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狐舞步的头像

狐舞步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至少算最不坏的目标。 //@南京翟玉章: 回复@狐舞步: 我对道德哲学知之甚少,但我感觉到,现代宪政制度是人类美好的价值和理性设计的完美的结合。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道德律令如非天授,道德的权力也需要立基。理性者无须被神道设教。仅此而已。 //@南京翟玉章: 真理的超越性并不意味着真理的不可知性,而只意味着我们对它认识的可错性。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上帝能搬起一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吗? 人能找到 人永远找不到 的 真理 吗? 如果定义错误,不可知论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某人不喜欢彼岸,但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会不会当捕蝇瓶里的昆虫,是另一回事。这一点,我还是不会看错的。 另:真理是超越而非超验,那真理就需要立基。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因形上词汇所指不在论证性文本的话语逻辑结构中,因此它是逻辑冗余。而保留逻辑冗余的文本如自然神学类的文本,冗余词汇存在于文本中的意义是 误导与诱骗。事实上,误导与诱骗的对象不仅仅是读者,也会是作者。 石讷的思想在我看来相当的混乱,这个结果未必没有上面的那些原因。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超验性】这个词的确让我琢磨了半晌。你的意思是——真理这个词的形而上学化,使探讨者 意向了某种具有神圣属性的意象。因此让探讨者不至于陷入理性的自负。是吗?如是,那也可算接受。而我的看法: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我明白你的意思。而我之所以会追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石讷在问我:真何以真?你认为他在说什么呢?无非证实原则嘛。证实原则我已经说那是为求知识公共性的一种证据方法。而石讷却认为真,不与公共性相关,而问:真何以真?那么我就告诉他一个确定无疑的规则。仅此而已。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回复@南京翟玉章: 不谈无意义的话题。如果真理被立于了不可知之域,请保持明智的缄默。如果,要将真理与共识分开,那么请问 已成冗余的真理一词,在某人的话语文本中,是想起什么话语作用? //@南京翟玉章: 要将真理和共识(哪怕是全人类的共识)区别开来。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补前文:学逻辑哲学的您会有这样的观点,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所以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您是看到了一幅 自带所指意义为 “雪是白的”的“图画”?请问:非语言化的感觉所得 如何 与 句子的意义,进行比较,而判断:符合,或不符合?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另:普特南在《钵中之脑》的开篇就说过——蚂蚁在沙滩上爬出的图案,再怎么像丘吉尔,那个图案的所指,也不是丘吉尔。图案与图案的所指,没有天然的被指称与指称关系。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以观察为根据的知识是意见,而形上,才是真理。巴门尼德早就分清了二者,只不过,近代哲学去魅,形而上学被拒斥,巴门尼德的真理,被搁置,现在谈真理这个词,特别是以实证为根据的真理,指的是意见性质的公共共识。但你为什么不知道?//@法无定法2012: //@石讷shine: 回复@盖世恐龙: 是的。所以讨论变得
    展开全文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那人的确理解分析哲学,他也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也知道你想说的真是什么。是被反复观察予以确证的真。而对此我也说过证实原则,证伪原则。而无论是哪一原则,我也说过,该原则在谋求被检验的陈述意义有达成共识性判断结果的条件。而你却认为,真与共识无关!很显然,你分不清意见与真理的区别。//@法无
    展开全文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呵呵,你没注意到吗?另一位曾把T规则理解成了认识论哲学的观点。而你谈及的经验,又是在什么范围?也是认识论范围。 而你似乎还觉得我征用了塔茨基?其实有个很简单的问题: 语言形式的句子,与非语言的现象,怎么去判断二者符合呀?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啧,大偏题,大偏题。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我理解你的观点为什么会有。但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塔茨基的T规则是在呈现元语言,但你把后一个雪是白的,认作了观察现象。 可,塔茨基是逻辑学家,不是认识论哲学家。定位错误。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啧,哈特很不待见自然法学派,我想,哈特是不是也在攻击罗尔斯的以预设这种方式立论?搞不好,他连罗尔斯构建正义论这一行为本身都有意见。我倒真沒看他的批判。上述皆猜。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也即,任何一种话语,其意义的逻辑结构与T规则吻合,那么人就会把该话语意义真值判断为真。 这意味着,人对真这个词的理解或用法,有共识性标准。 感谢塔茨基,能让人再次使用真这个词,而非对它噤若寒蝉。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呵呵,真之为真,在语言分析里,是形式表现,塔茨基的T规则。那并不是真的什么日常语义,而是一个数理逻辑关系的表达式而己。而这个表达式怎么得来的?归纳日常语言现象的形式特征而来。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契约的签定是自由的。契约签定后,其约定内容对签定者是有强制性的。而自律的强制性因何而来?因人自觉接受了某个道德律令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而来。在此岸之立基中,并无预设的上帝来赋予强制性。所以才称为自律。自律之条件是诚。诚于己的选择。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真理的权威来源于确证——?这是逻辑实证主义确定的真理标准吧?证实原则还是证伪原则?但无论你选哪个原则,你应该想想,这两个原则有共同特证,即立足于可重复观察而保证被考察的命题之真值判断的公共性获得。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其二,自律也意味着个人的道德隹忿对这个人有权力。如果这个人不服从这个权力,自律也是不可能的。 自律和他律,都表现着权力现象。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呵呵,道德是一种规范,作为规范,它对所规范的对象是有权力。如果对象不服从这个权力,道德就不能成为规范。这是其一。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哈特?法律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的哈特?如果是,很遗憾,他也是受英美分析哲学熏陶的人。分析哲学的一个潮流是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啧,上帝死了,道德的权力从何而来?知识的真理性从何而来?想想清楚,刚才我己经说过了,知识的真理性和道德权力的正当性,在现代,都指向了公共性。 另,你还沉溺在日常语言的语义来反对,但我己经说了,形式语义相似。形式语义是概念间逻辑结构关系。牵一发,动全身。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立基啊,同志。如果作预设就能建构正义话语的可接受性。那我从DND游戏规则这套预设建构出费伦世界的历史,你就能接受建构结果了?预设必须被同意,才能保证逻辑推理结果也会被同意。柏林作为分析哲学家很清楚这一点。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道德的功能,其条件是有对所有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权力,并且这种权力不依赖暴力来实现。这是道德被需要所需具备的具体性质。而这个性质被代换成 公共性。 知识的真理性在上帝死后,也要被立基于此岸。也将表现为公共性。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综上所述,最终标的物的获取,有如下条件呈现: 1,思想自由。2,信仰自由。3,言论自由。4,德性素质。 提及的德性素质包含两个内容: 1,有思考的愿望与反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愿望。 2,心正意诚的态度,即信仰态度。没有这种态度,不诚于己,也不会诚于人。契约效力无法保障。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公共规则性伦理的获取,方法是交流与沟通,而这种行为是语言行为。古希腊亚氏论:人是政治动物,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是会运用语言。——政治和伦理的重叠现象呈现。 另——公共规则性伦理是其公共性,是因为它作为交流沟通行为产生的共识结果而具备。它的另一个指称可以是契约。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但之前己经把问题澄清,关键是获取公共性。而获取公共性的方法昭然若揭,即交流与沟通。 注:理性沉思的内心对话,可以模拟己与他者的现实对话,但并不能取代后者。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而这个问题如同哲学知识论问题:个人依感觉能力获得的认识,何以具有真理性?一致。是巴门尼德:意见之路与真理之路之间对立关系的摹写。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狐舞步

    另应承认,儒家大学中,修与齐之间有鸿沟。修是个人依信念笃行,齐,却是个人与他者发生关系。个人信念何以有权力于他者?涉及了个人道德话语如何获得公共性之问题。
    康德认为,道德是行为的理性,它不是知识,不参与人类知识的构成。道德存在于常识之中,因而存于最普通的,哪怕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中。违背道德不是出于道德无知,而是一个态度的缺乏,即,他将自己视为一个例外,一个规则的豁免者。背后的真相是,他以偏好偷换了自己认可的道德命令。但是他不承认。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