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分享」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在美国影像艺术大师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救生筏》(2004)中,不同种族与社会背景的十九名男女紧挨彼此地站成数排,猝不及防地遭到左右两边涌现的强烈洪流的威胁。一些人顿时被冲倒,一些人竭力抵挡忽至的洪潮。到处都是危及生命的水,在冰冷而强劲的外力作用下,衣物与身体被曳走,面孔与四肢在疼痛和死亡恐惧中扭曲变形。群体中的人为存活而紧紧抓住彼此,因为单单是保持挺立也已变成一种壮举。然后洪潮忽然停止,这场脱离了时间和地点的自然灾难只留下虚弱、迷惘和精疲力竭的人物群像。他们缓缓歇息,一些人重新平静下来 另一些在哭泣,还有一些在蜷缩,只有少数尚且拥有力气的人在帮助跌倒者站起来。整个场景以高速胶片拍摄,通过极端慢镜在水流的爆发效果中捕捉细腻的光线和色彩差异,最大程度地暴露个性表情与姿态。漆黑的放映厅内,高分辨率的录像强调了最微小的视觉细节,水的咆哮借由5.1环绕声创造了复杂而立体的声场。水元素是维奥拉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象征着生与死、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界线。作为人类生命遭受的威胁和对救赎的希望的普遍性隐喻,《救生筏》援引了法国浪漫主义画派先驱杰利柯•西奥多创作于1819年的著名油画《梅杜萨之筏》(除此之外,占据整个银幕宽度、以真人大小呈现的演员群体的站位及其费劲的动作也使人想到希腊与罗马的墙顶饰带)。 这幅颇具戏剧性的历史画作描绘了挤在岌岌可危的木筏上的一群遇海难者。他们在法国政府派遣的巡洋舰“梅杜萨号”搁浅后漂泊在生与死、绝望与希望的之间。这群人在海面上漫无目标地漂流了十三天,在此期间彼此争斗并卷入野蛮,最终仅留下十名幸存者。相较于西奥多画作折射出的人性至暗面和法国政府的失败,维奥拉的录像装置展现的恰恰是其反面。《救生筏》启发我们反思人类对危机的一系列反应,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亦无论是神话中的洪水还是当代的灾害。目之所及之处并无一搜提供安全保障的木筏。该作品抛出了道德和精神问题:个人将如何应对这样一起势不可挡的事件?我们对彼此承担着怎样的责任?究竟该独自挺立还是援助那些有需求的人?比尔•维奥拉是当代最著名的影像艺术家之一。他以最现代的技术打造的影像世界以直接的情绪性和激烈的图像震撼观者。这些关注人类条件的录像作品打破了由电影、电视和社交媒体的日常图像洪流决定的传统视觉习惯,创造出沉浸式的体验世界,让观者直面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潜力,并触及生与死、梦境与重生、回忆与遗忘等基本主题。七十年代以来,他深入探究人的身体、发散式的时间秩序、超验和灵性,被称作“后现代人道主义者”。我之前还分享过他的其它影像作品,包括《殉道者(土,气,火,水)》(见微博正文)《渺小的死亡》(见微博正文)和《仪式》(见微博正文)等。《救生筏》完整版获取方式见评,望转发#遇见艺术# @故事人贾东岩 @華堅馮力士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影片《蓝色男孩》(Blue Boy, 2019)入围第69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短片银熊奖。片名中的“蓝色男孩”是柏林克莱斯特街上的一家提供男性性服务的酒吧。七名罗马尼亚的男性性工作者依次单独坐在柜台旁,聆听自己报告作为应召男的工作经历的录音。他们再现了挑逗潜在顾客的过程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通过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男性气质的表现方式,澳大利亚艺术家翠西•莫法特(Tracey Moffatt)的别具幽默的录像作品《天堂》(Heaven, 1997)可谓扭转了欲望的传统展示局面,探寻女性凝视在将男性身体物化方面的权力。以业余度假录像风格拍摄的该片对准了作为澳大利亚国民运动的冲浪,而该领域几 ...展开 01:00 121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的《家庭暴力》(2001)片长超过三小时,主要聚焦于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为受虐妇女和儿童设立的首要应急中心——“您遭受过死亡威胁吗?”,“受过性虐待吗?”,一名社会工作者客观地向一名刚刚离家的女性提出上述问题。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肯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美国和瑞士艺术家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的14分钟四频影像装置《录像四重奏》(Video Quartet, 2002)同步混剪了超过七百部影片,是一场电影和交响乐的绝技。马克雷的多领域艺术实践力图挑战美术和声音文化之间的传统差异,并测试声音的感知限度。该作品同样见证了他对媒介影像和音乐的持续迷恋:它以管弦乐队的调音开场,再马上切换到演员唱歌和演奏乐器的场景,随后是嘶吼尖叫和摆弄各种发声物体的段落。音乐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驱动力和凝聚力:复杂而疯狂的节奏伴随着平静舒缓的时刻,直到全片在摔门一幕中陡然结束——艺术家像DJ一样利用这些章节创造出个人的视听盛宴。《录像四重奏》援引的一系列电影片段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好莱坞制作,马克雷将这些场景称为“我们文化包袱的碎片”。《录像四重奏》援引的一系列电影片段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好莱坞制作,他兼顾了这些素材的视觉和听觉成分:每段影片的选择都以其包含的声音元素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每个片段中,观众都能看到声源。该作品是马克雷超凡的拼贴技巧的例证,这长期作为其创作的核心组成部分。80年代初期,马克雷便开始了自由即兴演奏,这一纽约市中心的新兴圈子以作曲人和音乐家约翰•佐恩(John Zorn)为核心。“我大量地使用援引:一点爵士,一点古典,有节奏的东西,迪斯科、波尔卡舞曲。我兼收并蓄的品位和约翰利用跳接的拼贴想法完全匹配。”马克雷发展出一套强有力的即兴技能,开辟出将唱片作为乐器来使用的技巧,表演期间经常在多个唱盘之间进行切换和混音。马克雷指出,《录像四重奏》的独特结构早在他担任唱盘手时便可预见。“这是同样的一套技术语言,采用许多小段的声音,再将它们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统一乐曲。”马克雷的混合实验也扩展到声音之外,涉及材料。在早期转盘演奏的同时创作的《回收的唱片》(Recycled Records, 1979-86)系列将被切割的黑胶唱片的实体残片重新混装成仍可播放的独特唱片。后来的《身体混组》(Body Mix, 1991-92)系列则通过残片的美学找到了相似的乐趣:展示人物身体(局部)的专辑封面被拼合成新的混合的身体(见评论区),它们往往模糊了种族和性别,使人联想到超现实主义者发明的“优美尸骸”游戏。在这些拼贴手法突出的作品中,马克雷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马塞尔•杜尚的现成品概念的影响。但马克雷始终在挪用现成素材的同时将其操控,以极高的原创性处理题材。因此,像《录像四重奏》这样的作品既打破偶像,又宛若悲情颂歌。影片获取方式见评克里斯蒂安•马克雷曾在2011年代表美国参加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并凭借同样混剪的24小时实时录像装置《时钟》(The Clock)斩获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我之前也曾详细介绍和分享过该作品,详见微博正文 。望转发#遇见艺术# #二创宝藏榜# @菜晓晓晓菜菜 @重生字幕组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德国影像艺术家尤利安•罗泽菲特的无对白影片《交换》(2015)乍看之下是对关于暗中风险交易的经典黑帮动作电影的滑稽模仿,却被植入当代现实之中,作为对全球范围内无节制增长的世界贸易与无法控制的金融交易的评论——两队武装的帮派成员相约在被遗弃的集装箱货港。他们停下车,密封货物的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乍看之下,时间的流动在摩洛哥艺术家伊沙姆•贝拉达的影像作品《预兆:2019年5月9日10时03分》(2019)中明显放缓。凭空产生又再次消失的气泡、 雾障或自行散布的粒子宛若一场宇宙事件或对微观领域有机过程的放大。但变化与消逝的循环也使我们一再想起自然风景的空间。在2007年创作至今的“预兆”系列作品中,贝拉达在玻璃缸内让化学过程发挥出惊人的美学效果,并用摄像机对这场由他发起的“表演”进行实时记录。铜、铁、锌等各种元素被逐步添进酸或碱性溶液中,产生丰富的颜色和脆弱的形状,仿佛水族箱景观被激活。艺术家有针对性地引发悬浮、氧化现象或电解过程,像画家一样打造出风景(他本人也将自己的创作方式和画家相比较)。现居法国的伊沙姆•贝拉达的作品兼具科学性和诗意。他编排出化学粒子和物理反应之间的一场场复杂的舞蹈,利用科学参数来揭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魔力。重要的并不是对自然的描绘,而是让自然真切而积极地存在于作品中。贝拉达的创作媒介涵盖摄影、录像、雕塑、装置和被他称为“表演”的化学激活过程。他在录像作品中抛弃了任何的后期制作,对他而言,这些影像既是文献又是独立的艺术作品。此外,在展览期间,由有生命的生态系统构成的雕塑装置内同样上演着复杂的自然过程。因此,这些景观也经过了展览中不同呈现方式的调控,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时间性:在“表演”和录像中相对迅速和有节奏,在玻璃缸装置中则持续较久且节奏缓慢。 方形的玻璃缸面对着展厅墙壁,它们无法在不破坏内部组织的情况下移动,而它们的形状则类似于画或摄影,区别在于容器中的风景经历着缓慢而持续的演变。贝拉达重新诠释了我们对绘画的假设:现实取代了赤裸裸的画布,颜料和画笔则被物质元素替换。虽然作品的创作理念基于自然科学知识,但这片由物质和元素组成的景观遵循着早期风景画的传统,从人的视角展现自然。 《预兆》促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打量无机物。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矿物世界是静态的,和生命界相反。我们无法感知矿物的运动,因为它们的时间性远远超过我们。但通过让这些纯矿物受特定酸碱度和粘度条件的支配,我们发现了这些通常感到永恒不变的物质的变化。在艺术家打造的封闭系统中,矿物世界甚至具有了态势维度。艺术家因此对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范畴区分提出了质疑:“时间始终对物质产生影响,即便是最持久稳定的物质。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评论区附《预兆》系列三部完整录像实拍。望转发#遇见艺术# #宝藏二创榜# #电影二创榜# @韩松落 @殆知喵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德国影片《三十》(2019)细腻展现了三十岁左右微妙的生活状态,片中拆礼物这幕更给我留下了近年来最触动我的电影场景——即将迈入三十岁的主角欧温持在好友面前拆开收到的生日礼物,包装盒被层层剥落,礼物似乎越来越小,好友的每番惊叫更让悬念高涨。但里面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隐喻:“表示什么呢?生活是狗屎吗?”,“不,旅途即目标。”影片讲述的正是柏林新克尔恩区的几名年龄相仿的好友为欧温持庆祝生日的一天。尽管具备所有指向潜在情节的参数,但该片并未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情节。漫无目标的城市夜游作为全片主体,避免了戏剧高潮和智慧哲理,甚至摒弃了角色获得新经验的可能性和必须解决的角色冲突,最终将他们带回了原地。影片截取的这段生活虽经搬演却真实坦率,风格化的同时又异常贴近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日常性:这不仅体现在片头主角睡觉的几乎凝冻的场景,我们同样注视着其他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无聊的日常行为:在尤其令人难忘的重复一幕,关于女性主义艺术家展开幕式的详细独白在下一秒忽然被搅拌机的巨大噪音掩盖,观众因此长时间看着一站一坐的两名女演员在厨房里几乎无所事事。影片是对困在无尽的时间弯道和各自恐惧中的这一代人的例行日常和友谊圈内的整体习惯的观察。《三十》关心的是一种围绕着该年龄、近年日益显著的现象:人们需要愈来愈多的时间来找到自己的生活。我们更晚地开始工作,更晚地生育。曾经的人们在三十岁早已抵达的阶段对如今的许多人而言仍是开端,或者他们往往还处在持续的定向时期。导演虽然避免直接用语言触及该主题,却将其包含在众多细节和伴随着六名角色的寻找状态中。在此,对角色性格特征和生活规划的丰富设置提高了观众产生认同的潜质。每个角色随身携带的个人往事和不时受阻断的对未来生活的远眺之间形成了一段缺位,这也令他们察觉到“此时此地”在转瞬即逝的生活瞬间所具备的强度。分别交代角色背景的日景固定长镜和不断跟拍切换的集体夜景的对照捕捉了个体孤独和群体动力。剧情简介:十月的一个周五,六名住在柏林新克尔恩区的年近三十的好友生活中的24小时。靠写作为生的欧温持正遭遇创作危机。工作有成的帕斯卡却竭力地想开启新生活,他和演员拉哈刚刚分手,高度敏感的后者每天操心着自己迟迟不见转折的事业。卡拉宁愿在好友加过夜,也不想睡在自己家。海纳在酒吧里消磨时光,并在此遇到了后来加入他们的安雅。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前的处境视为一种暂时状态。在庆祝欧温持的生日的夜晚,场景迅速从白天切换到夜间模式,他们漫游在街头和酒吧,充满对生活的热情,渴望最终被他们白天期间不得不忍耐的一切犒劳。影片获取方式见评该片入围柏林电影节德国电影视角单元,是导演兼编剧希莫娜•科斯托娃(Simona Kostova)在柏林电影电视学院的毕业作品,所有演员都以真实名字出演,这也让影片获得了某种直接感。望转发@栩许如生v @故事人贾东岩 #遇见艺术# #电影二创榜#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德国影像艺术家尤利安•罗泽菲特(Julian Rosefeldt)的无对白黑白影片《深金》(Deep Gold, 2014) 是对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经典短片《黄金时代》(1930)的荒诞致敬。作品将观众领入二十年代的柏林,以一个阴郁灰暗的早晨开场:身着黑礼服的优雅男主角企图跳窗自杀,但最终在街上苏醒。他惊慌失措地站起来,漫无目的地穿过这片破败的街区。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似乎打破了任何宗教、政治、公民和性道德观念,仅仅还在意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赤裸地奔过街巷,旁人无人地在人行道上小解,把自己作为妓女兜售或者疯狂地相互射击。年轻男子并非作为被动的观众,而是亲身参与交锋。他最终抵达了名为“深金”的滑稽表演俱乐部,各个平行世界在此交汇,一切的性别界限都被突破,纷繁的社会毫无约束地沉醉在恶习之中。在《黄金时代》中,由加斯东•莫多和莱雅•赖斯饰演的男女主角试图满足对彼此的欲望,却持续遭到各种障碍的干扰。布努埃尔通过“疯狂的爱”的题材批判了彼时的社会限制和风俗,包括天主教会、政治权势集团、资产阶级道德和贵族等。影片尾声前的最终场景尤其成为《深金》的创作关键:在别墅花园里,赖斯忽然无视自己迄今深爱的莫多,转而亲吻一位老年男子。莫多最终发疯,在房间里开始疯狂举动,将牧师、燃烧的圣诞树、雪犁和长颈鹿扔出窗户(《深金》中跳窗的男主角在街头醒来时,身旁有枯萎的圣诞树和教皇权杖)。布努埃尔将女主角从爱欲中解放出来、使她不再受制于专心追求她的莫多,这一惊人的处理方式可以被解读为天主教的西班牙电影人发表的一场挑衅和进步的声明。罗泽菲特将这一段理解成早期具有挑衅意味的女性主义宣言。倘若将这种理解作为《深金》的出发点,他的版本则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欲和渴望的世界。虚弱的男主角在此被无所不在的女性情欲震撼。在过度推崇摆脱了行为准则限制的滥交和自由的同名俱乐部里,他像陌生人一般神志恍惚。纵观全片,男主角正是布努埃尔在二十世纪初猛烈抨击的受约束的现代社会的象征。《深金》是对《黄金时代》中无情表达的社会和宗教批判的扩展,包括挑战压制人的性道德、既定的性别秩序的瓦解以及呼吁一场绝不否认女性的性力量的解放。虽然在美学方面近似原片,但它将这些批判引向当前,罗泽菲特将对布努埃尔影片的指涉和即时新闻交织: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和达利的分身遭遇上身赤裸的乌克兰女权团体,墙上写有占领华尔街运动口号“我们就是那99%的人”的海报暗示着二十年代经济局势和当代的相似性。彼时的《黄金时代》堪称一部丑闻电影,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希望以此向中产阶级社会发起挑衅。但它同时也是对好莱坞梦工厂引发幻觉的产物的抨击。和布努埃尔相似的是,罗泽菲特同样摆脱了叙事的流畅性,从而解构了这种电影幻觉。尤利安•罗泽菲特于1965年出生于慕尼黑,曾凭借由凯特•布兰切特分饰十三个角色的影像装置《宣言》(Manifesto, 2015)而闻名国际。现居柏林的他也是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数字和时基媒体专业教授。评论区附完整影片,望转发影片豆瓣主页:O深金 Deep Gold‎ (2014)@故事人贾东岩 @妇女之敌罗严塔 @盾乙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德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杨科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的双屏录像《耶稣试镜》(Casting Jesus, 2011)是他与梵蒂冈合作在罗马策划的一场幽默的行为艺术表演。在这部60分钟的影片中,选角公司派遣的12名专业男演员(暗指基督和十二门徒)摆出双臂迎天的赐福姿势以治愈想象中的病人、还原“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世界的图像及战争的铭文》(1989)是德国论文电影导演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最著名的影片。“这也许令有些人感到难以置信,但根据经验可断定:人们无法在测量图像中看见一切,但看很多东西比在现场更清楚。”在该片中,这种“更好地观看”的能力通过隐喻的方式和大屠杀的历史联系到一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慕尼黑艺术家组合M+M耗时近七年创作的系列影像作品《七天》(7 Tage)由七部情节独立的双频分屏短片组成。每部影片的两半分屏采取近乎一致的同声对白、运镜和剪辑。奥地利演员克里斯托弗•卢泽尔扮演的矛盾性的主角贯穿于看似日常却完全对立的场景中,显得时而忧郁,时而胁迫。唯独配角被替换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天空、大海和无穷性,这也许是法国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蓝色海绵浮雕(Relief éponge bleu)引发的最初联想。1956年起,早在克莱因最终决定用手工卷筒着色之前,他就在创作中使用天然海绵。某天,克莱因目睹了吸饱了蓝颜料的海绵的美,并直接将它作为画布上的颜料载体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回想近三年的观展经历,两部题材相似的影像作品曾让我热泪盈眶——美国艺术家丽萨·西尔维斯特在录像《如_我用我_够听_的语言_诉你_一个_事会_样》(2014)中亲自出镜,她聚精会神地盯着摄像机,用正常声音背诵她写的关于听觉记忆的诗篇选段。西尔维斯特的成长伴随着六岁开始的缓慢失聪的过程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如若评选现代舞最佳表演段落,这段四人椅子舞绝对要被纳入候选范围——1983年,比利时现代舞教母安娜•德瑞莎•德•基尔斯梅克(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不仅凭借这部《罗莎舞罗莎》(Rosas danst Rosas)取得国际突破,更为欧洲后现代舞蹈历史立下标杆。该作品延续了前作《相位》的极简主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在雕塑和戏剧创作阶段后,南非国宝级艺术大师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在新世纪凭借短片《潮汐表》(Tide Table, 2003)回归纸本炭笔和蜡笔素描。这部长约九分钟的影片从字面意义上展开一幅关于命运浮沉的潮汐表。作品分为四部分:在介绍角色的片头部分后,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们看到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安迪•沃霍尔长达一小时的无声影片《吻》(Kiss, 1963)是其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影片标题即内容,展示了十四对情侣分别长达四分钟的亲吻特写。作品拍摄的初衷源自《海斯法典》中禁止演员在电影中接触嘴唇超过三秒的规定。更令观众感到震惊的是,艺术家也拍摄了在彼时社会环境下堪称丑闻的数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深圳小天

    路透社:字节跳动将出售TikTok在美业务予甲骨文公司 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字节跳动将出售旗下影片分享应用程式TikTok在美国的业务,予美国甲骨文公司。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表示,字节跳动挑选甲骨文为出售TikTok在美国业务的对象。另一个潜在买家美国微软公司早前发表声明,表示在当地周日获字节跳动...全文: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大公報-大公網

    #TikTok拒绝微软收购#】美国微软公司13日发表声明,表示在当地周日获中国企业字节跳动告知,字节跳动将不会出售旗下影片分享程式TikTok在美国的业务予微软。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表示,不会延长字节跳动今个月15日出售TikTok的期限,指TikTok只有“关闭”与“出售业务”两个选择。#TikTok不会卖给微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德国无对白同性短片《最后阶段》(2017)是我在柏林电影节看到的最震撼的实验作品,一部残忍、悲伤和消费主义的当代爱情故事。影片围绕着十二分钟推轨长镜头展开:刚与男友在天桥分手的青年穿过欧洲最大的购物商场——长约七百米的“汉堡里程”购物中心,他为某个人哭泣,意识到某件事情的错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影片分享# 安迪·沃霍尔的《蓝色电影》是第一部描述真实性爱却被大规模院线放映的成人情涩电影,是一部在涩情片黄金年代(1969–1984)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其帮助开创的涩情风潮使得 “色情”在现代美国文化中的被名人公开讨论,也被艺术评论界严肃对待。沃霍尔本人表示《巴黎最后的探戈》也深受本片影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IMAX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巴士评测组

    【Facebook 也加入影片观看次数统计,到底 YouTube 怎麽想呢?】Facebook 宣佈快将会推出影片观看次数统计功能,会将公开影片的观看次数显示出来,就跟 YouTube 或 Vimeo 等传统影片分享网站一样。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arkyunyun600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们的影视界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与海淀区政府联合摄制的微电影《我的梦》在海淀工人文化宫举行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及海淀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影片主创方一同出席,与首都环卫系统代表、海淀区干部群众等300余人共同观看影片,分享了影片背后的故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浪娱乐

    【好疼!水果姐网上直播鼻环穿孔[生病]】凯蒂佩里(Katy Perry)近日跑去穿鼻环,搞怪的她竟将过程拍成影片分享到社交网站上,近距离让粉丝直击长针硬生生穿过鼻子的惊悚画面,开始她还表情淡定,过没多久,她就忍不住爆出哀嚎声:“喔!真的好痛!”[可怜]详情:🔗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夢想家林志穎

    哇!谢谢大家建了这个话题#730林志颖梦幻婚礼纪念日# 祝福我们,一段未曝光的婚礼影片送给大家。【视频:馬爾代夫婚紗照影片】 (分享自 @优酷) |馬爾代夫婚紗照影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吴先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床上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4月25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18岁女生Belle Knox曾在三月初承认出演A片赚学费一事火遍网络,如今这名女生又宣布将在著名的色情影片分享网站Po... 🔗 网页链接 #立方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福建人在美国

    【美国拍A片赚学费女大学生将在著名色情网站实习】国际知名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的18岁女生Belle Knox曾在三月初承认出演A片赚学费一事火遍网络,如今这名女生又宣布将在著名的色情影片分享网站Pornhub进行暑期实习。美国大学生很多都是自己打工出学费,哪像中国大学生,父母砸锅卖铁也要帮忙付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