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附点十六的头像

附点十六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从女王的住所白金汉宫,到皇室和英国名人的陵寝西敏寺;从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到戴安娜与凯特王妃的婚礼所在地圣约翰教堂... 这一整天的思绪仿佛浸在时空穿越的幻觉中。可惜西敏寺与圣约翰禁止照相,少了拍到此一游照的机会,却更让我把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大教堂的威仪和壮观记在心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看不明白也不关心政治因素,只想说我上不上google感觉像是被卸了半条腿,连去伦敦的火车票和旅馆都是麻烦在美国的朋友给我定的,脸书上的朋友联系不上,youtube上的视频打不开。这样的网络环境实在是太荒谬了。
    转发 2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今天主科时的一段对话:“我不喜欢比赛。带有目的性去迎合某种标准。我觉得准备音乐会的时候那种纯粹自我的状态才是自由的。” “不不,Wanting, 你把概念搞错了,准备比赛和独奏会是一样的。你的目的都是让自己真诚的表达,让听众获得感受。我说的听众是每一个听你弹琴的人,没有评委和非评委之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翻看关于邓文迪的纪录片后的反思:一个女性在某个方面越强硬,代表她的内心在此方面越处于弱势。不择手段的争取,源于安全感缺失。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我”消失处看见的是他和她,出现时想到的是你和你。时间和空间的交错,混乱与虚空的边际,混沌中第一次感到了心与心共振的频率。陌生的旋律不再陌生,陌生的自己正在逐渐疏离。此刻起对舒曼俯首称臣,隆重地凝视另一张脸下的同一颗心,另一颗心下不变的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艺术品在大家看来是审美对象,但在批评家眼里却变成认识对象。因为批评家总忍不住用理性的态度看它,这个结构太松散,那一笔是败笔。结果批评家和一般欣赏者相比反不那么容易得到享受。所以我主张批评家在看待艺术品时先把架子放下来,先看自己能不能被感动,然后再说内行话。” --易中天《破门而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无声因奋力过而值得原谅,便也释怀彼时此时的愚蠢;只要苦心过的潮汐依旧永恒,又何妨温凉如丝的岁月曾经灼身?若旅人仍须游荡,缘份便只是缘分。至少所有在明灭的窗虚而不假,在时光遗失的过程之前。--答「如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小帅哥Nikita Abrosikov对音色和情境的想象都无比丰富,只是他的手底下总是不那么干净,以至于没办法象其他选手那么放得开。其实听众对于一两次偶然的失误都是很宽容的,但是技术障碍若局限了音乐表现性,便比单纯的失误或错音要严重很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组委会发给了我们每个选手一本Alink Argerich的比赛集锦。翻开一百余页的手册,我忍不住算起了一道算不清楚的数学题。每次国际大赛有多少选手,赢一次比赛有多不容易,而这世界上又有多少比赛,每天都在出多少赢家。输了固然什么都没有,可一路过关斩将的赢了一次比赛,也只不过是万千winner中的一个。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附点十六

    大一学berg时所有的渐强渐弱标记被我一概视作浮云;不是我不想做,而是实在力不从心:这曲子除非有绝对的细致和耐心的分手慢练才有可能控制得了不同声部同个时间的不同音乐走向。这些所谓的表情符号所提示的信息远不止音量变化那么简单;主题动机的变型和衍生,句子的走向和发展都暗藏在这些细小标记中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