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心元儿童之家的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虚假的“懂事”是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孩子在外部常表现出来的方式,因为孩子不仅要减少让自己成为家庭冲突的来源,可能还要分担父母的忧虑。为了替代父母在家庭中的部分功能,孩子不得不逼迫自己快速成长,因此表面看起来成熟懂事,实际内心可能惶恐不安的。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任何一个人,若其所有的生活、工作he 活动的时间都被来自另外一个人的力量安排得满满的,自己毫无主动选择的机会,那个这个“被安排”的孩子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因为生命需要处在一种“自在”的状态,只有当孩子自在了,他才会有主动意愿来自觉学习、工作,才会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幸福。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我们以为孩子在调皮捣蛋,实际上他在探索世界、发展自我;我们以为孩子玩久了会累需要休息,其实玩本身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放松;我们以为孩子恶作剧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不过想要爸爸妈妈多看他一眼……放下那个“我”,真正去体会“非我”,心与心之间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体谅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这是作为爸爸的责任,小朋友只有一个爸爸,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梁振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过于争强好胜、输不起,可是在平时却常让孩子生活在竞争之中。“看谁第一个吃完饭!”“你穿衣服最快,是第一名!”“你比爸爸跑得快!”……父母在无意识中向孩子传达了一个观念:要做第一名,要比别人强。于是孩子的心态也趋向比较和竞争,发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服输,也不愿接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面对孩子,可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时候?他不小心打翻了贵重的花瓶,你大声呵斥,看不到他想要练习做事让自己更能干的努力;他对你倾诉他的伤心,你批评他太笨不懂得保护自己,看不见他的难过和对你的信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就像一个微缩的“小人国”,孩子们迈着小腿、动用自己的小手做事,忙碌着,也快乐着,因为他们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海沫1981: 是吖~过家家是她们的最爱~小丫头很喜欢心元里每一个小小的世界~还有就是每天晚上讲完故事就要邀请麻麻和她再演一遍~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希望能够和孩子进行真诚沟通?希望能够和配偶进行诚挚交流?希望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阮胤华老师带来“爱的语言”工作坊,提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友爱地生活及与人建立友好的联系!工作坊即将于本15日开始,目前尚余少量珍贵席位,报名请速拨打:400-007-1870!工作坊详细介绍:🔗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年龄越大心灵的开放程度越低,接受新事物新想法的可能性也 越小,所以新手父母感叹老一辈无法接受新的育儿理念。但反观自身,面对更加年轻和幼小的孩子,我们不也同样如此?同样无法理解孩子看世界的视角为什么与我们的不同,无法记得年幼的我们也曾经经历的那些事情?请试着多宽容老人,多体谅孩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父母自身生活无序、任意妄为,孩子就会照单全收;父母懂得自爱、自尊、自律,孩子也会心领神会,并将之奉为人生的不二法门。有些父母一边自得其乐的做着不希望孩子学习的事情,一边对孩子说:“你可不能这样。”可想而知,这样的话除了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尊敬之外,别无益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啻是个社会典范。在这个小社会中,孩子们和平相处、友爱互助、享有自由又相互尊重。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任何的举动都是被接受和被尊重的;公共资源有限,但大家遵循先得者先用、后到者等待的原则,一旦用完就要归还供他人使用;分享自发的劳动成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认为孩子太粘人、太烦人、太调皮、不懂事的时候,先把心从孩子身上收回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感觉如何?“看看是否是因为自己心烦、情绪不好、焦虑才对孩子有这样的感觉,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是一直都不喜欢,还只是当下这一刻?多半问题的答案就在自己身上,学会找到自己的需要。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他被新浪教育评为“2012年度中国榜样家长”,却自称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是自己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信奉育儿的过程更是父母自我救赎的过程。他是@王人平 ,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个性父亲。本周六下午1:30,浙图分享“父母的自我成长和人文关怀”。报名链接:🔗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心元儿童之家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戴上了浓厚色彩的墨镜,使所观察的对象模糊失真。成人需要了解敏感期的特征,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抛却先入之见,才能更好地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回复@豆小KI @家有俩宝乐乐闹闹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