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张翀Art-History的头像

张翀Art-History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张翀Art-History

    今上午返所會後,隨研究室同人赴考古所訪嚴志斌兄,樓下飯敘,嚴兄賜近著,煌煌上下兩大冊,敬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Art-History

    今日闲退在家,读此书,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多处击节而赞,倒不是因为郑岩先生作序,也不是外来和尚会念经,而是眼光及写法。文中语:“古代学者将璧和琮与天圆地方联系起来,但这些概念和联系在战国和帝国时代早期方形成,没有特殊理由相信长下游的史前居民也如此看待这些器物”。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Art-History

    第三屆古代墓葬美術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Art-History

    今收到近白兄所賜画冊。@_杨近白 。最喜臨李成讀碑圖。另有錄鄉賢盾乙先生画跋。@長安盾乙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是故清學不如宋學,清画不如宋画 //@長安盾乙: 笔墨是中国广义绘画技术狭隘化后才出现的一个命题,是文人画群落为自己量身订作的一套案头游戏规则。其本身并无优劣旨征,无可厚非,只是特定圈层里个人自足与彼此互认的一套语言模式和特性,如修辞艺术之推敲玩赏,亦如小学训诂之研考训炼,当无关最终文
    展开全文
    文人画发展的后期,所有的精髓几乎都集中在了两个字上面:“笔墨”。具体而言,它应有两重含义:一,“笔墨”有严格的品位要求和理法约束,“书法用笔”是它直接的体现;二,笔墨中含有文人士夫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色。黄宾虹曾经将自己的全部探索总结为“笔墨”二字,显然是思考了前人关于笔墨的论述。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呵呵,民不读书由来已久。所以论语的语录体要走红于庄子的寓言体
    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比如我们只看到『相濡以沫』,却忘了庄子其实是让我们『相忘于江湖』;比如我们听到『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却忽略了后面的『总好于,那日我没有,没有遇过某某』。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都是对铜器艺术史有所论述的学者,很早我就明白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差到哪了,今晚突然明白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在什么地方有不足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今日到书: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赖德霖《走进建筑 走进建筑史——赖德霖自选集》、沃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理》。年前总是写稿,估计没有时间读了,但还是要买,估计这是壬辰年买的最后一批书了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今日得书二:郑岩先生《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下午郑师赐。北京大学出版社这套“艺术史丛书”还有石守谦《风格与世变》、陈葆真《陈后主和他的时代》、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沃尔夫林《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感》,等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翀的世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