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才亮律师

    学古文,知古今 元旦早上醒来,新年祝福的话就刷屏了。媒体都在转发2022年12月31日晚上国家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在贺词中,他说: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这一段话中,他一共用了引用了5句古语,出自何处?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古语出自苏轼的名篇《思治论》,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苏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对此,他给出答案:“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也就是说,在理想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攻坚克难。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够获得成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苏轼举了一些历史中的典型例子,指出他们成事的原因,都在于具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远见与勇气、决心与气魄。 第二句古语:“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出自:《荀子·修身》。其原文是: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然而跛鳖可到达的目的地,千里马却到达不了;这并无它因,而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之理。道路即使遥远,不走就肯定无法到达。事情虽微小,不做就不能完成。修身也大多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完成,这些都别无大异。 第三句古语是“愚公移山”,这句话大家应该很熟悉。上了年龄的人都读过毛泽东的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现在的初中生语文课本中也有“愚公移山 ”之古文。 “愚公移山”出自《先秦 · 列御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第四句古语是:“滴水穿石”,与更常用的“水滴石穿〞一个意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原文是:“泰山之管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这句话演变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原文是:“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这个故事之后变成了一句成语“水滴石穿”。 第五句古语是:“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句古语出自于出自《劝学》(《荀子》首篇),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句话的原文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大家都懂的,我就不往下解说了。 领导人做报告,选用典故、古文是中国特色,也表现出了拟稿人的语文素养。至于贺词的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古文,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读过也背得下来,但是老了就忘了,记忆力的衰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读者如我年龄大了,一时不明白,皆是去到网上搜一搜,不太难。 对于朋友们的祝福,我皆回了我制作的一个图片,有我仿王安石先生《元日》的《元旦》: 元 旦咳嗽声中一岁除 ,寒风凛冽草未苏。千门万户牧羊曲,盼将新桃换旧符。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