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o」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劉序浩

    敬禮手按大地母 Homage to you, who on the earth's surface Strike your palms and stamp your feet;The hum that is formed by your frownSmashes the seven netherworlds to nothing but dust. 绿洲 北京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Apocalypse-锐

    接着聊昨天这条,之所以恐怖,是因为这本期刊拜益生菌所赐,产出不少含焦量极高的文章,19年起影响因子飙升至19+,要说副主编the man you know who完全不知道那就是假的,虽然审稿这事不用他老人家操劳目前国内很多相关领域的顶级人士,给大家科普益生菌,比如曹云龙、吴尊友、高福、钟南山,还有这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子陵在听歌

    重要信息。今天下午The Atlantic披露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新闻引起了巨大关注,这可以说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起源最关键的一个证据,这源于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Huanan Seafood Market(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和动物样本的测序结果。上周,中国疾控中心在GISAID公布了一组海鲜市场的测序数据,并标注了来源。该数据上传后,全世界研究SARS-CoV-2起源最著名的科学家Kristian Andersen,Edward Holmes和Michael Worobey(微博正文)迅速开始分析这一数据。经常讲,研究病毒起源唯一的方法就是病毒序列+进化树分析。关于SARS-CoV-2起源目前证据最完整的是科学证据,其中多种蝙蝠冠状病毒携带和SARS-CoV-2类似的冠状病毒,而在东亚、东南亚自然界中发现的RaTG13,BANAL-20-52和SARS-CoV-2已经比较接近,但依然缺乏和SARS-CoV-2一致的可与ACE2结合的RBD及S1/2的Furin蛋白酶切割位点序列。因此,高度可能的情况是一种中间宿主在从蝙蝠到人类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上述病毒特征。之前虽然认为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但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与SARS-CoV-2相差较远,且无Furin位点。这个最新上传的数据,显示在海鲜市场发现的raccoon dog(貉)含有大量的SARS-CoV-2,基于其含量,这些病毒不是环境携带的。2022年Science发表了两篇起源研究论文(微博正文),精确预测了海鲜市场可能发生动物到人跨种传播的摊位。在分析这个最新上传数据几小时后,研究人员就确认他们的怀疑得到了证实。海鲜市场摊位29内和周围的几个摊位表面,包括一辆手推车和一台拔毛机,含有大量SARS-CoV-2阳性样本,其中还含有raccoon dog DNA。29号摊位正是Edward Holmes预测可能发生跨种传播的地方,而早在十年前,它在同一摊位拍下了raccoon dog的照片,成为了Science文章中引用的照片。周二,上述科学家向WHO(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汇报,同时相关的中国科学家也参与了在线讨论。参会的中国科学家表示,在3月9日上传的Mature preprint(预印版)文章中,他们展示了一部分发现的环境样本序列。在preprint文章中(右图),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分析了2020年初海鲜市场的1380个环境和动物样本。研究指出73个环境样本检测出SARS-CoV-2阳性,并在3处分离出了活病毒。分离出的病毒与HCoV/Wuhan/IVDC-HB-01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80% - 99.993%。但是这些数据不包含上传到GISAID上,被多国科学家下载并分析的数据。目前,Kristian Andersen,Edward Holmes和Michael Worobey等科学家在加班工作,准备对GISAID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会将结论尽快发表。Altantic文章表示,这一证据是一个关键证据,将使病毒自然起源的证据链得到完善,从而彻底否定很多阴谋论。#新型冠状病毒#收起 长图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TimCook

    将那些正在参与塑造未来的女性领导者和叙事者的声量发扬光大,我们十分自豪。在庆祝国际妇女节之际,让我们再次承诺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世界。We are proud to lift up the voices of women leaders and storytellers who are helping shape the future. As we celebrate International Women’s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生物狗Y博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金聊斋

    吴尊友预测今冬“一峰三波”,世卫最新死亡数字说明什么? 据医学界报道:原创WHO总干事谭德塞近日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文 | 燕小六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作主题发言时说,“今冬我国新冠疫情的感染率或在10%-30%。我个人判断,病死率在0.09%-0.16%。”他还表示,今冬疫情会呈现“一峰三波”。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第一波疫情主要在全国大中城市上升。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运前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及务工人员返程,引发第三波疫情。针对民众所述病毒快速传播、感染快速增加的情况,吴尊友认为,这主要是个体感受。今冬疫情到底如何发展?面对防控策略放开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今冬疫情走向何方、最终到底谁能幸免于感染,是近日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其间,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他表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冯子健的上述说法与吴尊友的最新表述相去较远。吴尊友(资料图片)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一直持续关注国内外疫情进展,并建有预测模型。其模型显示,我国多地或在2023年春节前后达到感染高峰。在对部分省市疫情的最新预测中,该模型表明,到2023年1月29日,北京、河北的日增感染数或分别达到峰值38.5-84.6万、58.9-130.0万例,重症监护床位需求量将分别达1313张、1745张。“医学界”从该团队获知,目前有人通过网络搜寻“发热指标”等,对各地感染进行估算。这是“谷歌流感趋势”(GFT)预警系统的一个初级版。GFT尽管使用40多个指标,但仍被证明高估了实际感染数。所以,“发热指标”对疫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应保持谨慎。该团队对全网关键词“发热”的搜寻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下各地的“发热指标”均出现突增现象。但这也可能和各地恰逢流感季节有关,未必是新冠感染。国际上针对中国疫情的预测也在进行中。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引用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发布模型称,未来3个月,在中国内地取消严格的抗疫措施、优化防疫后,感染病例数量将达到1.67亿至2.79亿。或将有可能造成130万-210万人死亡。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中采用的中国内地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目前已有了提高,而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与新冠病死人数直接相关。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发言中也谈到了新冠病死率的问题,他表示,“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造成约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有约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将会多死亡86.6万人。我讲的是今年一年(的死亡人数)。”吴尊友说,所以,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死亡数到底是多少?12月14日,《自然》杂志发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提出,准确追踪新冠及其影响,衡量全球和各国家、地区层面的超额死亡率,一直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冠大流行造成大量死亡,疫情破坏性大、影响深远。该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末,新冠疫情在全球约造成1483万例超额死亡,是同期官方统计染疫死亡数的2.74倍。分析称,造成两者之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国和地区对死亡的定义、归因不同,存在感染但未检测者,多国和地区缺少准确追踪,以及由于卫生系统超负荷而无法及时救治的病人。《自然》配发评论表示,基于上述数据,2021年,新冠感染已经取代冠心病、成为全球首要死因。鉴于新冠仍在全球多国流行,纳入2022年数据后,新冠死亡数或“高得惊人”。根据WHO官网信息,新冠大流行下,超额死亡包括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的死亡,也包括大流行对卫生系统、社会影响而造成的间接死亡。这一指标能消除各国在记录和统计新冠死亡病例时的方式差异,是衡量新冠大流行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超额死亡数不易获得,需要计算全因死亡数(ACM)和按照过往趋势、预估死亡数之间的差值。许多国家和地区不统计或及时公开ACM。也有多国和地区因民事登记、人口动态统计等不足,无法得出预期死亡数。2021年2月,WHO、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合作,召集、建立了一个新冠死亡率评估技术咨询小组,此后提出“泊松回归模型”,以推演新冠大流行导致国家、区域和全球的超额死亡。本次《自然》杂志的文章就是上述模型的演算结果。其内容显示,随着疫情发展,全球多数国家的死亡数显著上升。在新冠造成的上述1483万例超额死亡中,2020年全球超额死亡447万人,2021升至1036万。WHO模型还测算出超额死亡率,这被视为更能客观反映新冠大流行危害。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的全球人均超额死亡率,均超过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分别为0.04%、0.03%和0.005%)。研究称,84%的超额死亡出现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约68%的超额死亡集中在10个国家。其中印度的超额死亡数最多,达474万例,远高于官方报告的53.1万例新冠死亡。从模型看,有些国家和地区准确报告了新冠死亡情况,但更多的是报少了。根据WHO分析,全球超额死亡飙高,还和新冠大流行的广泛附带伤害有关。《南德意志报》分析指出,新冠大流行高峰期,德国大量民众因为害怕感染而避免就医、检查。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医院治疗量减少近250万次,同期手术量下降近10%。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该国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22%,乳腺癌和结肠癌手术量分别减少6%和18%。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中心研究院教授恩里克·阿科斯塔(Enrique Acosta)表示,WHO模型的数据来源更广,测算方法更详细、评估也更精准。这是WHO第二次发布超额死亡报告。今年5月,该组织第一次报告称,截至2021年年末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491万人,不确定性区间在1330万至1660万之间。此次《自然》发文优化、更新了相关数据,超额死亡总数较前次略有下降。恩里克·阿科斯塔认为,WHO模型预测“更保守” 。今年3月,《柳叶刀》发布美国华盛顿大学(IHME)研究模型,认为同期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820万人,置信区间在1710万至1960万。7国超额死亡数或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从高到低分别是印度(410万)、美国(110万)、俄罗斯(110万)、墨西哥(79.8万)、巴西(79.2万)、印度尼西亚(73.6万)和巴基斯坦(66.4万)。《经济学人》团队建立模型,也在实时更新预测。该模型曾预测全球超额死亡数达1800万,目前调整至2100万左右。“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新冠,”恩里克·阿科斯塔在同期《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测算全球超额死亡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反映危机规模,让人们注意到那些看起来死亡人数很少的中低收入国家。它们承受的疫情打击不亚于高收入国家。他认为,“WHO模型已经比大多数官方报告新冠死亡人数更接近事实。”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拍摄:陈乾恩)在上述研究发布当日,WHO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表示,一年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被发现并大面积传播,彼时新冠感染每周造成5万人死亡。而在其发言的最近一周内,近1万人因该病失去生命。但他说,“1万人还是太多了。”中国放开应该准备好哪些措施?“如果取消严格的清零政策,中国能否避免一波死亡潮?”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以此为主题,对中国目前疫情的现状进行了关注。通过流行病学模型预测,并参照中国内地和香港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该文提出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储备抗病毒药物和加强医院设施等三方面的建议。12月14日,开放式生物医学论著平台bioRxiv发表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胡子祺教授团队的最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放开带来的疾病负担激增,可能会使全国许多地方医疗系统超负荷,但疫苗接种(第四针)、加强抗病毒治疗等措施的跟进,可以大幅降低新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以国内分别发布的“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实施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两种重新开放的策略的效果:一是,于2022年12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二是,于2022年12月1日开始大规模接种老年人第3剂同源加强针和其他年龄人群第4剂异源加强针,并于2023年1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作者的结论是,在12月7日宣布“新十条”放开政策后,所有省份的地方医疗系统将无法应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开放所带来的新冠病例激增。作者建议,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提供广泛、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采取多种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以及按不同顺序逐步重新放开等多种方法,可以更安全地实现新的防控策略所希望的目标。作者指出,在重新开放期间,必须大幅提高人群免疫力,将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有效的第四剂异源加强疫苗的普及是安全开放的基石。同时,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异质性的国家,在东部和东南部,特大城市和发达城市地区拥有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在重新放开期间应对病例激增方面更具承受力,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可考虑分批放开。作者提醒道,中国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在重新放开的过渡期间,这些地区最需要治疗和护理。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会议上指出,守住疫情底线,一要防止疫情海啸,包括接种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护好自己。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应特别保护重点人群,如老人、有基础性疾病者。三要防止舆情风暴,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则表示,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很多人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的机会就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他说,“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的。”参考文献:1.The WHO estimates of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ure (2022). doi.org/10.1038/s41586-022-05522-22.Global estimates of excess deaths from COVID-19.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138-w3.Missing data mean we’ll probably never know how many people died of COVID.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422-94.COVID-19 Excess Mortality Collaborators. Lancet. 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796-3 (2022).5.谭德塞:希望明年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联合国新闻6.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 WHO7.The pandemic’s true death toll. The Economist8.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2. UN9.网页链接(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来源:医学界责编:张皓宇校对:臧恒佳编辑:毕北北*"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相关百科 ·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10篇复工复产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老金:时刻提高警惕,防控永无止境!!!搜索吴尊友的学历简介香港教授评论吴尊友北京4例死亡均为轻症有三种人不易染新冠吴尊友全球疫情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reporter刘嘉欣

    【小刘笔记📒】 这些天粗浅地看了看和伊丽莎白二世有关的影视作品,有一段《王冠》剧中的台词对她的危机感刻画得十分动人:“I am aware that I’m surrounded by people who feel that they could do the job better. Strong people with powerful characters, more natural leaders, perhaps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SardarII

    在谈论阿拉伯世界的问题,很多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必须要提及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拉伯世界因为英法美殖民者的影响而在近现代产生的自我认同、国家认同危机。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分裂毫无疑问是后殖民主义问题,是西方世界必须要承认的历史罪责。任何对于阿拉伯世界unity这个概念的质疑,实际上都是在为殖民主义进行脱罪。感兴趣可看Kumaraswamy的一篇谈论阿拉伯国家identity formation的论文的节选:Thee problem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Middle East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orientalist indifference of the European empires when they demarcated the political borders of their colonies, which ignored the local history and the geographic and tribal boundaries observed by the natives, in 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the Western version of the Middle East.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a century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Ottoman Empire from which most of them emerged, these states have been unable to define, project, and maintain a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both inclusive and representative. None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iddle East is homogeneous; they consist of numerous ethnic, religiou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Yet they have not succeeded in evolving a national identity that reflects their heterogeneity. ….While borrowing the European (though gradually weakening) model of territory-based national identity, the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have been unable to build a "nation. " In other parthe world, nations, both old and new, have become states; the process has beenreversed in the Middle East where states are still in search of a nation. Instead they have tried numerous others means to circumvent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identity.— WHO AM I?: THE IDENTITY CRISIS IN THE MIDDLE EASTO网页链接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安澜堂懒猫

    忽然想起一段话,抄在这里给大家:“I wish it need not have happened in my time,” said Frodo. “So do I,” said Gandalf, “and so do all who live to see such times.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就被这一段震撼。LOTR 真是宝藏。决心多画几张,敬勇气。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沪江英语

    “七夕”用英语怎么说? 七夕的正确英语:Chinese Saint Valentine's Day(简称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the Chinese Saint Valentine's Day was created in memory of two ancient lovers who were separated by a goddess and only allowed to meet once a year.七夕是为了纪念两位被天神分开的、每年只允许见面一次的恋人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清州

    Kari Lake calls out Bret Baier for the role he played in the stolen 2020 Election : "I'm old enough to remember what happened November 3rd, and I'm old enough to remember who called that election for Joe Biden in Arizona while people were still voting.... and it was the person wh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英语蔡Sir

    NEW: % who se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s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US后面那个survey public是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清州

    🛑 Who Was the Umbrella Man?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范叔杂谈

    微电影《Who are you? 》W: Are you famous?! What is fame to you?W: It seems to me......something like the reverse of oblivion?M: I once heard a writer say that fame ......is a spot on the tip of the nose.M: Everyone sees it ......except you.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纪录片之家

    纪录片之家字幕团队译制【金属制品 2 之 喜爱长枪比武的国王 METALWORKS 2 - The King who Loved Jousting】//@纪录片之家字幕组: 精彩高清全片,请猛戳: O【纪录片】皇家甲胄坊【双语特效字幕】【纪录...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小猪坏能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anUtdspot

    英超官方宣布罗伊基恩入选英超名人堂🎖曼联铁血队长基恩成为继阿兰希勒、亨利、坎通纳之后第四位入选英超名人堂的球员。Accomplished and competitive, a fierce leader who defined the role of club captain🔴⚪️⚫️ManUtdspot超话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DJ佐飞

    @侧幕笔记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ost in the valley of the night,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 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 And the sun will rise, They will live again...全文: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陈燕子

    //@蓝庆伟: //@李-勇政: //@JeremyShih: 居然真的可以噤聲到這個地步,如伏地魔一般,不能直呼其名,也算是可以編入晚晴《二十年來目睹之怪現狀》。那麼以後我們可以稱之為「The Dark Lord」、「He-Who-Must-Not-Be-Named」、「You-Know-Who」……@北京大众2015: 北京已经不可描述了,由蓝变灰。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英文题材

    SPAM A truly happy person is one who can enjoy the scenery while on a detour. 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那种在走弯路时也不忘享受风景的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

    SPAM Thanks to everyone who shared their answer to yesterday’s vocabulary question. The correct answer is D, “planted.” How did you do?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Google谷歌爱好者

    SPAM #美剧硅谷# HooliXYZ = who? [Transformation] Self-driving cars? Flying cars? Self-flying cars? A space elevator? A cure for the AIDS virus? A non-polluting engine that runs on the AIDS virus? Are these things even possible? Well…at HooliXYZ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addy

    SPAM 分享 Baha Men 的歌曲《Who Let the Dogs Out》http://t.cn/R7USsXW(分享自@虾米音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猞猁雪球

    Minucius Felix cites a Roman pagan who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Christians for their anti-gladiatorial posture: You do not visit exhibitions(春晚); you have no concern in public displays(反日游行); you reject the public banquets(庆丰包子), and abhor the sacred contests(鬼火传递).
    展开全文
    以宗教为借口,不当兵,不参与公共活动,不履行公民义务,但是又享受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所谓Pax Romana,跟现在美国的阿米什人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后工业的年代,不能体会在罗马共和国后来帝国时期,提供的和平秩序有多么的珍贵?人均寿命短,粮食总是缺乏,医疗条件差,暴力事件,疾病瘟疫。
    展开全文
    转发 2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猞猁雪球

    Thus the weak members of civilised societies propagate their kind. No one who has attended to the breeding of domestic animals will doubt that this must be highly injurious to the race of man.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在中世纪的欧洲和西亚,人人都是虔诚的教徒,但阿拉伯国家要比欧洲文明得多。有人认为伊斯兰教天生就比别的宗教邪恶,这没有道理。欧洲后来进步了,不是因为基督教天生就好,而是因为经历了人文主义的启蒙,大部分人世俗化了,不虔诚了。
    1. 微博附图
    转发 148评论 0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UT军张

    我之前转的被灭了~ //@妃妈viv: 「The Times’s commitment is to its readers who expect, and rightly deserve, the fullest, most truthful discussion of events and people shaping the world.」 //@PC357: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紐約時報》社評回應 - 無意迎合中國政府,改變編採方針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宣鼎

    Who knows in the domestic mobile phone next what software can use the Facebook ah, every day to see the email alerts, but the mobile phone open. Better hurry, seeking advice. |纳金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深圳日报-英文

    全球已有逾1万人感染埃博拉 其中4922人死亡。The death toll from the Ebola epidemic rose to 4,922 out of 10,141 known cases in eight countries through Oct. 23,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aid Saturday.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快去告诉布哈林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脸芥末

    海绵宝宝里面那句:Who lives in a pineapple under the sea?真的好眼熟,我仔细想了一会,原来……这难道不是波罗的海(菠萝底海)的意思,噗……好棒的翻译!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