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纽约时报天天读的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致黑暗中的弄权者】微博帐号遭封杀的作家慕容雪村用这封公开信向隐而不见的弄权者发出诘问;也为有相似遭遇的知识分子疾呼;他对那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说:我相信未来,而你只拥有现在。(@慕容雪村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在烧焦的历史中追求无解的正义】没有理由认为终结历史不公正的行动不会导致当下新的不公正。“得其应得”这四个字在历史的时空中谈何容易,只有靠一个智慧而公正的制度去化解恩仇。(萧瀚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观点#【北京也有贫民窟】尽管生活条件很恶劣,生活在北京城中村的打工者依然是乐观的。但如果不推进户籍改革,中国的贫民窟,将从希望的家园变成充满愤懑的熔炉。🔗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致读者:纽约时报中文网已升级改版,新版添加了众多版面和功能,由于我们还在调试和完善阶段,如果有时影响了您的阅读体验,敬请谅解和支持。未来几周,我们将有更多惊喜呈现给大家。欢迎探索新版网站:cn.nytimes.com。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朱令案20年沉冤未雪再起波澜】在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近20年后,此案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人们指责警方调查不力,质疑中国高官及其亲属凌驾于法律之上。🔗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谷歌阅读器走了,Freedly来代替】新闻聚合工具“谷歌阅读器”将于7月1日关闭。本文意在帮助两类人:谷歌阅读器的用户,以及从未听说过它的人。它的粉丝可能会失望不已,不过,Feedly已经被证明是个不错的替代品。🔗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昆明PX运动和生态灾害新族群】可以说,云南的PX环境抗争其实是公众针对政府多种不信任和失望的累积产物。和以往PX项目抗争相比,昆明抵抗PX运动有其独特之处。它并非孤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而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川滇藏及毗邻国家系列生态抗议活动的一环。(周雷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观点#【余华:权力在中国的傲慢态度】中国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定,制定者不管社会问题的复杂多变,也不考虑社会是否接受。只有规定引发强烈反对,让领导不满时,他们才只好悄悄撤销这些规定。🔗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朱令案折射的正义与民意】这是一桩发生在中国、完全关涉中国公民的刑事案件,在中国却看不到通过正常司法途径追查真凶的可能,而寄希望于美国政府,这多少是现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黑色幽默。(@连清川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中国经济意外再放缓,4月贸易数据或失真】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是,以债务的迅速积累来避免经济增长率的急剧下跌。但出口数据疲弱及消费支出放缓令经济学家担忧,中国信贷推动的增长是否可持续。🔗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教育#【在犹他州校园听见普通话】拥有悠久摩门教历史的美国犹他州正在探索双语教学,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海外传教,而是希望在全球经济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很多学校,随处都可以听见普通话。🔗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观点#【中国梦和美国梦不是一回事】习近平借用了美国梦的概念,但中国梦不等于美国梦。美国梦推崇个人主义:只要辛勤耕耘,你就会有收获;中国梦则更推崇集体主义:只要你辛勤耕耘,国家就会有收获。🔗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艺术#【佳士得入沪意味深长】佳士得入沪标志着国际拍卖业在中国市场的决定性突破,但横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壁垒并未消失,随着佳士得入沪再次引起关注:那就是关税和文物法律、法规所构成的屏障。(@雅昌陈奕名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中国重启怒江水电站大坝项目,怒江告急】批评人士称,该项目将迫使数万名生活在云南境内高地上的少数民族搬迁,破坏20余种濒危鱼类的产卵地。修筑大坝也可能对下游居民、邻国的农民渔民生存构成威胁。同时,大坝水库吞噬大片森林农田,对生态造成破坏。🔗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食谱#【这就是传说中的“高汤”】法国谚语说:厨师的好高汤就像歌唱家的好嗓子。中法两国视高汤为烹饪圣品,熬制方法常常保密,做起来费料费时又颇具气派。这里分享两款家制高汤食谱,一中一法,一简一难。(@小美小美妈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观点#【吴祚来: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中国梦】中国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强大。近代以来,中国人仍然没有实现的伟大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民主宪政之梦。可是,我们却被禁止做这个梦。🔗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奥赛罗》折射中国歌剧的国际化困境】中国国家大剧院力图发展歌剧,并排演自制歌剧,在大量邀请国际歌剧艺术家参与制作后,最近由意大利“星二代”执导的《奥赛罗》差强人意,折射了歌剧倚靠外援的困境。(BY: 许渌洋@不锈钢老许🔗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波士顿,一座伤城的两场告别】周一,马萨诸塞州的人们举行了低调的纪念仪式,向在波士顿爆炸案中遇难的两名年轻女子克里斯托·坎贝尔和吕令子告别。吕令子的室友说:“我们会一直跑下去,替你完成剩余的赛程。” 坎贝尔的外婆身着粉红色参加葬礼,因为“她不喜欢我穿黑色”。🔗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中国,小众设计师品牌的新热土】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与大品牌轰炸式宣传、炫富、腐败等词语紧紧关联时,竟也悄悄为小众设计师品牌孕育出肥沃土壤。这些品牌在中国的爆发式流行同时也颇具中国特色。(@唐霜TS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南方周末》审读员之死】曾礼是南周事件中自我公开身份的审读员,经历由新闻审查制度“螺丝钉”到“枪口抬高一寸”的戏剧性转变。审读员职务撤销后,在一个相对更自由的世界里,他只逗留了五天就离世。作者在其生前对他进行了跟踪采访。(@关军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法国总统的骆驼被误食了】法国总统奥朗德还没被停滞的经济和前预算部长的海外秘密账户丑闻折腾够,现在他的骆驼又被吃掉了!原来,马里为感谢法国部队驱逐叛军,将一头骆驼送给奥朗德。奥朗德将它托付给马里的一家人照料,结果他们显然误会了这一安排,把骆驼炖成了一锅菜。[衰]🔗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让我们偷偷地欣赏昆汀·塔伦蒂诺】暴力与挑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昆汀·塔伦蒂诺。这天然就与中国一本正经的官方主流文化相悖,这种文化也许认定中国观众无法适应塔伦蒂诺的电影美学,殊不知我们已经熟识他很多年。(@卫西谛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外国艺人来华演出审查乱象】外国艺人来华演出需报备和审批,这让以挑衅为特色的艺人变驯服;另一些则莫名遭株连,审查成为组织演出最荒诞一环。“性手枪”前主唱约翰·林顿来华演出时说:“中国政府批准了我所有歌词,他们愿请我来,我肯定是说对了什么。”(董楠@nebula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从澳洲到福州,我寻到了爷爷的乡愁】八十年前,作者的爷爷为了生计离开了家乡福建,去了马来西亚。作者生长在澳大利亚,今年春节,她独自踏上了寻根之旅,替从未谋面的爷爷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老家。(@淑琳suelin 撰文)🔗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纽约时报天天读

    【央视315,打假还是假打?】央视315晚会在经历了23年的辉煌之后,终于遭遇滑铁卢,不可抑制的权力冲动搅和在媒体利润的追逐之中,演变成了一场遍洒狗血的肥皂剧。不过整场闹剧最重要的“不在场的人”,却是消费领域的公权力。莫非,这才是最大的假冒伪劣?(@连清川 撰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