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才亮律师

    惠州忠义考 1月16日便到了潮州,至24日离开,前后九天呆在了潮汕地区。其中有两天上了南澳岛之外,其他都在潮州的辖区,算是很认真的把潮州市的辖区尤其是古城区考察了一番。 潮州旅游核心在古城区,景点排在第1位的是潮州桥,第2位的是韩文公祠。而让我真正有收获的是对潮州历史上反抗异族入侵的忠义行为之考。 作为一个汉族人聚居很有历史的城市,潮州经历了三次反抗异族侵占的战争并被烧杀掳掠的悲剧。 一 第一次抗击异族侵略之战发生于宋末景炎三年,即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景炎二年元军逼近潮州,知州闻风逃走,摧锋寨正将马发临危受命,率众抵抗,元军久攻不下,于是绕道攻取广州等地,并于翌年再次围攻潮州城,马发继续率众坚守,元军久攻不下,后因叛将南门巡检黄虎子出卖,城被攻陷,马发率残部退守金山子城,终因寡不敌众,全家殉节。城陷后,元军迁怒于城中百姓,进行“屠城”。 元军这次屠城中杀了多少人,史籍没有具体记载。据黄挺、陈占山著的《潮汕史》资料,宋末时潮州所属总人口约60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0人;潮州城为州治的所在地,人口比较集中,倘以1比100计算,人口也不超过2万人,因此可估计被杀人数最少以千计,“三家巷”据说就是当时因巷中有三家人幸免于难而得名。 现潮州古城景区金山上的马发墓和山下的忠节坊,以及位于太平路中段的“三家巷”,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二 潮州的第二次反抗异族侵略之战发生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时任潮州总兵郝尚久原为广东提督李成栋部将,顺治五年(1648)随李反清,任潮州总兵。顺治七年,郝尚久降清,但未受重用,遇明末遗臣郭之奇策动收复潮州,于是又举兵反清。顺治十年,清庭派靖南王耿精忠率军10万围攻潮州,由于叛将王安邦出卖,城破,郝率残部退回金山营寨,后与子投井而死。清军进城后,屠城3日,死尸遍地。现古城北阁景区内的金山上的“古井”和西湖公园景区内葫芦山上的“普同塔”,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这次潮州遭屠杀人数,据记载,“时有僧人海德和尚(饶平人,俗姓萧)与揭阳义士钟万成把尸体约10万,集于西湖火化、埋葬。现在可以看到的古迹是:古井、普同塔。 1,古井。该井最早何时开掘,已无考证。据潮州市文管会办公室一九九零年一月所立牌之介绍:该井于一九八九年十月发现。据地方志籍记载,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三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复明,结寨金山顶时,"凿井百余尺,可饮万人”。闰八月,靖南王耿继茂率兵镇压,以巨炮佯攻西北门,入夜暗遗舟师效东门,叛徒王安邦开水门策应,城大乱。尚久急抽师入金山垒,清军大队直至,城不及闭,遂与其子尧投井。耿继茂令部下戮尚久父子尸,纵兵屠掠,死者约十万人。其后有僧人将死者合葬西湖山(今普同塔)。此井即都尚久殉难遗址。 由于金山向为州郡治所,宋末马发守潮州时也曾据山立寨。因此关于该井的始建年代,尚有待于各界人士深入探索 2,普同塔。“普同塔”在西湖山南的栖凤石旁,林木环抱郁郁葱葱,俯瞰西湖,凤城,远眺韩江,笔岭、云天辽阔,凤物宜人。塔南向,高三点一二米,基围六点五米,六棱七级,前竖碑,高一点五二米,宽零点六五米,镌“普同塔”三字,上款有“顺治十年癸己九月十三日立”。下款是“公元一九五九年九月重修”,塔外围屏左右联云“逝者如斯乎,揜之诚是也。”句出《论语》,含意深刻,引人遐思。  清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潮州总兵郝尚久举义反清,奉明朝永历年号,当年闰八月,清廷命靖南王耿继茂,靖南将军哈哈木等,统满汉兵十万,围攻潮城,又暗中勾结郝尚久部属王立功等为内应。于九月十三日夜启城门引入清军,郝尚久力战不敌,退入城内金山大营。与儿子郝尧一起投井殉国,耿继茂还下令戮尸。因郝尚久兵将与清兵激烈厮杀,故耿继茂接着血洗潮城,遗骸十余万。时有僧人海德和尚与居士钟万成共敛尸于葫芦山焚化,并在山南栖凤石旁挖坑,埋葬骨灰,坑西铺上青石板,建成“普同塔”,勒碑:“顺治十年九月十三日立”,标明这是受难的日子。  一九三九年日军攻占潮州,该塔被毁。一九五九年,潮安县人民政府重修,并志其事于栖凤石,可惜原石已无存。 制造了潮州第二次屠城的耿继茂一门三代(其父耿仲明、其子耿精忠)皆是民族叛逆、千古罪人,最终未得善报。 清兵入关,由于满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如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耿继茂,生年无考,死于1671年。辽东人,汉军正黄旗,靖南王耿仲明之长子,清初三藩之一。耿继茂顺治十年(1653)率部进犯潮州并屠城后,顺治十三年(1656)初,耿继茂与尚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久相抗,凡丁壮辄诛戮”。 顺治十七年(1660)七月,耿奉命移镇福建,屡犯郑成功部。康熙元年(1662),耿继茂侦知郑成功死去,不久即招降郑成功族兄总管郑泰,郑泰遣中军杨来嘉赴漳州献其敕印,郑成功弟郑世袭、都督郑赓、杨富、陈宗率明郑官员数百、兵众数千降。 康熙二年(1663)十月,耿继茂同李率泰督兵渡海攻克厦门。 康熙三年(1664)三月,耿继茂复与李率泰、王进功及海澄公黄梧统兵攻占台湾。 康熙十年(1671)正月,耿继茂因病上疏陈疾剧,请以长子耿精忠代理藩务得旨俞允,五月即亡。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服,响应吴三桂,入江西、浙江,被清军击败,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耿氏终于结来走狗之历史。 三 第三次抗击异族入侵并遭烧杀抢掠是1939年6月27日日军攻占潮州至日军投降。 1939年6月21日日军开始攻击潮汕,先后轰炸潮州城50余次。潮州城失陷后,中国军队曾于1939年7月两次反攻,均告失败。其中,7月15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夜,国军发起反攻潮州城的战斗。日军四处调集兵力包抄反攻部队,激战3昼夜,反攻部队伤亡400多人,最后撤离潮州城。事后,日军对全城和城郊进行报复性烧杀,被杀群众数百人。新桥路、布梳街、西马路、昌黎路、太平路、南春路等处被毁房屋2000多间,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潮州城在沦陷前,居民近十万人,至日本投降,中国军队进城接管时,全城只剩下1万多人口。潮州城区、城关镇、各区、庵埠、凤塘、西塘、竹围、龙翔寨、浮洋仙庭、黄冈、汫洲、柘林、海山、汛洲等很多地方被日军血洗,烧杀掳掠,数千妇女被强奸……。其中在1943年饥荒、瘟疫、日军经济封锁导致人口大量死亡。为躲避战难,大量潮州人口逃往内地和东南亚国家,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至今仍有不少当年逃难的百姓无法找回亲人。 收起 潮州西湖-凤栖楼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