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东林寺视听中心的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释迦弥陀,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一则示居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示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举此三苦,无苦不摄。—— 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不论工夫深浅,无不临终得遂所愿。此之一法,乃如来为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设一决定了之之法。使佛不开此法,则无力断惑者,皆于了生死无望也。何幸得遇此法,虽无大根,能自断惑。而带业往生,速出生死,又何歉憾乎。—— 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 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然善事固有大小不同,善书亦有浅深不等。欲令自他同登善域,宜择其善书之最精微显著者,刊印流通。使天下后世之见闻此书者,皆悉改过迁善,希圣希贤。何异阁下遍提天下后世之耳而面命之。较宣讲于一时一处者,其功德大小,不可同年而语矣。——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毗卢遮那,华言光明遍照,亦云遍一切处,乃一切诸佛究竟极果满证清净法身之通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亦然。若释迦弥陀药师阿閦等,乃化身佛之各别名号耳。卢舍那,华言净满,以其惑业净尽,福慧圆满,乃约智断二德所感之果报而言。——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岂不是作,举一反三,儒者尚然,况博地凡夫,上窥佛意,何得不依圆顿妙解,而以担板之见推测乎。)——印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境界,它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就是涅槃常、乐、我、净的表达。所以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实相的心,西方极乐世界真如法界的这种功德,你去观察,就是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打开我们被烦恼、执著所禁锢的如来藏性。 ——大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见,就会陷在种种的邪见里。这个时代修行是险象环生的。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威神,可以加被末法的行人,在持念名号的大光明中,不至于遭种种的魔难,能够护念念佛行人直到成就佛果。——大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林寺视听中心

    为什么说一念净信即能往生,因为我们周边就已经是了,只要一念契通,我们就即得往生,就如佛经中所说,非常快捷、圆顿,是由于我们被阿弥陀佛光明愿海所包阿弥陀佛的光明,运载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大愿的功能,这个大愿之海就在我们的周边。——大安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