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林奶粒

    晚上看了一场独角戏,同样是讲80后都市女性生活的话剧,《多巴胺》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不如话剧艺术中心的《房间》,前十几分钟我都有点懵,摸不清演员讲述的故事是真的就那么平铺直叙还是在等着丢个出其不意的包袱。另外我发现我不太能看离生活太近的剧了,女主角的人设除了年龄大两岁、未婚以外简直就是我的翻版,看到她谈到留学归来待业在家与母亲爆发激烈争吵,怀疑如果自己撕掉好孩子标签是不是就在母亲眼里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时,我坐立不安得差点想离场,仿佛自己深埋心底的痛苦记忆被在场的所有陌生人窥视了。以及我在想2022年的戏剧舞台要如何呈现我们的都市生活。被年少时在职场剧中获得的都市白领理想吸引来到大城市的年轻女孩,尽管发现生活的不如意比自己想象得多,依然在大城市里获得许多乐趣与自由,能在24小时便利店随时买到关东煮和卫生巾,把酒吧和咖啡馆当作自己的客厅,认为就算孤独终老能一直过这样的生活也算不错—我现在会觉得这是前疫情时代才会有的,对生活能一直享有某种稳定和安全感的笃定。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支撑当代都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价值观念随时可以被抽走,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要如何在戏剧里讲述这种摇摇欲坠的当代生活呢?我们可以讲述吗?散场后和邀请我来看剧的工作人员Lizzie聊了聊,得知她从我刚开始当记者的时候就在读我的戏剧报道,吃惊又感动。工作多年,虽然在戏剧这块只能算是个三心二意的业余爱好者,但多少也有点legacy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