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佛双手合十,端坐于莲花台上,高1.15米光环四射;两旁站佛高1.2米,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三尊佛像神态端庄安祥,顶端各有一张法幢,下方刻有藏文标记。藏文标记意译为:“赞普万寿及众生故,由比丘巴郭·叶西央刻绘。”这段藏文标记是吐蕃时期古藏文第二次厘定后的文字,藏文的文字还不是很规范。展开全文
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峨堡镇宁张公路向北约19公里处的扁都口,一石壁上方发现石刻壁画佛像和藏文标记,为公元9世纪卫藏(拉萨)苯教高僧来此传教时留下的手迹。在扁都口藏语叫小羊尕的地方,有一块距地面3米的光洁石壁上雕刻着一组1.7平方米的佛像。该组佛像清晰可辨,保存完整,中座侧立,呈师徒三尊状
- 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峨堡镇宁张公路向北约19公里处的扁都口,一石壁上方发现石刻壁画佛像和藏文标记,为公元9世纪卫藏(拉萨)苯教高僧来此传教时留下的手迹。在扁都口藏语叫小羊尕的地方,有一块距地面3米的光洁石壁上雕刻着一组1.7平方米的佛像。该组佛像清晰可辨,保存完整,中座侧立,呈师徒三尊状展开全文
- 勉萨派产生于公元17世纪中叶,由四世班禅大师的贴身画师朱古曲英嘉措在勉塘派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西藏本土的优秀绘画技法,并添加了很多个人绘画元素,创立了勉萨派至今具有三百多年历史。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
- 克什米尔类型文殊像,克什米尔类型(包括11世纪阿基寺、15世纪以前的古格艺术、16世纪古格样式)。克什米尔类型,是指犍陀罗风格与波斯艺术传统相结合,最终在阿富汗的巴米扬地区形成的佛教艺术样式。人物造形的主要特征是:圆脸、丰乳、细腰、宽臀和小巧的手足,眼睛呈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