉及材料。在早期转盘演奏的同时创作的《回收的唱片》(Recycled Records, 1979-86)系列将被切割的黑胶唱片的实体残片重新混装成仍可播放的独特唱片。后来的《身体混组》(Body Mix, 1991-92)系列则通过残片的美学找到了相似的乐趣:展示人物身体(局部)的专辑封面被拼合成新的混合的身体(见评论区),它们往往模糊了种族和性别,使人联想到超现实主义者发明的“优美尸骸”游戏。在这些拼贴手法突出的作品中,马克雷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马塞尔•杜尚的现成品概念的影响。但马克雷始终在挪用现成素材的同时将其操控,以极高的原创性处理题材。因此,像《录像四重奏》这样的作品既打破偶像,又宛若悲情颂歌。影片获取方式见评克里斯蒂安•马克雷曾在2011年代表美国参加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并凭借同样混剪的24小时实时录像装置《时钟》(The Clock)斩获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我之前也曾详细介绍和分享过该作品,详见微博正文 。望转发#遇见艺术# #二创宝藏榜# @菜晓晓晓菜菜 @重生字幕组 译艺的意义的微博视频收起 0:30 44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