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货币基因

    【农村现状】很多博主并不真的了解农村现状,农村种地远远不像某些自媒体展示的那样田园诗画。大部分人从小根本没务过农,也没有深入走进农村。中国农村耕地十分有限,平均到一个农民手里也就几亩地,靠当前的粮食收购价格,除去化肥、种子、农药、农具物料、人工,一年下来赚的钱也就万把块,中国现在有几亿人月收入1000块以下,主要就是这部分农民群体。一是平均分配的土地就这么多,二是农村没有其他产业,光靠种地,也承载不了这么多人,所以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东北啊,新疆啊,大片的土地平整沃野,全部机械化,一个人承包几百亩,那都是有条件的地区少数人才能干的事。承包几百亩地,也是需要投资本钱的,起码也得是完成原始积累的人才能干的事。或者是少数边疆区地多人少,但这种情况毕竟少之又少,或者有些根本就是基层干部想让领导看到出现在电视画面里做典型宣传罢了。农村的突出矛盾是人多地少,当年没办法了才一家一户的分,同时政府财政也养不了这么多人,分一块地种点口粮,保证不饿死,所以中国很长时间以来的目标都是解决温饱问题。经历了大量的扶贫之后才敢提小康,实际很多地方离小康社会还有不小距离。现在受疫情影响,服务业是重灾区,受影响冲击大的还有另一部分背井离乡打工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大多数没社保,也就没有失业保险,经常不在村里,也就没有所谓低保一说。所以现在纾困,这个群体需要单独列支,搞不好大量回流容易造成社会问题。或者说,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就是为农村找出路的,它在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同时,也在为农村创造就业,要吸纳一部分农民工的回流。为什么温教授说农村是百业?因为是真的为农村焦灼,想为农村和农民多想一些出路,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我们一直都是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农村因为二元体制人为切割,农民的宅基地是没办法进入市场交易的。确实有一部分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房,但相当一部分,还是要回到他们出生的土地上居住养老的。还有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年老了,失去劳动能力了,连几亩口粮田也耕不动了,没有医疗,没有养老金,只有那个宅基地和几间房,你让老去的农民一代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优先纾困?因为不纾困马上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宅基地可以入市,耕地可以流转,农民总算还能有点收入吧?不能入市,不能流转,那也不能当饭吃,不能养老不是?所以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是非常具体的,泛泛而谈是不行的。国家整体都在现代化转型升级,农村的小农经济业态必然要重新走向规模化、产业化,资本和乡贤下乡都是必要的,当然他们在做贡献的时候,也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可是千万百计先行否定这一切就不对了。不能想到资本下乡就是土地兼并,想到乡绅就是剥削农民,这都是没有具体分析问题的应激反应,还没有能真正深入到三农问题里。农村工作宜细不宜粗,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没有了产业运作,让农民继续守着一亩三分地,而你们继续城市化一路狂奔,把农民和农村彻底禁锢在那里嘛?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