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听不过来的头像

听不过来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10月11日8版——街头涂鸦,姜纬|文。涂鸦的快感也隐含了特殊的解放气息,不平等的经济文化、僵死的官僚机制以及工具理性主宰的技术文明时常会难堪地受到这种气息的冲击。人们的情绪表达和创造愿望总有不可化约的部分,涂鸦发掘了身心内部的能量,形形色色,如此卑微和强劲。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9月27日——青春样板,翁乃强 摄影。希望从摄影本位出发,寻找出摄影家如何在特定历史时代将个人视角与观看方式融入到国家、社会、学院、家庭之中,并生成新的视觉经验;或者说,我们如何重新看待特殊历史时期的图像生产与个人经验的图像“碎片”所共同形成的表意互动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8月30日五八通版——萨尔加多:无远弗届的影像世界,萨尔加多|摄影,姜纬|文。2005年到2012年,跨越五洲四海两极,萨尔加多完成了封山巨制《起源》Genesis系列。这不仅是对天地鸿濛、宇宙洪荒的想象,这是大师对时代的主动应答。促进人们去思考“生命的一种方式,传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8月23日8版——广告魅影,感谢@GZIPP 供图,本报记者陈黎明|文。广告摄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杂志、册页、唱片封套、公共区域海报、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介上,用来进行宣传。这些照片必须具备强烈的目的性,要为某种产品进行图像描述,直接面对市场,必须满足客户需求。@此木岂无阴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8月13日8版——雾霾中的北京人,@金立旺 摄影并文。我选择在能够交代致霾原因的环境里拍摄,以这些为背景,试图给图片增加更多信息。当然,这些环境也是被拍摄者日常生活的空间,并不是突兀地把他们“放置”进陌生的地点,生硬地进行图解。我想用这样的空间和人物,表现“活着,并霾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8月2日8版——平江失散老红军,阳红光|摄影,顾铮|文。这部作品是从老战士的形象给出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基因的视觉解释。刻画他们的表情与姿势,就是刻画具体的革命历程的“云和月”、功名的“尘与土”。展现的既是一座作为革命功臣的平民的凌烟阁,也是一座有关革命历史的人的丰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7月16日8版——疮痍之眼,Harrison Forman|摄影。Forman镜头中的1943年中原大饥荒难民的表情中,最多见的特征竟是漠然和无奈,一种被天灾人祸击垮的集体不知所措。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今天品来,虽然辛酸苦涩,但也饱含警示和启迪。温故一九四二,意义正在于此。@大乾艺术中心 @单增辉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7月9日8版——穿越,唐咸英|摄影,姜纬|文。语言结构决定了认识的模式——主体即是来自语言的构造。唐咸英的作品,通过压缩一些因素,以及聚焦和重视别的因素,通过耐心的寻找、想象的检验、有意选择的角度、系列的秩序,才有效重置了摄影视觉语境,才使得画面中许多符号重新被打量和会意。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2月15日8版——我的2012:柳涛,@贺延光 访谈。摄影记者,就像一个志愿者,没人付给你薪水,你也要用自己的良知按下快门。我现在拍照不仅仅只是为了见报,更多的是出于发自内心对事件和人的感触,或爱或恨,或怒或喜,我都会在自己认为的最佳时机按下快门,没人阻拦一个志愿者前去拍摄。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2月8日8版——我的2012:@Wu__Hong摄影 @OFPiX 任悦老师|访谈。十年前从事这个职业,很多时候不被理解,感觉自己在孤岛上,十年里始终伴随自己的是缺少某种归属感和荣耀感,随着年龄增长,这一切都看淡了。以前觉得这个职业是一个跳板,最终会回归到媒体旗下,现在则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自由。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12月28日五八通版——样子2012,@此木岂无阴 |文。 在“人”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汉字被各方声音无限强调的情形下,对于芸芸众生的影像观照便理应成为我们回望2012时的重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我们呈现的只是一些生存的普通样本。感谢@翟GaryZhai @图编宋晓刚 @王轶庶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10月23日8版——藏传佛教,杨延康|摄影,@Ms李楠 文。他之所以能在林立的同类作品中独显光芒,又始终保持生命的温度,我以为,在于他并不仅仅偏执于题材本身蕴含的简单对比。他不着眼于异样的神圣,而着眼于同感的生活。这看似简单,却是杨延康作为一位摄影家,以一己之实践阐明的朴素道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听不过来

    中国摄影报5月11日8版——三联,艾德·卡什|摄影,@董瑷珲jurd |文字。Stephen Mayes说,艾德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师,还是一位拥有巨大能量且超脱的思想家。他花了20年创作《三联》系列,整个系列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通过影像上的视觉关联、叙事隐喻和并置的形式,传递人类对生命和梦想的追求。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