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记】今天从京东给如许购得图画书七种,晚上与她共读。七种作品,均出自美国著名童书女作家伊夫·邦廷(Eve Bunting),广泛涉猎孤儿、移民、战争、死亡和环保等社会性话题,与一般童书大异其趣,非常出色。读来或感沉重,却仍是至高享受。 【晒书记】夜读杨联陞先生《哈佛遗墨》(修订本),饶有兴味。此书一直想读,但初版久寻不获。2007年初,曾购得《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 记得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宁教授,出版过一本专著《旅游与现代性》(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 Bergamon, 2000)此书已译成韩文,但似未见中文版。 /@春色如许 : [赞]//@于建嵘 : 我同意。 //@王巍w : 有理。 展开全文 假期最好的过法是与家人、亲朋在一起。把度假变成走马观花的旅游,这是现代性病症之一。现代人总在追逐遥远的、毫无意义的知识,以躲避反省自身的难堪,填补逐欲而不得的空虚。 从书架上找出舒国治先生三种关于台湾的书,临行重温。几年前,曾与两位朋友一起,在广州流花湖畔大榕树下,与舒先生喝茶聊天,度过一个“理想的下午”。@李思磐 @李怀宇_快雪时晴 近日给如许买了套《小黑漫游记》(董肖娴编绘,@三联绘本馆 )。这套图画书本土原创,创意、呈现、设计与印制皆相当出色。一套三册,分别展现小黑在天上、地上和地下的漫游历程。每一册设计成册页,可折叠成书,又可拉开而成一连续长卷,风格轻快,趣味盎然。如许喜欢,再买了一套,当生日礼物送给同学。 展开全文 端午京东送达《竺可桢与陈寅恪》(张荣明著,漓江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薄薄一册,晚上一口气读完。书写得不算太好,但我对竺陈两人交往史实颇感兴趣。原先并不知道两人复旦读书时不仅同班,而且同桌;也不知道1949年后竺还多次前往中山大学看望陈:封面照片即是竺1958年与陈氏夫妇合影于陈府门前。 展开全文 收到《烨烨师光:吴宏聪教授纪念文集》(黄天骥等编)。吴先生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德高望重的老师之一,曾就读西南联大,受教于沈从文、闻一多等先生。吴老师前年8月逝世,享年93岁。那年10月,我在《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篇《和吴宏聪老师饮夜茶》,表达对他的思念:🔗 网页链接 今晚中信唐宁所见。一、翻阅《走向公民建筑》第二辑,内中提及台湾建筑大师王大闳祖籍东莞,此前我只知道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和何镜堂是东莞人。二、买了一本三联新刊《新知》试刊号,封面专题《脑机界面》我感兴趣。三、见到《易中天中华史》之《祖先》《国家》两种,翻了翻,得一印象:油嘴滑舌。 当当送来买给如许的书,三本图画书,两本文字书。三本图画书,像如许已有的图画书一样,我每每打开,也欣喜无限,那种永恒、纯净、美丽和自由,映照出成人世界的烦嚣与无聊。两本文字书都是名著,译本无数,这是反复挑拣出来的名译。《小王子》装帧考究,手感尤好,书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朱赢椿设计。 起凤台早年还有一外号,曰起台风,宰你没商量也!相映成趣,起凤台旁边的小东江,却屹立二十多年而不倒,门庭若市一如往昔。南方报业周边的餐饮业生态,餐馆的起落消长,值得观察和探讨。一不小心,没准儿能整出张五常《卖桔者言》那样的妙文。《南都周刊》或可一试。做过的广州茶餐厅专题,记忆犹新。 这家服务逊、出品差、收费贵的酒家终于「执笠」了。从起凤台到喜凤台,20年来,因为就在单位旁边,俺的青春也在这里留下不少记忆的。 周一收到牛津版《怎知春色如许》,甚喜。此书初版于2004年,正是小女如许出生那一年。人与书又多了一点小小关联,好玩!“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出《牡丹亭》中杜丽娘之口。迈克在此书前言里,写作“不入园林……”。这是否仙姐的粤曲唱法?@林道群 @lamlamjoe 再晒牛津:董桥、陈之藩之外。多乎哉?不多也!思想学术方面,牛津版好书颇多,只是不像文学书那般易引人注目,读者较少,印数不多,相对冷清。@林道群 @苏葵的微博 《知识人的黄昏》自序中,提及“知识人”一词的使用,源自余英时先生的启发。也曾听@李怀宇_快雪时晴 说过余先生此一意思。怀宇兄去年出版一本访谈“台湾文化十六家”的书,干脆就叫《知识人》。我也喜欢这个提法,一有机会就使用,以取代“知识分子”为快。 当当送达新书六种:《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北京三联)、《知识人的黃昏》(@傅铿 著,北京三联)、《回家记》(段义孚著,志丞译,上海译文)、《故事》(郝明义著,译林)、《无声无光集》(张晖著,浙江大学)和《园林与建筑》(童明等编,水利水电)。 #随手拍# 下午往花城出版社,拜访林贤治先生,获赠好书多种:《胡适文集》(4卷本),《人文经典》文丛第3、4、5三种,《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新乡土散文选》和《金葵花焚烧的土地:新乡土诗选》。第一种朱正编选,林贤治责编;其余均为林贤治编选。后两种漓江出版社出版,其余均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此书作者是台湾人,与伊东丰雄多有交往与合作。书之序章,先介绍伊东在台湾已建或在建的四个作品:高雄世运主场馆、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台大社科院院馆和松山烟厂新建筑。从图片看,最喜欢第三座建筑,特别是其中恍如在森林之中的图书馆室内空间。 前天得知伊东丰雄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立马上当当搜寻有关图书,急欲恶补;今天送到这本《建筑家伊东丰雄:永远热情、前卫的“冒险家”》(谢宗哲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本人建筑发烧友,对空间与光影异常迷恋,看张图片都能过足干瘾:基因图谱中恐怕存在若干与此密切相关的DNA。 展开全文 前天得知伊东丰雄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立马上当当搜寻有关图书,急欲恶补;今天送到这本《建筑家伊东丰雄:永远热情、前卫的“冒险家”》(谢宗哲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本人建筑发烧友,对空间与光影异常迷恋,看张图片都能过足干瘾:基因图谱中恐怕存在若干与此密切相关的DNA。 展开全文 夜读《读书》3月号。@北陈徒手 《一九五七年的梁思成》中,有一细节很有意思。梁一位学生回忆:“梁先生觉得日历设置不好,他就老想着此事,设计成每个月三十天,让一年尾数放假。他就此建议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要在刊物上发表。老友、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知道后劝阻说,老梁你好好搞你的建筑吧。……” 展开全文 中午李怀宇兄邀饭,并赠新著《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漓江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以余英时开篇,一路访谈下来,压轴于@周保松 。怀宇说这是他第九本书。第一本曰《亲爱的风流人物》,本人有缘参与策划,问世于2004年10月。九年九书,了不起!传播几代学人的学问与思想,功莫大焉。 展开全文 @学而优陈定方 //@春色如许 : 回复@鍾芳玲 : 新年好!所说那个饭局,四五年前了,过年前一月份的样子,某个周末中午,在珠江新城维家思广场一家餐厅,您和学而优老板陈定方一起来的,在座的多是媒体人。 //@鍾芳玲 : 謝謝發來的圖文。真抱歉,不知是在哪個飯局見到。新春好! //@春色如许 : @鍾芳玲 展开全文 断继续续终于看完年初六购自方所的《书店时光》,至为享受。想起以前读过的钟芳玲三种同类书籍,《节店风景》《书天堂》和《书店传奇》。后一种买的是台湾远景版,装帧与印制比《书店时光》更为考究。《书店传奇》多写美国书店,《书店时光》偏重欧洲书店,正可互补。曾在广州一个饭局上见到过钟小姐。 断继续续终于看完年初六购自方所的《书店时光》,至为享受。想起以前读过的钟芳玲三种同类书籍,《节店风景》《书天堂》和《书店传奇》。后一种买的是台湾远景版,装帧与印制比《书店时光》更为考究。《书店传奇》多写美国书店,《书店时光》偏重欧洲书店,正可互补。曾在广州一个饭局上见到过钟小姐。 广州东站一带,香港人不少,港式茶餐厅也比较多。带表字的就有表叔和表哥;体育中心附近,还有家表少。表叔表少常去;表哥有时去,是香港电影人张坚庭开的。表叔是过去香港人对大陆人的称呼,语带贬义。有部香港电影中的表叔叫阿灿,阿灿便一度成了表叔的代称。回归后来大陆打工的香港人,自嘲为港灿。 中午沿林和中路步行,往建国酒店和同学饮茶,经天誉花园,见一茶餐厅,名字很有意思:九龙站。茶餐厅外表像个地铁出口,以“站“名之,颇妙。更妙的是,此地离广州东站,九广铁路终点,仅数百米。香港同胞从九龙坐火车来广州,一出东站,旋即回到“九龙”,能不宾至如归?此地原是一粤菜小馆,叫常满。 中午沿林和中路步行,往建国酒店和同学饮茶,经天誉花园,见一茶餐厅,名字很有意思:九龙站。茶餐厅外表像个地铁出口,以“站“名之,颇妙。更妙的是,此地离广州东站,九广铁路终点,仅数百米。香港同胞从九龙坐火车来广州,一出东站,旋即回到“九龙”,能不宾至如归?此地原是一粤菜小馆,叫常满。 下午在方所购得新书四种。两种书之书:《书店时光》(清水玲奈等著,何姵仪译,台湾悦知文化,2012年12月初版一刷)和《做了这本书》(Wreck This Journal,Keri Smith著,台湾远流,2012年9月初版一刷);两种余英时先生新著:《师友忆往》与《学思答问》(彭国翔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展开全文 在表叔brunch,随手乱翻今日报纸。《广州日报》导读第一条:“万庆良批示:陈华明是又一郭建南式好干部”。觉得相当搞笑:郭建南又是什么式?待下一位典型出笼,是否又可批示“又一陈华明式好干部”?同义反复,空洞敷衍:倒是清晰曝露此类官式批示的实质。 龚丹枫,你好!好在没有“对照记”,否则惨不忍睹! //@龚丹枫 : 还好还好没巨变。 下午终于从陈朝华兄处,取回他“珍藏”多年的本人与王元化先生的合影。那时多年轻啊!是1997年夏天,为创办《南方周末》阅读版,我赴上海组稿,期间请许纪霖先生穿针引线,往衡山宾馆拜访王先生。朝华兄时为南周驻上海记者站站长,陪我前去。这两张照片便是他拍的。我也给他拍了的。 下午终于从陈朝华兄处,取回他“珍藏”多年的本人与王元化先生的合影。那时多年轻啊!是1997年夏天,为创办《南方周末》阅读版,我赴上海组稿,期间请许纪霖先生穿针引线,往衡山宾馆拜访王先生。朝华兄时为南周驻上海记者站站长,陪我前去。这两张照片便是他拍的。我也给他拍了的。 [今夜方所6]今晚在方所,站着翻阅大型画册《文化香奈儿》,读到香奈儿一段话:“一个缺乏关爱的童年在我身上发展成了一种对被爱的强烈渴求。这种渴求从未减少,永不止息,既是我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众多缺点的源头,这或许也能解释我的一生。” 程虹译《心灵的慰藉》,今年6月购得,三联2010年4月第1版。此书亦收入《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新出了精装版。我书架上还有程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三联2001年7月第1版,购于当年9月。此书此后出过多个版本。程还出过一本《宁静无价》,散论英美自然文学,上海人民版,没见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