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讲谈社一百周年献礼之作,每卷都由该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包括宫本一夫、平势隆郎、鹤间和幸等。该系列按照从上古至近代的时段来分卷,中文版出版了其中十卷。理想国大众馆主编杨晓燕写的“封面之路”,非常好。🔗 网页链接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 《深晚书评》感言之《每个人心中都有花开的刹那》:在告别2013迎接2014之际,我们依然是那只上了发条的时钟,微笑不息,抖擞前行。因为在这里,每个人心中都有花开的刹那——所触摸所访问所阅读所了解所吸引的一切都那么温暖、熨帖、平和、安详,而且,有力量。 🔗 网页链接
- [新书推荐]《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 大战海战全史》,章骞 著。70多万字,近500幅图表,极大拓展了国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史的研究。《民国海军舰船志》,陈悦 著。介绍自1912年民国肇建之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民国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广东海军以及军政部电雷学校等购造的各级军舰。展开全文
- 刘剑梅:比起《傅雷家书》,我觉得我父亲没有刻意地着“父亲相”,而是把我当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对话。相对来说,傅雷作为父亲的权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父亲则更民主一些。请两代人(父辈和子辈)都读一读《两地书写》,首先得有交流,然后才能解惑。🔗 网页链接 @刘剑梅 @崔华林
- [新书推荐]《知识分子丛书》:《独立知识分子》何怀宏;《永远的质疑》丁东;《一蓑烟雨任平生》王学泰;《历史与看客》张鸣。李银河主编:这里选的知识分子作家都是中国当代最好写作者。他们敏锐的思想、独到的视角和美好的文字是当代汉语写作中的最高境界。🔗 网页链接 @李银河 @华章同人
- 吴琦幸:《王元化晚年谈话录》是我在2007年7月陪伴瑞金医院中的王先生时做的录音和笔记。特点是无话不谈,从理论、人情、学风、考证、历史事件以及用王元化最后的语言来反思这三次反思的主要意义,清晰地画出他的心路历程。🔗 网页链接 @王为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新书推荐]《往事与怀念》,王智量 著。这是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者、翻译家王智量教授的回忆录,对于自己人生中的坎坷以及共和国一段历史作了真实而严肃的追忆,回溯的视角更加强了理性的批判力度和视野。 🔗 网页链接 @上海贝贝特
- @何家炜 :茨威格的《巴西:未来之国》和贡布罗维奇的《横渡大西洋》出版已半个世纪,前者关于巴西历史、经济、文明以及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米纳斯·热拉伊斯等城市的描绘,后者关于贡布罗维奇作者本人,对于中国读者来讲,依然迷人而不过时(深圳晚报记者@崔华林 )。 🔗 网页链接
- [新书推荐]《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俄]安娜·阿赫玛托娃著,伊沙老G译。“当我写下第一首诗时,我11岁。对我而言,诗歌的启蒙并非来自于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而是杰尔查文(《在皇室少年生日那天》)与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 🔗 网页链接 @铁葫芦图书 @铁葫芦诗歌
- [新书推荐]《古书犀烛记》、《古书犀烛记续编》 袁芳荣著。@启真馆图书 出品。“古籍的魅力就在这里,一册在手,看着发黄的纸、版印的字、木刻的图,愉悦的心情油然而起,根本舍不得放下它,于是就这样读着读着,也读出兴趣来了。”(袁芳荣) 🔗 网页链接 @Bookman吳興文
- [你逛香港书展了吗?](深圳晚报记者李福莹崔华林)每年7月,拖着拉杆箱去香港的人群中,除了买奶粉、“打酱油”、逛名牌店的,突然增加了许多去香港会展中心逛书展的深圳人。去香港听名家讲座,购买港版、台版图书,成了这个夏天最“热”的现象之一。🔗 网页链接
- 三个父亲?乎乎。//@新民说: 深圳的三个父亲:香港、邓小平、习仲勋。 //@新民说: 香港的价值:1)市场经济的实验室;2)复合国家体制的试验品;3)中华民族民主化浪潮第二波;4)自由文化的避难所。@吴稼祥
- [新书推荐]《心的岁月: 策兰、巴赫曼书信集》。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与恋人英格褒·巴赫曼书信首次出版,既是两位诗人富有戏剧性的爱情/朋友关系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战后德国文学的见证,更是与政治历史背景有广泛关联的个人档案。🔗 网页链接 @人大出版
- [同人眼中的《今天》] 万之:《今天》已经有了这么漫长的历史,在这段路途上同行过的, 当然不止一二人。旧人退出,新人加入,也是杂志能保持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先后有很多人参与过《今天》的事业,有些人来而复去,去而复来,如走马灯一般。每个人的用都不一样。(图为万之与北岛。感谢@林道群 )展开全文
- [新书推荐]《论萨义德》,单德兴著。在学术上,萨义德是著作等身,迭有创见的杰出学者,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公认是后殖民论述的重要祭奠者之一。在公共领域中,他是美国当代少数深具批判意识的著名公共知识分子,有“巴勒斯坦之音”的称号。🔗 网页链接 @启真馆图书
- [新书推荐]《竹久梦二的世界》刘柠著。“读这一本《逆旅》,或许限于字数,写竹久梦二人生五十年近乎“简历”,但全书编排是立体的,其人其作的整个世界读罢便了然于心。那些穿越时空的妙语警句也点醒读者,免得顺情而去,审美而迷。”(李长声)🔗 网页链接 @李长声 @徐峙立 @北京刘柠
- 《亚当·斯密传》 [英]罗斯著。在迄今为止关于亚当·斯密的传记中,最有价值的有三种,即斯图尔特(1794)、约翰·雷(1895)和罗斯(1995)的。这三种传记的问世刚好间隔一个世纪。前两种皆已经有中译本,现出版罗斯作品,显然有其历史的意义。@浙大出版社-人文图书 @启真馆图书 🔗 网页链接
- 马勇:对于持续高烧的“民国热”来说,《国会现场》的出版是一件大事,这本书摒弃了坊间写手的陈陈相因胡编乱造,而是以历史学家的审慎研判史料,辨别真伪,重建信史。(《国会现场:1911~1928》 叶曙明著) 🔗 网页链接 @旁观者马勇 @叶曙明 @铁葫芦图书
- 《民主的限制》赵鼎新著:民主是什么?民主应该怎么推进?当微博改变世界的时候,很多人大概以为,我们朝着民主迈进了一步。其实,我们只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夹缠不清,难以寸进。ttp🔗 网页链接 @中信张昭 @中信出版蒋蕾 @北京徐晓
- 《79岁王蒙与39岁王蒙的对话》(深圳晚报记者 崔华林):王蒙打开“自家窖藏”,拿出这部尘封了四十年的手稿,交予出版社,这部70万字长篇小说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在此之前,这部以新疆“文革”为题材的小说早已跟随王蒙的大名,进入各种文学记载与评论文章。🔗 网页链接 @花城出版社官方微博
- 正在看吕思勉《三国史话》(精装插图本),中国画报出版社。中华书局也出了吕氏《三国史话》么@西丰客人在1984
- 《我为何要写史》(沈勇平):写《容共与分共:还原国民革命》,是试图还原历史。而书中所采用的资料都是历史亲历者的日记、信件、自述等。选择国民革命这段历史作为切入口,是因为20世纪开头20年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尤其是国共两党崛起的一个年代,这段历史决定了中国现当代史的走向 @沈勇平
- 邵燕祥序赵武平《人如其读》:他自己译书,又从事译文的编辑出版工作有年,并为此而在国内外奔波,连走访带淘书,日积月累,在写书人书事的时候,特别是涉及翻译家、外国书和外国作家,不须做文抄公,第一手信息多得是,信手拈来。🔗 网页链接 @赵武平 @中华书局 @番禺路ing
- 黄恽:民国是个很糟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谈民国、民国热,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作杂文,借古讽今,这个风气,如今有愈演愈烈的情况,我越读民国书籍和报刊,越觉得民国热的可悲,可悲的是每况愈下的知识分子地位,造成一种怀恋,美化了当年。🔗 网页链接 @黄恽
- 朱然(书评人):《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写于1973-1974年,是顾准与其弟陈敏之在通信中的学术讨论笔记。顾准是站在纵观历史的高度来看待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他认识到,历史研究是“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 网页链接 @抹小茶kid
发表了博文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最初是佛教音乐》 - 【按语】宋祖英和席琳迪翁在央视春晚混搭演唱的“茉莉花”,中西结合,别有韵味。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来源是中国的佛教音乐。 “好一朵美丽的茉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