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北大新传院的许静的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CFSA_钟凯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数据是否可以进行可视化处理呢?
    #北大那些人#大数据不是关键,大数据的可视化才是数据新闻的关键。这是昨天北大开放日,我参观北大信息科学院智能科学系、教育部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博导研究员袁晓如老师的可视化实验室http://t.cn/SfNKqa学得的初步知识。🔗 网页链接
    转发 2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北大那些人#大数据不是关键,大数据的可视化才是数据新闻的关键。这是昨天北大开放日,我参观北大信息科学院智能科学系、教育部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博导研究员袁晓如老师的可视化实验室http://t.cn/SfNKqa学得的初步知识。🔗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北大那些人#(1905-1993)1921年考入北大,开始发表诗作,是”沉钟社“创建人之一。留德后执教于西南联大和北大,曾任北大西语系主任。有诗集《昨日之歌》、《西郊集》,专著《论歌德》、《杜甫传》等。冯告诫后代:”老实做人,认真工作,不欺世盗名,不伤天害理,努力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北大那些人#邓广铭(1907-1998)1936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后历任教授、系主任等。邓毕业后欲向当时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申请研究经费,于是去见胡适。胡适称好:”三十以前做学问要鼓励,三十以后是本分。“他遵胡适嘱咐做文批评梁启超的研究,陈寅恪看后大赞,主动举荐,此为邓治宋史“一生的转折”。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英国文化研究巨匠斯图尔特·霍尔不幸去世。 A giant of cultural theory and sociology, former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whom all scholars in media,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s studies will recognise as a seminal figure in our field.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昨天演讲之后,和Richeri教授以及zz美女gg帅哥欢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回复@龙城小娘鱼: 如果按中学生的方法,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记忆以便考试,当然会觉得人大教材好些。但如果你有研究的需要,读书是为了寻找思路框架,寻求backing concepts,为今后的论文做准备,当然应该读后者。简单点,你还是读舒德森的《发掘新闻》吧(陈昌凤、常江译)。可以抄书的目录和各章的小标题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今天借献花之机拥抱了@徐泓xh 院长。亲爱的徐泓院长,衷心感谢您这些年来的无私奉献和对我们的细心呵护。您终于可以安心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了。感谢微博,我们依然可以时时聆听您,和您做心与心的交流。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新闻出版自由不是那种在本质上和天性上的完全的自由,因此,我对新闻出版自由的爱也就不可能是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完全的和一见倾心的爱。我对新闻出版自由的爱与其说是由于它的善举,不如说是考虑到因它而被禁止的恶行。”----托克维尔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上午从《进击的巨人》评起,谈到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再到互联网治理。下午从“数字出版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谈起,谈到技术赋权、网络出版主体变迁、网络社区化发展,商业利益再到公共利益。其实我懂什么,不过想坚持一下Public interest 和public welfare,因为俺是P大的。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今天随CC去港中大,听他演讲的,有他第一批的学生陈文、苏钥机、第二批学生冯应谦和第三批学生邱林川和李立峰,俺们算蹭了一小下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寻人启事#。在“中国文化影响力研究专家评估会”上见到了文化部郑文处长和周勇处长,他们都是当年北大文化班的。30年前文化班在北大国政系初创,培养了一代新人,现如今那些帅哥美女们都在哪儿呢?还想在未名湖边走一走,听一听青春的回想,寻找一下彼此的脚印吗?@邱林川 @clueless @孙英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感受了南方的温暖和新鲜而自由的空气,又回到北京了。感谢@展江 老师,一年一度的盛会,让我长见识,增加正能量。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读《新闻工作的十大原则》:1对真实性负责;2忠于公民;3用核实进行约束;4.独立于报道对象;5.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6.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7.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8. 使新闻全面均衡;9.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10. 公民对新闻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大新传院的许静

    是可为纪念的一天。上午去GBD参加察哈尔-荷兰首届公共外交论坛。回程中接晓梅电话,同去人大政治学青年论坛看热闹,谈了半天政治传播。期间接涂光晋老师电话,确定参加下周中俄传媒论坛。晚上在港式餐厅,又约定6月初、七月中和十月中的三次活动。忙起来吧,忙到可以忘却吧。
    #追记519的流水账#亦是可为纪念的一天。上午在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参加论坛,担任评点。到会场后与诸位师友打招呼。完事后茶歇,与友人王姐聊。谈起很多事。说到路文。王姐与路等提及那本书:大跃进中的政治传播。给尹老师打电话,因病未能聚成。凤姐亦有事。许老师学术去了。美炉村午饭后,许老师来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