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展览资源见评#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于2013年为奥地利艺术家戈特弗里德•郝文(Gottfried Helnwein)举办的回顾展至今是其为在世艺术家举办过的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郝文以照片为基础创作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不但技艺精湛,而且有意识地揭露了被视为脆弱的世界的反常面——凭借毫不妥协的现实主义,郝文的每幅作品都是对残暴与冷酷的控诉。在此方面,他也触及了现当代历史的敏感禁忌。六十年代末以来,他逐渐将受伤的、血淋淋的儿童作为自己的主导题材。在他看来,儿童不仅作为毫无防卫、听凭摆布的人的代表,同时也是将观者引向社会棘手话题的辅助工具。系列画作《无辜者的低语》便展示了身穿军事制服的儿童,他们或是全副武装,或是遭到创伤,流着血或扎着绷带。艺术家在这些作品中探讨了对儿童的意识形态滥用,也抛出了关于施暴者和受害者的问题。郝文的儿童画像构成了他的个人类型,从根本上让我们精神错乱。自从他描绘这些受困扰、遭凌辱和虐待的儿童,童年的世界已不再是曾经的面貌。但童年可曾真的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人类历史上的童年不常常也是一个残忍野蛮、深不可测的阶段?我们眼中的儿童模式不也只是一种成问题的生物学主义的浪漫建构吗?在影片中重点介绍的《主显节I:东方三博士的朝拜》(2013)中,画家在形式上沿袭了基督教图像表现的古典主题。自中世纪以来作为图像学流传下来的“朝拜”一幕展示了接受东方三博士探访的抱着圣子耶稣的圣母,他们是上帝之子降临世上的最早见证者。但在该作品中,朝拜新生的基督之子的场景却叠化了一幅展示纳粹党卫队的高级军官致敬元首的摄影,为观者提供了将两个层面共同解读的可能:一方面是东方贤士“证明”过真实性的《圣经》传闻,另一方面则是被视为定格现实的摄影媒介。最有趣的是,无论是宗教解读方式的图像学背景、纳粹政权所在的历史时代还是貌似作为真实存在的参考图像被利用的摄影,一切在作品中均保持可见、易懂和透明,油画最终又以绘画媒介的形式展现了这张被误以为真实的照片。同属“主显节”(Epiphanie)系列的油画《主显节Ⅲ:神殿上的展示》(2015/16)则基于一张展示了一战中被榴弹碎片毁容的英国战俘的照片。画中的男人站在桌子周围,桌上躺着一名睡着的女孩。该作品是对解剖课这一特定图像学的戏仿,这类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普及的群像画往往描绘一群围在一具尸体旁的科学家。除此之外,奇幻与漫画形象也出现在郝文的大多数创作阶段。尤其是他童年时代从米老鼠练习本中接触到的迪士尼卡通形象成为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角。对他而言,与米老鼠和唐老鸭所在的迪士尼宇宙的邂逅堪称一次解放和启示:一个别开生面的、丰富多彩的新世界由此敞开,这对在战后奥地利的阴郁日常生活中成长的郝文来说如同一场拯救。米老鼠也成了他许多作品中的核心形象,他往往将它极端放大并露出牙齿,就像展出的作品《粉红老鼠2》(2016)那样。郝文也让观者预感到咧嘴狞笑背后的潜在阴暗面,以此指出了美丽表象背后可能埋伏的邪恶。“我觉得漫画是非常伟大和重要的艺术”,他表示:“我也从漫画中学到了通过一种图像语言进行交流的可能性。”评论区附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的戈特弗里德•郝文作品展区完整实拍百余张,含每幅油画的海量特写。望转发#遇见艺术# @油画侠 @李某正在潜逃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