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ucifier-的头像

-Lucifier-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Lucifier-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蹩脚的强无神论者的直觉泵》作者:路西斐尔 时间临近饭点,我得尽量干净利落地陈述。微博上昵称为@oztiger 的人,发表了「野狗论」,用来反驳「科学跟其它认知一样,不过是另一种信仰」。我觉得他姿势难看,摆了两个pose示范如何与人辩论。@严锋 ...畅读版【http://t.cn/8FA4IWW】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将《理解女人》目录的袖珍版卷一全部收集完了,家里实在放不下,想捐给魔都最大的图书馆,但对方嫌弃要花200万物流费来搬,拒绝了我。最后还是谷歌将它最大的服务器存放区腾空,才勉强放下这袖珍版目录的卷一。//@PETD亚洲善待博士组织: //@学生烩:
    理解女人,从阅读著作文献开始~
    1. 微博附图
    转发 78评论 1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北外还搞得这么蠢烂,这才令人咋舌。里面田野、稻草和溪流等的文学表述已然够好。没深度、没天分、不理性的人参与艺术活动,真令人堪忧。前阵子看话剧《第二性》,许多人也在叫好;其实烂透了:萨特只是肤浅的花花公子,波伏娃则成了身心分裂被契约所桎梏的病态女人。
    【凤凰知道:“剽悍”的北外女生需要解释】“性”早已不是中国女学生群体的禁区。对于那些“不明真相”辱骂者,或者应该先审视下内心深处的“禁区”,在“震惊”之余请认真听听“剽悍”的女学生到底想表达什么。全文请看:
    1. 微博附图
    转发 1521评论 29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听了游识猷和方玄昌的电话录音,发掘后者太自以为是。在他看来,谈转基因的局限,谈错就是该死的反转〔徐来还未必错呢〕。反对其反转定义者,也属反转,真有意思。在我看来,除非是倡导群众反对转基因,自己地抵制,或谈论其风险、局限与价值,若无心造谣误导、有错即认,不论对错,都不属反转。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女心理学家Langlois在1990年做的两个实验,证明婴儿天生具备对面孔性魅力的识别能力:1)她们先让成人评估不同女性面孔的性魅力值,然后将它们分别呈现给2~3个月大/6~8月大的婴儿,两组都对更高性魅力的面孔注视得更久;2)她们发现12个月大的婴儿跟面孔更漂亮的洋娃娃玩得更久。@tombkeeper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你看他穿着皮鞋,她穿着裙子,两人要过一个低矮浸水的小马路,除了女人背男人过去以外,还有什么更经济的做法吗?这么温馨的场面,就不要误解女人遭到压迫了? //@凤凰网: [挖鼻屎] //@男人装: 忍()负重
    【武汉女子水中背起壮男】武汉遭遇特大暴雨,城区一片汪洋!武汉一女子水中背起壮男!!![lt切克闹]如今的妹纸,你威武雄壮!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证明不同的东西有不尽相同的难度与强度。要以数学证明的强度,自证每一篇文章皆无代笔,极不现实,方舟子也无此意。但自证身高与才华、澄清语言不通的文章与私信的原委,却较简易。就方舟子目前采取的批判难度来说,对我是不构成威胁的。
    这么说吧,一个人要自证他发表的东西是自己写的,跟一个人自证他的某项专利是他自己发明的,过程差不多。你拿出原始的手稿、设计、数据来,如果没有其他人出来声称他们比你更先写出/发明这个东西,这就是你的了。其实整件事挺无聊的,就是想扯上一个道德指控。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一些人如@oztiger ,在知道有一些哲学家故弄玄虚、玩弄概念后,就产生一种不良倾向:他看不太懂的思辨内容,都是故作神秘。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有时我们口误后,能很快被自己察觉出来,然后在他人纠正前先行改正;这是一种自我审查。写文章也有这类无意识审查,但针对的是语句的质量与意义,有些词句我们不允许自己写出来。我们靠它,才维系了一种语言品味或风格。若能解禁,随时可以无下限。
    一篇雷文,十秒阵亡,起来再次阵亡 【= =害人,我没看完就放弃了】(哥们你不行啊……)p.s. 有微量的H情节,不能接受的三次元者勿入。PS的PS:吐槽者灰本人~(转自人人网)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人们所看到的「富养而养好的女孩」,多是「富家庭里的女儿」;究竟是富养这一因素,还是富家庭这一系列因素促就了良好的金钱观?这是需要分辨的。穷家庭的富养女、穷养儿,不算教化,而是偏心。焉知不会令女儿养成对资源、对受偏爱的依赖,令儿子怀恨在心?
    在我看来女孩子就应该富养,让她从小对于金钱没有丝毫卑亢感和羞耻感。就像北爱里的杨幂为了小时候买不起白舞鞋,长大了攀龙附凤游戏人生。言而总之,所有的拜金主义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穷怕了,人穷则志短。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卢昌海 评公理化方法未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如下图。窃以为,他一方面归咎于中国文化的不精确性,另一方面自己却没有使用其所崇尚的精确化思维,仍以「中国文化」这一模糊概念为核心。分明有两个更精确的选择:作为传播工具的中文(特别是文言文),作为传播方式的传播背景、力度以及策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这一轮的主题是「太蔟的文傻一词有侮辱性吗?」,你选择单方面结束呢?还是回答该问题后再结束?或者,下一轮还要讨论这个简单问题?//捣蛋之父-Milgram:好了,第一轮结束,下一轮继续辩。
    《批哲批庄是科玄论战的继续》@太蔟: 科学是唯一能提供客观世界可靠知识的思想体系。科学理论,由科学概念及经逻辑及实证检验通过的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组成。科学概念是直接或经分解还原后间接与现实接轨的。科学知识体系,包括众多细致的科学分科,构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这篇文章我早已看过。纯属太蔟为自己的不当言论洗地,先制造争议,再自作解释,事后再继续试图制造争议,死性不改。不敢始终用洗地时的态度说话与科普。这种人最令人恶心,装腔作势,言辞猥琐。//捣蛋之父-Milgram:🔗 网页链接
    《批哲批庄是科玄论战的继续》@太蔟: 科学是唯一能提供客观世界可靠知识的思想体系。科学理论,由科学概念及经逻辑及实证检验通过的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组成。科学概念是直接或经分解还原后间接与现实接轨的。科学知识体系,包括众多细致的科学分科,构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太蔟扬言「科学的知识,是人类关于客观世界唯一可靠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是我们获取可靠知识的唯一可靠方法。」我讥讽他学我党鼓吹「唯一正确」,@沉路的小屋 与我辨析「唯一可靠」与「唯一正确」的差别。现在我将两种说辞并列展示,看有何差别。🔗 网页链接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一个现成实例:如下图所示,@装甲北极熊 的文采,并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而是将他对两种设备的深度认知,在众所周知的广告语框架内有序呈现出来,这种无缝结合的创造性才是其文采所在。——论文采,其中顶尖者莫过于诗人,不懂诗歌的人们惊叹他们的语言能力,懂得欣赏的人却惊奇于他们的创造力。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面试者可能杀HR吗?#那位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类专业名叫@FDU胡晓 的人,很可能在处事与个性上都有很大缺陷。这些缺陷足以解释为何他会在@穷游网 求职失败后去闹腾,因为他属于滥用自己新闻学专业能力,任性地将小事、私事闹大当成新闻事件处理的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我偶尔会做这类梦:我一直在奔跑,停不下来,但蛋蛋被人紧紧抓住;这人抓着它,我拖着他,然后剧痛不堪地四处寻找大砍刀。——醒来后,发现原来是在蛋疼。 //@和菜头: 7天的痛经在60秒内释放出来,大概就是这样。
    @和菜头 叔,一直好奇蛋疼究竟是什么感觉?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非言语: 刚刚读到一本书,讲到“匿名同行评议”(Anonymous Peer Review)的设计缺陷。作者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他认为匿名性增加了个体的竞争性和自私性,导致了很多学术犯罪:评议者可以剽窃你的观点和设计,推迟你的文章发表,还能在戴着面具的情况下诋毁你的能力,侮辱你的人格,而你根本不知道他
    展开全文
    @象葆--磬盆儿 @非言语 来看看我收到的评语,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哈哈,直接给所有人垫底了有木有。实话说,他真没有仔细看,很多问题文中已经仔细交代了,包括为什么要用“隐性-显性”这个译法。这还要给Wong老师看,怕影响她心情啊。有文章还是投sci吧,怎么死都比这么死强,心理学报真牛~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评析:在讨论进化论问题时,@Ent_evo 作为古生物学博士生以及生物学科普人,不需要率先展示他对进化论的理解,不具相关学术背景的@肉唐僧 才应那样做,以便确认双方有基础上的共识。现下的情况是反过来,肉拒绝或者语焉不详地表达意见,E一贯科普式地输出,肉却表示他早已全部知道并且他被误解,无诚意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太蔟 这家伙一贯呈现出来的气质,是饱含戾气,而非富含科学。他这个水准的科普者,只能做纯粹的直译式科学知识搬运工,他的原创,他的独立观念,大多不值一提。下面是一篇他批判哲学的文章,我仅是随意地一段一段评析,供看官一乐,@简一开卷 @捣蛋之父-Milgram @沉路的小屋 @科学公园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男性在射精后是否会情绪骤变,觉得性伴侣失去魅力、显得丑陋;主要的变量似乎是「性伴侣的数量与更换频率」。性伴侣多的男性,采取短期择偶策略,收益来源于炮友们的「意外怀孕」。因此避免承诺、避免继续投资,早点穿衣服走人是有益的。一夜情研究是Buss本人做的,书中没说怎么做的。@Synge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这条微博就是启发我写《植物人大战僵尸》的源头,融合冷兵器、大逃杀、丧尸危机、网游、刀剑神域、科幻、推理、楚门的世界等元素,希望不会写出一坨shi来。
    一堆人在讨论什么冷兵器最实用,刀枪剑戟棍盾镖铲各种说法都有,大家都坚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说那假设现在就开始大逃杀或者丧尸危机了,就你现在自身的身体素质,每个人必须选一样冷兵器然后不得更换你选啥,大部分人都改变主意了。。。我觉得我会选狗腿。。。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我越发觉得,世界不是物理的,而是数学的。或者说数学和物理的差异将在某处被取消。「实体」这个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已摇摇欲坠,不久后恐将被奥卡姆剃刀消灭。数学可能不是理论工具。而是真正的主体。在极小尺度中,物理经验不复存在。数学过程才是实在。
    数学是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灯,照亮化学的路;化学是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学理的人。——文言是火,点亮历史宫灯;历史是灯,照亮社会之路;社会是路,通向哲学大坑;哲学是坑,埋葬文科生。「转」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女性的年龄越远离25岁,女性的姿色越远离男性的择偶偏好,男人对她的性趣就越低;因此我们当然可以像调开关一样,将年龄与姿色设置为最差,说「即便存在可能对她产生性意向的男人,她也一辈子遇不上一个,因此纯友谊存在。」但这个结论实在没什么现实意义,一般适龄女性已足够激发男性较随意的性意向。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积极心理学#利用[启动效应]或[曝光效应]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或者仅为缓解痛苦,也是有益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大量介绍了它们,比如颜色的启动效应:蓝色让你更有创造力(因为使你联想到大海)。比如金钱的启动效应:数钱能缓解疼痛(这是@周欣悦_中大心理系 老师的成果)@捣蛋之父-Milgram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微笔记#06、自私与利他的微妙相容|一只乌鸦发现地上有食物之后,大声地鸣叫,招来其他乌鸦一起进食。从效果上看确实利他,但动机上却未必。实际上,当只有一只乌鸦在地上时很容易受到猫或其他动物的袭击,而一群乌鸦则有更多双注意危险的眼睛以及肉盾。发现食物的乌鸦出于保护自己的动机而鸣叫罢了。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Lucifier-

    今天跑去浦东找合租单间,因为不识路,问路线两次。第一次走时感觉挺远、走了许久,走回来时却发现实际上不太远。我即兴做了一个尝试性解释:走陌生路线时,除非我们到达目的地,否则我们对剩余路程的评估总不为0。反复的评估将使我们所认为的路程与时间超过实际上有的。第二次走时,评估频率会降低。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