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北京塞冬

    图1到图3是3—4年前对阿里的一些认知,当时的感觉是:这条大船要沉了2019年底,BABA 刚开完20周年晚会没多久,180多块的时候,我全清仓换成了Anti-BABA...当时BABA内部这么操作的人不少,越是核心团队,对当时情况的判断越清晰...4年过去,在不碰中概2年半后,前两天又以74块买了10%仓位的BABA,原因是看到了史上最震撼的组织变化——原班子基本全退出,特别是核心人物从其他事业部调任,有助于打破原本已经板结的利益结构。以前BABA的组织调整邮件都是这种调调——过去一年,我们这样好那样好,现在为了好上加好,我们再次升级了组织,相信在这个史上最好组织的带领下,我们的未来会更好。而这次的邮件基本只有人员变动信息,没有半句废话。看上去公司的所有者们真的很痛了,直接掀翻桌子重来。感觉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一个组织如果敢大方承认问题,就说明还有纠错机制,其市场估值反而可能走高;而越是好上加好、对上加对,越说明整个机器已经没法自我更新,每个生锈的零件都担心自己被换掉而绝不承认自己有错,市场就越不敢碰这种公司。接下来就看组织变化后是否会有行动上的变化。一位老同事说:“淘宝首页是否大变,可以看做BABA是否值得加仓的风向标”,我觉得蛮有道理。因为原来的首页(乃至整个App产品),已经不再是面向消费者需求,而是面向内部组织利益——从产品设计甚至能看出组织结构大量低效、反用户的模块和功能充斥着整个App,每个模块都有服务于自己组织利益的目标,整个公司都在以P9/P10团队为粒度进行布朗运动。本质是由于一号位缺乏判断力,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做不了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各层管理者就有机会趴在这个巨大躯体上吸血,直到其跌破发行价。而这几年发展好的公司,要么靠极佳的判断+执行,要么靠小流量数据化决策,基本都算是C端需求驱动。内部组织有利益诉求很正常,但翻不了天,压不过C端指标。如果这次组织调整能让App更顺滑、用户价值不高/屏效垃圾的模块下线、没啥文化的用户也能看得懂用着爽、各模块的流量优化目标都更加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那么调整的目的可能就初步达到了,公司的价值才能往好的方向回归。“蹲下来是为了跳得更高”、“If not now,when? If not me, who?” —— 10%仓位保佑BABA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