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徐昕 :薄案庭审印象】微博直播,司法公开,成为此次审判最大的亮点。在法院形象不佳和司法公信力较低的背景下,济南中院的审判实践赢得了几乎压倒性赞许。该案庭审公开的程度出人意料,表明庭审并非事先安排的“演戏”。控辩双方,针锋相对,水准专业,理性辩论。🔗 网页链接 #法治时空# 【薄熙来案庭审证据链图解】今天上午10时,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将对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进行一审宣判。戳下图,看薄熙来案件庭审证据链。🔗 网页链接 【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在薄看来,仅凭这些间接证据无法证明其实施了被指控的行为。这种看法代表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对于诉讼证据的误解,即认为必须要有直接证据方可认定案件事实。以往的经验证明,片面依赖直接证据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造成非法取证甚至刑讯逼供的思想根源之一。 🔗 网页链接 【法律专家:薄熙来翻供不具有推翻此前供述效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专家:薄熙来翻供不具有推翻此前供述效力】媒体公布的庭审记录显示,薄熙来在法庭上多次声称:公诉人所提供的证言证词大都是外围证据,与本案关系不大,不能证明其有罪。“外围证据”并非一个真正的法律概念,薄所欲表达的意思应该是“间接证 (分享自 @凤凰网) 🔗 网页链接 【检察日报:薄熙来案公诉方证据已形成链条】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等撰文分析薄熙来案,称从庭审记录不难发现,公诉方的证据已经形成了证据链条,能够证明薄熙来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其行为构成受贿罪。而被告人方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来反驳指控。🔗 网页链接 (转载)核心提示:又一重磅级人物落马。昨日中纪委传出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十八大召开迄今不足10个月,反腐战绩已一一见诸报端。除了前不久公审薄熙来,在反腐的法治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之外,十八大之后落马的高官,仅副部级🔗 网页链接 【学习时报: 薄熙来案公开审理让某些官员少些张狂】薄熙来案件的公开审理,又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那些自诩职位高、“有背景”、想以身试法的官员,少些邪念、少些张狂。党员干部要坚决破除“四风”,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筑牢反腐防线,自觉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 网页链接 人民日报:中央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反腐 随着薄熙来案件的公开审理,刘志军、李春城违法违纪行为的相继查处,近期,一批涉嫌贪腐的高官被严厉查处,百姓称快。这些官员的落马,从发现线索、启动调查到公布消息,纪检监察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评论# 【赵秉志:薄熙来案件审判中的刑诉法问题最有看点】刑诉法问题是事关本案公正审判与否最为重要的方面,表现在:一是异地审判有助保障司法公正;二是遵循诉讼程序堪称典范;三是切实保障辩护权体现现代刑事诉讼要求;四是切实保障证人出庭作证值得肯定和弘扬。详见🔗 网页链接 我国是法治国家,薄熙来公审案件表明,只要敢触犯法律,必将严惩。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 【学习时报:薄熙来案件的公开审理让官员少些张狂】举世瞩目的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历经五天的法庭审理,案件审判已暂告一段落,法庭宣布将择期宣判。在薄熙来一案的审理过程中,济南中院不仅认真地贯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 (分享自 @凤凰网) 🔗 网页链接 【新华社: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全文)】薄熙来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表示:我自知我是很不完善的人,我主观主义,脾气暴躁,我有严重的过失和错误,我深感治家无方,给国家造成了不良影响。我诚恳地接受组织的审查,也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央视新闻 庭审视频点这里🔗 网页链接 薄熙来案开审前夕打破沉默 遇害英商母亲促中国提供“实质帮助” | www.zaobao.com 🔗 网页链接 #热点# 【中央审计“薄熙来遗产”】8月10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等人到达重庆,据称此行为审计薄熙来遗产——重庆地方债而来。在薄熙来主政期间,重庆大肆举债,仅截止到2010年末其债务就已超过2000亿元,40个区县政府中有11个区县债务率高于100%。法律是用来保护人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当我们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法律应该来维护我们的权益。支持国家的决定!严厉打击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行为。 #薄熙来# 对薄熙来案件的依法处理,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和依法治国的理念,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鲜明立场和决心。依法审判薄熙来,从另一个方面践行了习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薄熙来被公诉# 薄熙来由政治局委员的“封疆大吏”,沦落到被公诉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的“老虎”。薄熙来没暴露前曾好评如潮,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腐败不容姑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需要长鸣,权贵到囚犯,只有厘米距离。 详情:🔗 网页链接 #薄熙来被提起公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体现了重事实、讲法治的精神,完全符合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表明了我们党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鲜明态度。#热词# #薄熙来被公诉#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indictment)指控薄熙来涉嫌受贿(taking bribes)、贪污(embezzlement)、滥用职权(abuse of power)犯罪。对薄熙来一案提起公诉再次表明,制度面前没有例外(no exception will be made before regulations)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中国告别了用政治手段、群众批斗手段审理案件的轨道,告别了用人治方式方法处理大案要案的时代,开启了国家法治的新篇章。国家的司法,也告别了「项目组」秘密办案的时代,告别了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的时代。——关于薄熙来受审判,大公报评论文章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