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崔雪茜的头像

崔雪茜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崔雪茜

    很烦感抄袭剽窃行为,有些人你那文章也抄得太离谱了,你就是抄也要遵循点“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底线吧,你就不怕别人随便百度一下,或者人家原作者告你吗?公然贴到各种媒介上,胆子真大且可耻!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崔雪茜

    #南方国际文学周#【首届非虚构写作特别奖•时代表情奖——李宗陶《中国制造:欲望时代的干露露们》】为了这组特稿,李宗陶不但去了干露露的老家,采访了他的父母、祖父和村人,还跟她一起赴局,现场“观摩”了当地黑道在内的男人们设宴局、拉皮条、谈价钱的嘴脸……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崔雪茜

    今天在《读懂甘肃》首发仪式上,@50心不由己 老师说:甘肃是个寂寞的地方,长期以来传播的不平衡,致使甘肃负面新闻过多。要改变这种局面,甘肃就要逐步提升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独有的对外传播优势,制订中长期对外传播规划,而作为甘肃自有媒体要有勇气和自信,在甘肃对外传播上有所作为。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崔雪茜

    “要改变,就必须保持最大的耐心,以一点一滴之进步,期许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狄多华 @记者张鹏 两位老师新书《读懂甘肃》里的一段话,书中字里行间道出了一个记者站、两名记者、十年接力纪录甘肃的点滴变化,而我读出了他们执着于新闻理想,坚守良知的职业信念,以及新闻背后承受的些许无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崔雪茜

    尽管不是贵客,但@狄多华 老师临行前送了几本书,还特意带着我去见了中青报编委、特别报道部主任吴湘韩,看起来很腼腆的吴大人象是坐在一堆书里,大笔一挥送了本亲笔签名的《开掘真相2》。现在记在心里的还是那句:这里陈列的既是历史的草稿,也是一张报纸的演进史,更凸显了时代的烙印和嬗变。(下)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