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传统微刊的头像

传统微刊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110期·茶】茶,南方嘉木也。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已不可考,一说始于汉,而盛行于唐,也笑谈了之。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小耳濡目染的主编至今尚分不清一些细目的茶。这次下定决心整理了一些茶的资料,一起来细分下中国茶之大类吧!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一百零五期·节气·秋分】进入秋分,天开始停止打雷,将要蛰伏的虫类在洞穴四周培土,阳气日减,河湖之水逐渐干涸。此时渐近深秋,凉意渐浓,萧杀之气显现。据载,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荐#【[故宫的至宝]乾隆皇帝的珍藏】他收藏之富之精堪称空前,是帝王品味中最高表现,是对最稀有、最好的东西的历史性保存;这些藏品无疑地都是光彩夺目之作,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追求超迈古今的审美情趣的烙印。🔗 网页链接 via@且品且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荐#【东坡画传】苏洵《名二子说》解"轼":「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二十九期·射礼】「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要求儒生们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射」就是其中之一,体现了国民的勇武精神。《礼记·射义》言:「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二十五期·刺绣】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或「女红」。《周礼·考工记》认为「五彩备,谓之绣」而首肯刺绣的艺术地位。梁人张率《绣赋》:「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嗟莫先于刺绣。」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二十三期·樱】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所述,樱花原产于中国喜马拉雅山麓靠云南一带。因樱花和樱桃外观很像,古人记述颇为含混,古代樱花便不似别的名花那么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册仍可觅到它的点点芳踪。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便是描述了樱花盛开的景况。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十三期·绢人】绢人,即用丝、绸、纱、绢、罗、绫等材料做成的美术人形。绢人艺术起源于中国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民间开始出现「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布偶,这应该是最早的的绢人的雏形。其工艺精湛,老少咸宜,可称为中国的「绢人娃娃」。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十期·竹】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苏子曰:不可居无竹。今偶然看到这样一段话,颇为认同:某日,与友闲聊, 他言及:「男儿该有气节,女子应具气质」。我附一句:「竹如君子,梅似佳人」。笑对苍穹 ,还归四字: 君当如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统微刊

    #传统微刊#【第一期·剪纸】剪纸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汉武帝思念其已逝宠妃李夫人,命请方士招魂,方士夜设帐幔点起灯烛,纸刻夫人像,映出其人影。汉武帝隔另一帐中远远望见,似李夫人形貌,于是愈加悲切,有诗为证:“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