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阳光陈健的头像

阳光陈健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有些话我经常在重复……原因是四个字:语重心长。话是啰嗦,有时刺激了人。我的用心是爱护青年同学们,希望能续佛法慧命,续中国文化慧命。——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生之与死,为生命之一变迁耳。言其整体,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故称生死者,为分段式之变迁也。然当此生命旋转不停于轮回之间,谁为之主宰欤?曰:无主宰,非自然,乃因缘之所生。——南怀瑾《禅海蠡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自题照影》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怀瑾《金粟轩纪年诗初集》(此诗作于1947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看!明明白白一条路,跑来跑去问主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有大智慧者于此已担当起来矣。——南怀瑾《习禅录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快要断根了,命若悬丝,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命像一根丝一样吊住,很脆弱很危险了。要怎么培养它,把它重新接起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这是现在青年同学们的责任,因为我们老了,寄望在你们身上。——南怀瑾《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渐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就会重视现实…可是却有极少数的人,他始终漠视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越的崇敬,称他为“圣人”了。——南怀瑾《孟子旁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现在人习禅学道,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去做工夫,而且只以主观的成见,作客观的比较。自己不知慧力和慧根有多少,不明是非的究竟,而以极端傲慢自是之心,只知诛求别人或禅人们的过错,却不肯反躬而诚,但在口头上随便谈禅论道,在书本上求取皮毛的知识,便以此为禅——南怀瑾《禅话》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大家打坐呀用功呀,都是刚才说过的以功利主义求效果,赶快求一个成绩出来,自己快得神通,快得智慧……像这样心念不死,便永远修不成功。所以“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要把现在自己活着时的心念死掉,连修道求道之心都清净下来,才可能找到生命的那个本来。——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呢?是告诉我们,处理大事要特别小心,要慢一步,不能匆忙大意……要谨慎小心。但谨慎小心又不要过分,太过分用心,火又太大了,味道就不同了。如果完全不管,则火熄就不成功,所以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烹小鲜”的道理。——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心就是净土,此心本来清净,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学佛要先悟到此心本来清净,本来圆满。这个很难唷!虽然很难,但是,也很容易。如何容易?只要你悟到“平常心就是道”,就可以了。此心本来清净,好好的,何必另外再求个清净?——南怀瑾《圆觉经略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佛教的宗旨和佛学的原理…最基本和最高的要求,都建立在解脱“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基础上…禅宗宗徒们,大部分都直接以“了生死”为着眼点,便是针对解脱“三世因果”而发。庄子所谓“死生亦大矣”的问题,也正是古今中外所有宗教、哲学、科学等探讨生命问题的重点所在。——南怀瑾《禅话》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已明心者,初见之时,心身空寂,了无一物,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皆成一片,如在大圆镜中。虽不起分别念虑,而于见闻觉知,了了分明,如飞鸟行空,清风疏竹,了无挂碍。心明境寂,如万里晴空,身轻愉快,如春风吹絮。——南怀瑾《禅海蠡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知常曰明”,你体会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灭,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如果人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来,“不知常,妄作凶”,乱作妄为,必然大凶大害,没有好结果。——南怀瑾《老子他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自恋现象包括多种:1政治学意义上的造型和作秀;2经济人类学意义上的炫富(富翁富婆、大款土豪、富二代、白富美等);3广告与娱乐生产线上的模特、明星照;4纳克索斯情结(自秀、互秀、群秀或碎秀。碎秀,即秀零碎物,包括美食、睡姿、镜像、影子、手指、脚、嘴及其它身体物象);5大头贴、艺术照。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我们怎样保证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没有其他杂念?全靠平常把这句佛号念熟,平常就要放下,对于一切顺逆境界,顺境不要贪恋,逆境没有怨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这一招,这就是你的功夫真正得力了!顺境有贪恋,逆境有怨恨,就完了。--净空法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所以珍惜今生的相逢。因为下一回相逢渺渺无期。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一日,百丈禅师跟僧众一起在田头劳作。忽然有个和尚,听到了寺中鼓鸣,扛起钁头大笑便归。百丈禅师说:“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百丈禅师回寺院后,就问那和尚:“你刚才悟到甚么道理了?”和尚说:“刚才肚子饥,听到鼓声就回来吃饭咯。”师乃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黑泽明经典影片——《罗生门》】一桩人命案,四个当事人——凶手山贼、死者武士、武士的妻子、旁观者樵夫。对于事件的真相,四人在公堂上描述的各不相同,但真相只得一个。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大明永乐年间文殊菩萨坐像】 文殊菩萨右手持剑高举,象征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执著和缠缚。左手于胸前拈一支乌巴拉花之茎部,延伸到左耳边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经之经箧,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双足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莲花月轮之上。莲座制作精美,莲叶清秀。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讲到人生实际问题,实跳不出《大学》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之范围…为何我们不在此…各自谋求个人小我之出路…而必要贡献我自己,来担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任呢?…实见中国传统学术中,寓有一番宗教精神…而此项宗教精神之获得,则基于各人之心性修养功夫——钱穆《如何研究中国学术史》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弯月欺衫,瘦秋无语,相思倚断勾阑 。叹桂香飘溢,铁树风干。心怕残荷独曵,偏又是,孑雁鸣寒。琉璃盏,花雕饮尽,落泪添酸。阑珊,只说夜色,心底旧情盈,躲也频攒。恨玉人难见,赋阕嫌单。常把逍遥曲卷,谁透晓,面上强欢。无人处,吹箫自怜,织梦香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讲到人生实际问题,实跳不出《大学》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之范围…为何我们不在此…各自谋求个人小我之出路…而必要贡献我自己,来担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任呢?…实见中国传统学术中,寓有一番宗教精神…而此项宗教精神之获得,则基于各人之心性修养功夫——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何时不再羡慕香港特首差旅费公开】香港特首办公开梁振英的差旅费。20个月花了2937630.24港元,不好说是多是少。但条条清楚、精确到分的数字让许多人羡慕。其实2011年香港公布曾荫权差旅费时,咱们已经羡慕过一轮了……话说,预算彻底公开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在这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一个修行人.心无挂碍.内心明净.行为正当即净无瑕秽.无有烦恼云雾遮盖心灵如天空无有云雾显琉璃宝一.样.行者身心也如琉璃宝一样清净境界!——忠明法师药师药门开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每个人都有理想、对未来也有一些蓝图;未来的境界总是在心里不断地产生。所以,「想」有时真的会扰乱了人心。若不断地追求妄想,这种「相」就会遮盖我们清净无邪的本性。学佛要尽量将心相去除,认清楚周围的境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阳光陈健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风来号万窃,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