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那个Hawk啊

    郑渊洁我很早前是有关注的,直到有一阵记得他跟一些牙医吵架,发现这个人思路里很有一些清奇的视角、固执和不讲道理,就没再关注下去了。他的故事每隔个几年就会微火一阵,现在回想都是关于他的三观如何好的,比如对读者真诚,就有买房放读者来信最后赚了大钱的故事。这倒没什么,但是换个角度看,你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南郭刘勃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年号当然不用了。中华民国该采用什么纪年方式,当时有许多有趣的争论。有认为应该用黄帝纪年的,根据古籍当中记录的上古圣王黄帝登基的时间,推算下来,这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也有认为应该从孔子出生开始算,今年是孔诞多少年。但是最后,还是采用一种更加和世界接轨的纪年办法,采用西方通用的格里历,也就是我们今天一般说的公历。公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2年的1月1日,是这一年元旦。那问题来了,传统上,元旦是用来称呼农历年的第一天的,现在,改称公历年第一天。那原来农历年的第一天该怎么称呼呢?1914年,有人给袁世凯提了个建议,农历的元旦,叫春节;端午节,叫夏节;中秋节,叫秋节;冬至,叫冬节。但这个创意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民国时用得更多的,就是叫“旧历新年”。我们知道,民俗传统是很顽强的。不会因为你政府改了新历法,就全社会一下子全盘接受新历法。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旧历法有关的,正月十五元宵,八月十五中秋,节庆内容都是和天上圆圆的月亮结合着,用公历的话,1月15日、8月15日天上月亮不定啥样,怎么过节啊?所以,民国就进入了一种新旧历法并行的二元状态。各种官方活动,用新历法也就是公历,有些知识精英,也喜欢用公历;民间的主流,还是用旧历法也就是农历。对这种二元状态间的互动与张力,有学者作了梳理:第一个阶段:从1912年到1919年,基本是相安无事。官方对公历是想大力提倡的,但当时政府实际上力量比较弱,民间不想改变,它也就不强行干涉。从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农历新年比公历新年热闹得多。于是,当时的舆论,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把公历新年叫“民国之新年”,这是中华民国定的过年的日子;把农历新年叫“国民之新年”,这是全国民众选择的过年的日子。或者叫公历年叫“法定之新年”,农历年叫“自由之新年”。1919年过农历年的时候,《申报》有个报道尤其好玩。它说,新历年北京住户没有换春联的,一到旧历年,大街小巷无不焕然一新。这个我们今天也还是这样,倒也没啥。它还说,有一件事是往年罕见的,就是放爆竹,“响声四起,通宵不绝,亦似北京市民含有无限快乐之情。”也就是说,1919年的报纸,把到处放爆竹,是当作一个新现象来报道的。可见过年放爆竹这事,虽然历史很悠久,但原来也不见得特别流行。1919年被放大的一个习俗,是古老传统,而1919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一件大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则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新与旧交织的时间,就是这么奇妙。然后第二个阶段,1920年到1927年,社会变得激进,于是对旧历新年,开始有了很多批判。当时媒体报道,1920年的1月1日,是民国建立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元旦。五四之后,中国渴望除旧布新,企盼和先进文明接轨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与之相应的,就是旧历新年遭到了严厉批判。各种祭祀活动是迷信啊;很多庆典很奢靡浪费啊;过年休息时间太长,耽误生产啊,比如陈独秀说:“中国的旧历新年,没有丝毫历史上纪念的意义,全国人竟有十余日事实上的休息,各社会一切停顿,真是世界上一件怪事”;还有人说,给小孩压岁钱,会把小孩变得“卑鄙嗜利”……当然,刚刚被炒热的旧传统,过年放爆竹,被批判会造成多少浪费和危险啊。从这些话题看,一百年了,吵的啥真是没怎么变。不过,我们也不要高估这些批判的实际影响力。当时,能够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人,和能够阅读报纸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于是进入第三个阶段,政府企图废掉旧历新年,这种努力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彻底失败。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政府的力量相对强了。于是通过政策改变习俗这件事,变得好像至少可以试一把了。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 1928 年 1 月 1 日发布了《为实行国历告各界民众书》,把公历称为“国历”,并且定了调:“国历,是革命的国府明令规定,颁布实行的,所以革命政府治下的民众都应该一致遵行,不容非议的。同时也可以说,反对实行国历的,便是违反国民政府命令,便是反革命。”于是,旧历新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当然也就不放假了,而且各种节日庆典被严厉禁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两个国民党党员,党员甲在旧历年这天,看见了党员乙,拱手说了句:“恭喜发财。”于是党员乙就把党员甲举报了,按照国历,今天是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你怎么还想过年了!于是党员甲被罚在总理遗像前立正十分钟反省。上海有一户人家迎财神,两个警察就把这家的主人带到公安局,所有迎神的祭品,大鱼大肉的,全部没收,而且你有钱干这种无聊的事,我再罚你一笔钱。有个江北来上海的劳工,在自家门口放鞭炮,也被警察抓了。“你好大胆子,怎么胆敢过旧历年,反革命啊。”结果这位说,我不是过年,今天我爸生日,我放个鞭炮。最后罚了三个大洋了事。这么严厉,是不是从此把旧历年彻底封杀了?也没有。因为这属于抓典型和警察创收,实际上有关部门不想多事的时候,又管得很松。也有报道说,过年的时候,有人就在警察局门口放爆竹打麻将,这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但是并没人管。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这么折腾到1934年,其实就已经折腾不动了。国民政府的新规定,变成了不许过旧历年的,仅限于公务机关,民间实在要过年就算了。这等于回到了官方归官方,民间归民间的那种状态。到1937年,日本入侵,兵战凶危国家存亡之际,当然就没空管这事了。下一轮大变化,要到1949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但是也保留了农历。并且定下来,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令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放假天数是春节3天、国庆节2天、劳动节1天、元旦1天。你注意,这里面,国庆节、劳动节、元旦,都是新节日,只有春节,和传统文化有关。所以有研究者看来,此时春节已经成了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唯一展示平台,所以春节和新生的现代国家之间,其实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感。我国的政策,也发生过两次180°的大转弯。一次是1967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说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根据群众要求,春节假期取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国务院发出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新中国的政策执行力,当然不是南京国民政府可比的,所以接下来的十来年,春节就真的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了。最多就是老百姓私下里搞一点自己认为不能没有的过节仪式。然后到了1977年,又是一次掉头。新闻报道当中,又出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人士新迎新春”的字样,1978年《人民日报》又出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欢欢喜喜过春节”的主题。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题目是《为什么春节不放假?》,一封是《让农民过个安定年》,能够上《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意味着什么,这就懂的都懂了。果然,几天后,部分省区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到1980年就全国恢复春节放假三天的制度。然后到1984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除了发表元旦贺词之外,也发表了春节祝词,这当然标志着春节重新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节日。此前1983年,其实还有一件大事至关重要,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其实,早在中央电视台还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时候,迎春晚会早就有了。但1983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9 年全国电视机拥有量才 485 万台,1982年就达到了2761 万台,注意,那会儿一台电视机打开,面对的可不是一两个观众,前面围着一大帮子人呢。所以看春晚成了一件全国人民都参与进来的特有仪式感的事情。而我们知道,所谓仪式,是一种规范化的,带有表演性的,可以重复的行为。所有参与这个行为(包括观看)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我们都是自己人,书面点的说法,叫“共同体意识”。春节当然确实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你看古书上记载的过年习俗,很多和今天的庆祝方式已经没有关系了。或今天仍然保存着的一些习俗,可能全国各地都不一样。实际上,之前这几十年里,从塑造中国人的共同体意识这个角度说,春晚的意义超过任何传统习俗。春节应该怎么过,不同的地方本来差别本来很大,强调各地的习俗,可能强化的就是地域意识而不是中国人的意识,看春晚才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仪式,共同享有的习俗。并且春晚实际上还给某些地方的习俗赋能,让它近乎成为全国人民的习俗。比如过年吃饺子,我南方人本来没这个习俗,但春晚上听了N遍“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对此也就近乎默认了。虽然过年仍然不见得吃饺子,但比方说碰到一老外,跟你招呼:“中国年,吃饺子!”不是特别较真的人,也就不去纠正他了。当然,这些年春晚这个仪式还在,仪式感却早已不复当年。不过,只要国家还有活力与梦想,总会不断有新要素为这个节日赋能的,但不要强行硬上,弄得吃相难看就好。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两色风景嘎

    我现在可真是有一副中年人的好脾气。一个读者来信为我写死了他喜欢的角色而用脏话破口大骂宣布退坑,我居然毫无波澜。以前就算不受打击好歹要生个气的,现在居然还给人家回信,先感谢他这么多年的支持,再解释我为什么这么写,完了好好跟人家道别。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电影票房

    那堆来信与故事大部分都是编的//@重工组长于彦舒: 漫画的作者是漫画家,但杂志的作者是编辑,超级挑选漫画家~//@minami鹿_: 就算读者来信来自读者,但是也是经过编辑有意筛选的。是这个意思吗?//@重工组长于彦舒: “读者来信板块与其说是读者的心声,倒不如说是编辑的心声”——《漫画狂战纪》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乐居网无锡

    #买房指导#【怎样让租房者更放心 租房行为全流程管理亟须完善】租房是许多年轻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租到满意的房子并非易事。如何让年轻人安心租、放心住?中介、平台、相关部门怎样更好保障租房年轻人的合法权益?近来,本报陆续收到多封读者来信,反映亲身经历,提出意见建议。发展专业化规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21世纪经济报道

    #读者来信#看看各国是如何打击拐卖儿童的】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江苏一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被人劫走,后来发现被害于河边。其实,儿童拐卖在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那么,各国对拐卖儿童的行为是如何惩戒的呢?@识局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困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红星闪闪笑生

    从张记“牲口”津津乐道的心情来自,还渲染其感受并公之于众,其种畜和牲口式的坦率固然可嘉,但从其心底来看却深深地反映出了内心世界,从社会角度来看恰恰是文痞中也少见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天然代表。此文一出引起了舆论的哗然,海内外十几家报刊纷纷发表文章或“读者来信”提出各种不同的批评
    2o14年9月27日,张贤亮死了,官方说:肺癌。民间流传:艾滋。伦敦的徐德煊在2010年11月撰文回忆,张贤亮去伦敦,坚持去逛红灯区,说:现在国内的老总谁不去那地方玩玩?后他去了香港,在一个女人家里“做鸭”,那几天,他瘦了一圈。看一下徐先生的原文,就发现,他还有诈骗嫌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386评论 7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环球时报

    【《人民日报》刊文抨击“抗战纪念馆”收门票钱:太不应该!】《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对方称他近日去江西“庐山抗战纪念馆”参观时,发现本应对公众免费开放的纪念馆竟被栅栏拦住,有关部门还要求纪念馆向游客收取50元参观费。可游客上山前,已被收了180元门票费。连纪念馆员工都觉得这样做不对!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假装在纽约

    昨天英国《每日电讯》刊登了一封本年度最佳读者来信,来自一位英格兰读者:“为了避免支付国际邮费的可能性,我已经赶在公投前给所有住在苏格兰的亲朋好友都邮寄了今年的圣诞贺卡。” 现在看来,人算不如天算,这些贺卡他白寄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广州圈圈

    等我活到杨振宁的年纪,我也写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到时你们中还活着的,会被写进书里;你们中还能走的,将陪我去人民大会堂签售;你们中还会写字的,将帮我回读者来信;你们中还有点色相的,将陪我去旧金山出席媒体活动;你们中还能泡妞泡哥的,将帮我维护粉丝;若木老师还在,帮我连登三天小广告,八折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洪晃ilook

    叫阿姨是英文里有个词叫“agony aunt". 就是报纸上回答读者来信的女编辑。
    #晃阿姨 aunty huang# 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看你的微博 总觉得华服与自己距离太远 更愿意看你的文字 但某些时候觉得能欣赏到一些点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能保持好奇心也不错啦 另:叫晃姐不是很好么 阿姨是给琼瑶用的嘛 @洪晃ilook
    转发 1评论 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人民微博

    #人民日报、人民微博联合征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抄袭剽窃、科研成果造假等学术研究领域的失信行为屡见报端,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与人民微博就此话题联合征集网友留言,欢迎您结合亲身经历和所闻,一起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对策。您的精彩观点将有机会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舟子直播间

    纽约时报发的报道说全球科学界的共识是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之后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对此表示异议(那个读者就是崔永元采访过并造谣是我的老师的索尔克研究所舒伯特),这就让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觉得美国人对此没有共识了。他不知道美国报纸登读者来信是为了发表不同声音,...|大图🔗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田科武

    今年1月5日纽约时报刊发了长篇报道《孤独地追求转基因作物真相》,之后收到许多读者来信。1月9日该报在评论版选发了5篇来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远未形成有关转基因的共识;对于习惯于相信的美国人来说,有关转基因的论争才刚刚开始。@崔永元 @方舟子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南都周刊

    读者来信】EmmaLim:麻麻,谢谢你在处女月的时候把我带到地球[泪]特送上此五仁月饼不用谢[泪]详情🔗 网页链接
    #失陪国度#又是一年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日子,在外工作或学习的你是否无法与亲人团聚?想起家中的粑粑麻麻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呢?那就写封家书吧。我们将选取50封家书,制成精美的明信片或信笺,并附赠南都周刊精心准备的中秋礼包,伴随你的思念一同带给您的父母。详情请关注🔗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31评论 6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童话大王杂志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郑渊洁收到数十万封小读者来信,他一直珍藏着这些信。2010年11月,郑渊洁从当年数十万封读者来信中随机抽出十封,在微博上寻找这十位当年给他写信的小读者。在网友的帮助下,十位十几年前给郑渊洁写信的读者全部找到,十全十美[good]http://t.cn/hbAGjc[心]🔗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人民微博

    #话题征集#【豆腐渣工程问题】工程建设领域层层转包、拖欠工程款、监理形同虚设等导致工程质量堪忧,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与人民微博联合就此话题征集网友留言,欢迎网友结合亲身经历和所闻,一起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对策。您的精彩观点将有机会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你现在有事,可以在微博上私信给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 //@真声夺人陈海锋: 曾经的“读者来信”很多都是假意的读者,有些是多次更改过的,我向人民日报投了100多封读者来信全部石沉……
    想来大家都还能记的吧,曾经报纸或者电视台时常在头条刊发(播)一封读者来信什么滴,然后是领导的批示,于是一项活动便展开了。。。。。。。眼下兄弟我每天浏览报纸数十家,好几年了没有再看到了。。。。。。。
    转发 15评论 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想来大家都还能记的吧,曾经报纸或者电视台时常在头条刊发(播)一封读者来信什么滴,然后是领导的批示,于是一项活动便展开了。。。。。。。眼下兄弟我每天浏览报纸数十家,好几年了没有再看到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T中文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21世纪网

    【光大证券:做人不能太至尊宝!】读者来信里调侃到,“喜欢人家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不喜欢人家的时候,叫人家牛夫人”,《大话西游》里的牛夫人揶揄至尊宝的这句台词,套用在光大证券对 21世纪网“光大乌龙指”系列报道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再合适不过了。详情:🔗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T中文网

    读者来信:帮帮乡镇中学的孩子们】FT中文网读者 Olivia:我想,毁掉一个少年的,不是客观贫瘠的物质条件,而是被周围环境剥夺了自信心。在中国许多乡镇中学的普通班里,学生们看不到努力的出路,过早地放弃了学习,有的甚至走向了沉沦。我们能做些什么,帮帮这些孩子们呢?🔗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长弓october

    北京晚报上的历史——20年前的1994年8月,有读者来信,对光膀子坐公交车不满。当年北京青年报搞过活动,好像是拍了“膀爷”照片寄给报社,报社就给膀爷一件北青报的文化衫。那几年一折腾,北京真就没人光膀子了。可光膀子习俗,它有那么不文明吗?有必要那么上纲上线吗?去过游泳池吗?知道冠希吗?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维

    周末收到的读者来信,觉得是水准之作。
    #观点#【中国纪念一战100周年:耻辱还是自信?】我们纪念一战,固然不必再以当时的中国是战胜国却遭到西方列强的羞辱而感到义愤,也不必将西方文明一棍子打死并扫地出门,而是应以百倍的民族自尊和文明自信的姿态,既重新接续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又继续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
    1. 微博附图
    转发 54评论 26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与栖_为了hiroc努力学日语中

    #onkm# 刚刚看完DGS19,卡米亚感冒归来的一期,各种蹭得累各种神烦就不说了,GJ的脑内测试也不说了,但是谁能告诉我这么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原来那个温情感人的读者来信栏目变成了现在的黄段子集中地了(ノへ ̄、)[捂脸……]【PS:那一期dear letter竟然差点把我感动哭了QAQ】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陈宗鹤先生

    读者来信︱生活在阿根廷,舍弃有时是种获得幸福的途径】前日收到一名为Shelley读者的来信,文中写下了她近一年来毅然放弃在上海的高薪职位,为梦想远赴阿根廷学习探戈的亲身经历。读完后,对其如此抉择令我非常钦佩,今晚一同分享给您。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twoyan

    几年前在长沙听到慕容雪村在自己的电台节目通过读者来信自夸最新作品,挑剔的耳朵顺带不很中意他略带口音的腔调,因为作为电台那头的人。两年前某老同学提起长沙的电台,居然对他的一段词念念不忘,张口即来倒背如流。今年那作品通过荧幕火了,看了几集,突然觉得格外神奇。他貌似被请去喝茶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人民微博

    #话题征集#【如何规范养犬行为】宠物犬“泛滥”对小区居住环境、社会生活秩序都有影响,就此,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与人民微博联合邀请网友就如何规范养犬行为发表意见。欢迎您结合亲身经历和所闻,一起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对策。您的精彩观点将有机会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人民微博

    #微话题#【政务诚信缺失问题】你可曾遭遇过政务部门不履行承诺?你是否觉得政务部门的公信力缺失?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与人民微博联合就此话题征集网友留言,欢迎网友结合亲身经历和所闻,一起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对策。大声说出来,您的精彩观点将有机会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