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皇城根下刀笔吏

    顺着解放思想这个话题,简单聊聊我的看法(非杠非怼,没有任何跟政策唱反调的意思,如果管理员认为我的帖子不妥,可以随时删)。1、我觉得最大的解放,是简政放权,不折腾。民营企业的婆婆很多,随便数数便好几个。这些“婆婆”们,不要为了自己部门的业绩,搞一亩三分地式的管理。有些管理方向、维度、尺度,看似高大上或者政治正确,但其实跟市场可能存在脱节。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如果想要研究出一个新的商业赛道,非常不容易!非常不容易!前期需要投入很多钱,找人不断试错。在很多时候,亏了很多钱之后一无所获。好不容易在极小概率下,跑出了一条能够盈利的商业赛道,如果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些“婆婆”说要管,这个行业可能马上面临政策性换血。这种政策性换血,是很多民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当然,我这么讲,不是说发现了问题不管。如果有问题的话,按照法律该怎么管便怎么管。但是,不太建议在看到一些问题后,便开始搞许可、审核、备案、资质等管理操作。这跟简政放权背道而驰。因为一旦搞许可、审核、备案、资质等管理操作后,整个行业瑟瑟发抖哈。如果你拿不到许可、审核、备案、资质的话,这个业务没法做了。你前期投入了很多钱,好不容易跑通了一个能够盈利的商业赛道,结果发现因为政策原因,这个业务可能做不了了。而且,许可、审核、备案、资质这些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呢?县官不如现管呐。大家脑补一下,便能大概想象出一些画面。要简政放权。个人认为,不要因为看到某个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便实行家长式管理。总的方向是,要简政放权。有问题的话,解决问题。但是不要因为看到一些问题,便直接紧箍咒一收。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后谁还愿意投资呢?2、解放思想的基础,是了解市场、了解民情。事实是基础,然后才有思想。没有事实作为基础的思想,是胡思乱想。我最早的时候,在体制内工作过。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跟市场存在很多脱节。因为那是一个旱涝保收的地方,没有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平时多数时候,坐在办公室写写文件。偶尔出去调研一下,蜻蜓点水般了解一些事物。当你跟市场脱节后,一是很难了解企业发展的不易,并跟企业产生共鸣,二是写的监管文件或政策,有时不符合企业或市场逻辑。所以,核心是要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而不是坐在办公室。而且,要让企业敢于发表真实的想法。民营企业或者说资产阶级,是非常软弱的。但凡你给他一点眼色,他就不敢说真话了。你打他一个巴掌,他只要能忍,一定会忍着,再打他一个巴掌,他也一定会忍着。等到实在忍不住了,他把企业变卖、资产变卖,移民走了。无产阶级才闹革命,动不动想要干架,有产阶级是不干架的。商人的逻辑思维着重点是,盘算收入和支出,而不是讲真话。能不能讲真话不重要,能挣钱才重要。如果他天天舔你,但是能挣钱,他便天天舔你。如果你搞得他挣不到钱了,他把资产一卖,要么在家躺着,要么移民走人。对于政府来讲,听不到真话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你了解不到实情。你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突然不做了。甚至你可能会不解,觉得每次去调研沟通时,人家都说挺好的,笑脸相迎,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做了。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反馈,是一件比较糟糕的事情。所以,真的要有一种服务的心态,让别人放下戒心,觉得跟你说点真话,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其实,很多企业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想从政府那边得到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能够盈利的商业赛道,都是自己跑出来的。讲到这儿插一句。政府下去调研的时候,不要让执法、稽查或监管部门的同志去调研。你是搞执法稽查的,对企业掌握着某种程度上的“生杀大权”,谁敢跟你说真话呐。换个部门的人去,比如让招商的同事去。大家都知道,管招商的一般没啥实权,平时也擅长跟人打交道,有什么话都可以对他们说,哪怕不小心说错了也没事。3、解放思想是前奏,核心是要建立稳定的法治。稳定的法治很重要,因为这会给民营企业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法治大概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三是司法。在立法层面,出台政策前要征求相关行业企业的意见,要让企业有一定的机会先行了解,发表意见,普适性的政策要有连贯性,不要过度随意,不要大幅度摇摆。在执法和司法层面,要严格依法办事,公权机关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事,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在一些地方政府财政不那么好的情况下,不要以执法的名义,跑到异地跟一些企业进行零和博弈。这会很影响企业家的信心。而且,企业家也有自己的圈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互相这么传来传去,圈子里的人普遍失去信心的话,则经济发展活力会减弱。民营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国有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底线所在。对于粮食、铁路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民营企业要么不适合干,要么干不了,由国有企业经营可能更加合适。但是,国有企业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活力比较弱,效率相对低。这个局限性,跟人的能力无关,而是跟人性有关。当你做一件事时,挣钱与你无关,赔钱也与你无关时,你不会有太多的动力,天天琢磨,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做出更大效益来。你会遵循安全第一、效益第二原则。所以,国有企业更适合去把控一些需要把安全放在更高阶位的行业。而民营企业则是相反,一般是效益第一、安全第二。它们为了挣钱,天天把脑袋都想开了花。他们会琢磨各种各样的商业赛道,看能否多挣钱。所以,民营企业更适合去负责提升一国的经济活力。如果一国的民营企业不太行,则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会下降。另外,国有企业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民营企业数量相对多很多。如果仅靠国有企业来解决就业的话,不太够。从解决就业角度来说,也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能够在社会上良性发展。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挣到很多钱,接下来便是收入分配问题。如果每一个民营企业,都能够挣到很多钱,且在挣到钱后,都能够给员工多发钱,则我们离共同富裕便又更近了一步。我理解共同富裕主要靠企业多挣钱,给员工多发钱,来逐步实现。当然,这是后话。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