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孙翔的头像

孙翔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孙翔

    在静安工作的孙先生一直觉得,思想上来看,左派对资本压抑人性的认识很深刻,理论说服力远胜右派。杂志封面专题中提到,中国左派可分为马左,毛左和新左,孙先生觉得自己更认同马左。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我觉得#志摩归去#的剧本精致完整,它从浪漫主义者徐志摩没死说起,每见一人,灵魂消散一分,层层揭开众人画皮,透出不堪现实,终推导出真实志摩"不如归去"的结局。写八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之前写徐志摩的剧多美化这堆烂事儿,仅此剧敢于颠覆小清新,给予志摩理解之同情。@beauty_valley @田田在下_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人物》写中国最强音的一组稿子很有看头,但有个小错误:Simon Fuller是美国偶像的制片人,但不是 The X Factor 的制片人创始人,更不是评委,后面那堆头衔说的是另一个Simon,Simon Cowell。@人物杂志 @季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如您所料,村上春树果然写了他最爱的波士顿马拉松,上周末发表在《纽约客》网络版上。@鸿帆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一张几年前的图片,今天在微博上成了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案里的遗书。美国媒体并未报道,中国媒体在微博上却大量转发,主动放弃自身纷乱信息过滤器的定位,其背后是中国传统媒体对失去话语权和关注度的现实焦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3年前,鸿帆身怀六甲,我陪她去静安某咖啡馆参加莫言新书《蛙》的发布会。那天,主办方担心莫言新书的新闻点不够,居然还请了郭敬明去捧场,让小四当面吹捧莫言,让记者们有东西可写。现在,出版社再也不用担心莫言的新书会没人报道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今天听雍和老师讲座,看到一张1988年11月拍摄于淮海路日领馆前的照片,一群中国人正在抗议,墙上刷了"日本政府是否在愚弄我们"的标语。他们是在抗议日本政府不让他们赴日。当年赴日留学出钱就可基本搞定,比留学英美方便,但日政府后收紧政策,也粉碎了这些人辞职甚至举债也要去日本打拼的人的希望。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研究了一下上海内涝风险问题。根据华师大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2011年的论文,如果上海发生暴雨,被研究的中心城区中,杨浦、普陀和徐汇区内涝可能性最大,长宁和虹口区中等;黄浦、静安、原卢湾、闸北区风险最小。 影响很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孙翔

    #网评员# 网易当事人对话“可以骚不能扰”发起人,提问本身并不十分到位,但被采访者的回答非常精彩,可以带着提问走。被访者对男性性冲动问题、女性性压抑问题、公知对性别话题影响力的问题上,判断都十分精准。这个被访者选对了。🔗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