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说:“我们都想百分百的、随意自在的控制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目前完全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我们目前99.99%都是被以前的因和缘所控制着。我们现在的人生,你不论是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尝到什么,都是有以前因缘的影响在里面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 所谓的大悲心,指的并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具有的功德特质,只不过是将它以大菩萨观世音的形像来做表征罢了。观音法门的真正修持,并不在于咒语或是仪轨的念诵,而是在于你內心的转变,认识到一切众生都跟我们一样渴求快乐,并且时时不忘却这样的心念。——大宝法王噶玛巴 @大释界
-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在嘲笑我吗
- #佛教课堂#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时常修习六根,庄严自己,则能对佛陀的教诲具有坚固不移的信心,因此能勇猛精进而不懈怠。于诸善法心常明了而不迷惑忘失,身心寂静安详,柔和调顺,不起嗔恚慢疑等烦恼。 @大释界
- #佛教课堂#佛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佛既没有一个形相,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示现。因为众生有分别好或不好的心,佛为了要使众生发菩提心,所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增加其欢喜心,增加其信仰心。这是善巧方便的法门。
- 12月5日上午,潘贤谟董事长接受央视网华人频道《中华佛教》栏目组采访。访谈中潘总略谈了佛珠砗磲品级与沉香文化。下图是潘总关于大释界成长故事的感慨,大千世界行善益天下,释宗门第弘法利众生 。@华人频道微博 @中华佛教 @大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