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青释

    激情吐槽(倒也不是)一下世界乒联(WTT)这个比LPL还离谱的草台班子。大家一般概念里的那个乒乓球世界性管理组织叫国际乒联(ITTF),WTT是由ITTF在2019年建立的营利性机构,用来举办商业化的乒乓球赛事。熟悉传统体育的朋友应该知道,不同体育项目的商业化程度差异很大,像网球就是商业化成功的典范,四大满贯title的含金量大于奥运金牌,选手靠比赛奖金、商业代言和赞助的收入来养自己的赛训团队。乒乓球作为一种比网球多个桌子的小球运动(),商业化程度一直有限,导致在大多数非举国体制又没有成熟联赛的国家,二线及以下选手很难靠打球养活自己,只能兼职打球,越没人看就越没人打,形成恶性循环,这显然不利于项目的发展和推广。WTT就是在这种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坊间一说它是ITTF内部权力斗争分蛋糕的结果,这方面我没有做任何功课,在此就不引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证和自由心证。WTT成立之前,由ITTF主办的国际性成人赛事(不包括各种国际综合运动会和洲际赛事),按积分由高到低排列是这样的:世锦赛>世界杯=ITTF总决赛>ITTF白金公开赛>ITTF常规公开赛>ITTF挑战+赛>ITTF挑战赛。WTT成立之后,除了含金量最高的世锦赛由ITTF正常举办,其余赛事全部被替换为WTT的商业赛事系列:世界杯和总决赛查无此赛,新增了一个叫WTT Cup Finals的赛事,直译叫作“WTT杯总决赛”,积分和ITTF体系下的世界杯、总决赛一样,次于奥运世锦而高于其他赛事。鉴于此项比赛暂未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世界冠军赛事(可能跟WTT系列赛的商业性质有关),它大概率是从前的ITTF总决赛秽土转生。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个WTT Cup的Cup到底是什么Cup,如果你是总决赛秽土转生,那世界杯又去哪了……而ITTF白金公开赛及以下的各级赛事,全部被WTT的赛事体系取代:WTT大满贯赛,WTT冠军系列赛,WTT球星挑战赛,WTT挑战赛。看着是不是严丝合缝的?那只能说,想挺好。先说大满贯赛。这东西估计是WTT对标网球四大满贯赛事整的活,每年多站(理论上四站),含金量约等于从前的ITTF白金公开赛。但WTT大聪明,想着我忙里忙外就是要推我的商业化,大满贯赛作为我的拳头赛事,排面得给足吧?得让大家都来参加吧?一个两个不把我当回事,我还怎么整?于是他们搞了个新的积分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2000分,和奥运、世锦并列为最高积分赛事。就不说这个一年N站的商业比赛,凭什么跟四年一次的世界最高级别综合性运动会、两年一次的乒乓球最高水平专项赛事积分等同;就说大家都是WTT旗下的赛事,一年一次的“WTT Cup Finals”看着就像年度终极盛典,结果积分还不如一年到头随时开打的所谓大满贯赛,这到底是个什么逻辑?那也没辙,2000分就2000分吧,选手出去多参加点比赛也是好事,可问题是……选手来参加,你倒是办啊?今年都8月了,所谓的大满贯赛,只有3月份在新加坡站成功举办了一届,下半年有没有都是两说。一年四站大满贯,空有积分没人办,一时引为笑谈。别说大满贯了,底下的次级赛事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6月在美国本来有一站比赛,临了黄了;7月的布达佩斯系列赛本来级别更高,因为奖金水平达不到,硬生生降了级。比赛场地四周的赞助商数量肉眼可见日益稀疏,下半年能不能再办个什么都难说。行吧,疫情这几年,传统体育的线下赛事各个举步维艰,也不一定是WTT的BD团队无能。拉不到赞助办不起比赛不怪WTT,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赛事组织:1. 参赛成本高昂,性价比低下:搞WTT的本意是让更多乒乓球选手靠打球富起来,结果却是让非头部选手越打越穷。非洲、欧洲的很多选手(包括一线选手)都直接出来控诉过比赛打不起,机酒和场馆训练费用远远高于所能拿到的微薄奖金,甚至考虑战略性放弃一些大赛。2. 赛事管理非常糟糕:与高昂的参赛成本对应的是拉胯的赛事管理。转播视角不友好,信号源经常出问题,赛事前几轮记分牌出错的时间经常比正确的长,现场连个捡球的都没有,选手打飞了还得自己翻过护栏去找球,跟在小区乒乓球桌上打野球的我有一拼。3. 对待选手缺乏人文关怀:赛程安排不合理,高级别赛事最多一天5战,低级别赛事甚至有一天6-7战且背靠背的情况;支线赛事的伙食问题在推特上闹过一阵,参赛选手po出来的照片跟泔水也没啥太大差别;媒体工作人员专业度低,这个我情感立场相关就不多评论了,反正在我看来,就是十分离谱。赛事体系乱七八糟,举办朝不保夕,组织一塌糊涂。要说这是特殊时期的阵痛,那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WTT2019年成立,2020年初就遇到了疫情,这两年能坚持把比赛一个一个谈下来已经不错了……那,能不能别把难处转嫁到运动员身上?为了提高明星选手的参赛率,吸引更多观众上座,ITTF围绕着WTT赛事制定了一系列非常苛刻而漏洞百出的积分规则:1. 世界排名由积分决定,积分为取该运动员有效赛事积分中最高的前8个。但是这两年WTT组织的赛事本就不多,很多运动员(尤其是国乒的)根本凑不够8个积分。2. 根据具体层级,赛事的报名资格由世界排名决定,排名不够只能争数量有限的外卡。3. 除非有严格的医疗证明,否则受邀参赛的人不能退赛,退赛则该项赛事的积分为0,并替换掉该运动员目前有效分数中的最低分,计入世界排名积分,且可能面临罚款(跟世排有关)。4. 巴黎奥运会的单打选手,必须是该协会(一般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世界排名前两位的成员。这个规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必须参赛,排除万难也要参赛。不参赛就没有积分(甚至扣分),越没有积分就越难参赛(报名资格限制),越不参赛就越没有积分。你说你囊中羞涩?不参赛罚款,你看哪个亏得大。你说你实力比别人强,大赛打好就行了?那不行,没积分很多大赛你连参赛资格都没有,而且是越没有就越没有。我就觉得很讽刺。如果说参赛是运动员对WTT的信用和义务,那么赛事的举办和保障,是不是你WTT对运动员的信用和义务?你WTT的比赛说不办就不办,办还都办得皱皱巴巴,做出任何交待了吗?对运动员有任何补偿吗?没有啊。反过来运动员不参赛的代价却如此之大,参赛的门槛又如此严苛,这种单方面成立的义务关系,看不到理解和尊重,这还能算是想吸引更多人看球打球的操作吗?从前的积分规则也不是现在这样的。以前世界排名低的人赢了排名高的人会得到较多积分,反之类推;这样一方面鼓励更多下克上的出现,另一方面,从动态上保证了大家都不会过度受囿于积分,实力强的人赢几场硬仗排名就回来了,实力弱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爆冷来一夕翻身。现在就是逼你参赛,考验所有人的参赛次数和长期稳定度。我不好说哪种积分规则更好,但我觉得就算是逼人参赛也该有个前提:首先,比赛先办起来吧?WTT,你到底行不行啊……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