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新會本土文化的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罗坑发现大规模义冢】近日,新会博物馆在罗坑镇卫生院后山发现一片义冢,共有60穴,由山咀乡爱仁善会筹建于1925年。根据碑文显示,安葬的先人为民国丙辰年(1916)无人收葬的死者。报道此事的《新会侨报》记者初认为是华侨义冢,博主认为应是1916年陈林两姓械斗致死者的义冢。🔗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城郊路牌地名合集】地名是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据了解,城郊村在解放前属城南乡,1952年后改叫城郊乡,包括:象照里、腾龙里、接龙里、竹林里、环漟里、大端里、欣荣坊、吴家塘基、普华坊、接庆里、丰安里、大安里、合隆坊等。每一个古老的地名,历经万劫幸存至今,当中又饱含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创意本土明信片】一套四张,可以拼接成一幅山水画,也是新会、江门的古地图!图中串起了圭峰瀑布、新会学宫、马山古城墙、黄道娘墓、九龙桥、白沙祠、钓台、景贤书院、江门晚渡、白沙墓等名胜古迹,展示了会城至江门之间二十里的景色。南都报道:🔗 网页链接
    大家可以支持一下新会的文化保育活动吗? @新会本土文化 售出陈白沙踪迹图纪念明信片 10元1套 共4张明信片 是送朋友的不错选择 4张连成一幅图 陈白沙踪迹图 也是以前的新会地图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明天同时也是本博策划的“古冈遗韵”——新会历史图片展的布展,暂定下午开幕,欢迎大家前来捧场!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新会钟灵毓秀,并不止陈白沙、梁启超、陈垣、梁思成四大名人。呼吁政府真正重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不要只盯着一个梁启超。伍廷芳在促进近代中国南北统一、维护民主共和方面也有着重大贡献;廷芳义学是新会较早的新式学堂,城市规划应注意延续历史文脉。//@中华伍氏网微博: 希望政府重視歷史遺址
    【伍廷芳祖居遗址或将建成小区】近日从规划局贴出的公示看到,位于会城南安路(工业大道)永安市场旁边的某工厂将被列入某商住区的建设规划,🔗 网页链接 而这个毫不起眼的旧厂房正是亚洲第一位大律师、香港第一位华人立法局议员——新会人伍廷芳的祖居及廷芳义学旧址。🔗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正在景堂图书馆展出中的机关幼儿园师生美术作品展中,有一批以葵艺为主题的手工作品。当中包括类似“煮饭仔”(即“过家家”)的葵艺家具、葵编洋娃娃、葵艺摆设、以葵编织扇为底本的装饰画、葵柄脸谱等等。虽然当中多数为教师作品,但这种引导幼儿认识葵艺、传承葵艺的精神值得称赞!@大耳兔村落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90年代的新会巴士站牌,摄于会城中心路金田酒店门前(原葵苑宾馆站)@新会网 @NIREN_LEE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今年第一期@星尚画报 曾以“梁启超的价值”为专题,详细介绍了梁启超的生平、学术成就和家庭教育,其篇幅之大为一般期刊所罕见。这期画报也被收藏展示在广东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里。点击这个链接可以看到电子版的部分内容。🔗 网页链接 @卷小浓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梁启超信札、《袁世凯之解剖》、《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本》等梁启超家族重要档案,经由拍卖方@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去年的大力宣传后,其图片档案如今为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所引用、仿制成展品,陈列在玻璃柜中,丰富了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图为其中部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收到@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寄赠的最新一期《匡时情报》,里面大篇幅报道了去年底的梁启超档案拍卖。作为梁启超的同乡,我见到任公在百年后仍受到文化界及收藏界的如此重视与尊崇,深感振奋与自豪。这批档案的公开将有助于大众进一步了解梁启超及那个年代,对于学者来说就更是大饱眼福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忠烈公: 同其他老辈学人相比,他的境遇还算好了!史学,是最徇丽多姿的人文科学,但祖师爷太史公说过:史家在星相卜祝之间,人主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在专制制度下,史家是最命贱的,不任由人主戏弄的史家绝不会有好下场,您看看“文革”冤死多少治史名家就明白了。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新会SOS!】“第一公民”梁启超的同乡请求各位公民关注新会,声援新会!一个有着过千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名城,在近30年来的“城市发展”中被拆得所剩无几,在近3年来更被拆掉最后的文化家产!本博是以本土80后、90后为主的民间保育团体,势单力薄,能力有限,恳请各位公益达人、热心人士给予支援!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新宁铁路故址】在会城都会村西边田间,即下图中白色路面,已全无铁路痕迹。新宁铁路由新宁(今台山)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于清末民初,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筹资、自行建筑的铁路。铁路干线横跨新宁、新会两县,终点站是江门北街。新会段铁路于1913年通车。铁路毁于抗战期间,仅存少量遗迹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本博博主与“乙肝斗士”@雷闯 合影。博主高举砖头,学习雷闯的标志动作——“拍砖”,以及其所象征的公民维权行动。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西隅街关氏祖坟】日前,博主与友人在圭峰山某处山头发现这样一个墓碑,上款为“张君实祖师迁,坐乾巽兼亥己(之原)”,正中刻“皇清仁依翁侧室关母黄氏……(之墓)”,下款为“光绪乙未西隅街德馨堂重修”。墓碑印证了会城西隅街曾是关氏聚居地,而“张君实”是否某位风水先生?@梁基永 @楝堂林星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青涩岁月 恋于冈州中学】 民国冈州中学旧址于今年被拆,作为五邑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侨办中学,冈州中学的清拆也引起不小争论。近日,@新會本土文化 将自编自导的一部微电影《冈州往事》发布到微博平台,用以纪念已被拆除的冈州中学旧址。(南都江门)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项目专家何戍中认为,让社区居民行动起来、认识并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从而恢复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感情,这比什么都重要。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4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纪念主题正是“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地方社区的作用”。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新会祚祥冯公祠俯瞰。祠堂又叫“务滋堂”,在会城金紫街,新会人民医院与新会保健院之间,建于1935年,是冯平山家族的祖祠。1946年,在此创办#新会#县立中等农业专业学校,即介寿农商职业学校。改革开放后,冯平山之子冯秉芬爵士接回家族物业,将祠堂改为祚祥幼稚园,对于本地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會本土文化

    【金紫街】,新会版的乌衣巷,岭南马氏的发源地,因南宋马持国、马晞骥父子受封“金紫光禄大夫”得名。传说“龙脉”经过这里,是马氏、谭氏、林氏、陶氏等古代新会名门的故居或祖祠所在地。新会最早的天主教堂和小学都曾设在这里。现已是“寻常巷陌”,仅存冯平山家族的祠堂“务滋堂”(祚祥幼稚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