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生物」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汉中中院

    【张泽军:为高原生物多样性提供全面司法保护】5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泽军参加世界环境司法大会“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专题研讨并发言。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利用1990年到2006年间青藏高原东部5个观测站点、11种优势植物的野外物候观测数据,分别在种、科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进行了分析,首次从不同水平提供了青藏高原植物返青期提前的实际观测证据,发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具有不同的返青期变化趋势。🔗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联合国电台

    为解决因土地管理不善所导致的草原退化等环境问题,粮农组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共同推出了一个将草原恢复与国际气候融资方案联系起来的新的草原管理方法。🔗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走进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段话:“忍处恶劣的条件,啃食低矮的青草,提供浓郁的乳汁,充当高原的船舶,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这就是@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秉承的“牦牛精神”。🔗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回复@赛维动力: 就@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而言,请参阅 🔗 网页链接 其中“‘青藏铁路工程’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100多项国家、院和省部级奖励。在高寒草地生态学、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高原生态农业等重要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研究员赵新全和同事在试验地干完活,天已近黑。正当几个人忙着用高压锅煮面片,一阵狂风吹来,锅水漫溢浇灭了火,大伙只得盛上面片狼吞虎咽起来。岂料狂风给面片锅里下足了作料,杂草、土粒、羊粪蛋儿都有。几十年过去了,条件没有太大改观。🔗 网页链接
    转发 28评论 1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西部地区要想吸引到优秀人才十分困难。目前,我们团队科研项目还可以,如果过几年我们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退休了,培养不出领军人才,团队的科研项目肯定会减少,甚至科研工作都可能无法维持下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赵亮担忧的,正是西部地区各所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牧民达日杰,今年52岁了。从2000年起,他家2000亩的牧场种上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他高兴的指着自家的牧场说,每年光种草就能增收几万元,而且这种草牛羊爱吃,还提升了产奶量。和科学家第一次合作就尝到了甜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独特的生物区系。平原两三个月就能长成青蛙的蝌蚪,在这里要四个冬天才能长成高山蛙。青海湖裸鲤一年才能长一两肉。这里更是有着独特的真菌入侵蝙蝠蛾幼虫形成的冬虫夏草。 我在这里:🔗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22评论 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科院之声

    由于植物鉴定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杨先生可谓是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的“一宝”。
    杨永昌,今年87岁高龄,退休了27年每天仍来所里工作。杨先生是北京人,1951年毕业就来到了高原,主持完成了《藏药志》、《西藏植物志》等,参与了《中国植物志》的撰写。与同时代的张新时院士等人不同,副研究员身份退休的他,依然每天淡定的鉴定着他的植物。 我在这里:🔗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43评论 13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蹄子嘉

    <叫做“老鼠”的东西> 骑行青藏线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小伙伴,山坡上草场地大大小小的洞是它们的家。骑友们称呼老鼠,其实它真的是“兔崽子”,只不过和其它兔科的兔子相比长得不明显而已。兔形目鼠兔科,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IBE官方微博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西藏生物影像调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西藏人文地理

    #高原生物#绢蝶——飞舞的雪线精灵。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 米左右的高寒山区,栖息着一类神秘的蝴蝶。它们的翅膀呈现丝绸一样的质地,看上去如同是用半透明的薄绢制成往往缀饰着红色和蓝色的斑点既显得淡雅又衬托出华贵。这种美的令人窒息的蝴蝶叫做绢蝶。(摄影/@程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榆林学院官方微博

    #榆苑之星#于鸿浩是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博士,他参与了陕北白绒山羊转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他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硕士学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获得4项发明专利,一项关于动物体细胞克隆专利。via@榆林晚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桃之妖妖brave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风无阻_PhotoLife

    【青海湖·冤杀鼠兔】背负与牧畜争食和加速草原退化的骂名,高原鼠兔多年不断被大规模毒杀。即便研究得出两者因果关系被颠倒也如此。实际上,鼠兔对维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掘洞是许多小型鸟类和蜥蜴生存的巢穴;草原上大多数食肉动物以其为食;其活动加速土壤循环过程,引起植物多样性增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