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忆」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宋万荣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2012年两会,央视新闻频道在全程直播过程中首次加入手语翻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两会报道中加入手语同步翻译。当时的手语翻译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之后,她用1.4万个手语动作,诠释了近1.8万字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国家对2000多万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的重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在激情和探索欲的鼓动下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自此拉开了央视“315晚会”的序幕。2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饮食到时尚产品,央视315晚会为我们揭露太多虚假与不公,为老百姓竖起了一道“防火墙”。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这些《百家讲坛》上的老师们都曾掀起过一阵国学热,男女老幼都爱听他们把历史文化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百家讲坛》从2001年起就开播了,涉猎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可谓是面向中国大众的一档公开课哟~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春晚舞台上的主持人,一直是春晚舞台的一大焦点,马年春晚前的主持人大猜想可见我们观众对春晚主持人的关注有多高,那么三十二年的春晚舞台上,只有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的是哪年春晚呢?大家还有印象吗?先告诉大家可不是83年第一届哦,而是1994年,那年的春晚只有倪萍和程前两位主持人。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王铮亮 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我们最眷恋的亲情,过年回家,吃团圆饭,围在一起看春晚,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传统。从王杰的《回家》到“大衣哥”@朱之文 的《回家》,让我们一同回忆,20年间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唱出了我们心声的动人乐曲~今年,您回家么? http://t.cn/8FUm63I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每个人都会老,但面对公立养老机构难进,私立难经营尴尬局面,年老后的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2012年重阳节@央视财经 走进一家养老院,和老年人及养老院、政府机构人员共商养老问题,和王小丫回顾精彩。【视频】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央视秋晚一向重视舞台效果,如2010年的秋晚《芜湖月—中华情》,就传承了优雅、华美的舞美风格。舞台搭建在阳光半岛的湖面,呈扇形飘逸在山水小桥之上,如天上仙境落入凡间。@赵薇 凤凰传奇 @何润东 等两岸明星的精彩表演完美诠释了“两地一家亲”的概念。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1999年5月22日,一档名叫@cctv8影视俱乐部 的节目走进观众视野,这档节目是当时中国第一档也是唯一的一档专业影视沙龙谈话节目,它开创了中国娱乐访谈栏目先河。节目邀请影视明星进行采访,让观众首次见识到戏后演员们真实面貌,曾经是许多人每周必看的节目之一。你曾经追过该节目么?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1991年起,祖国大江南北老百姓家里经常会传出一首熟悉的歌“相声、小品、评书、笑话……”这是来自一档叫《曲苑杂坛》的节目片头曲。一晃20多年过去,也许大家已经记不清节目的内容,但这首歌却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之中,再听此曲,是否勾起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回忆?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央视秋晚已成功连续举办多年,逐渐形成了“歌会形式,唯美大气,实景舞台,民族情感”的品牌效应和制作风格。继2011年的《江门月 中华情》、2012年的《福州月 中华情》之后,今年的“秋晚”落户广东梅州,相伴月圆人圆,会有哪些精彩看点呢?让我们共同期待。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在@第十二届全运会 筹备期间,央视记者提前抵达沈阳体验全运会的氛围:这次全运会的安保是大型综合运动会中较严格的,认证不认人,除了所有常规的东西全部都要过安检机、人要接受扫身外,过完安检机的物品还要接受手检。场馆组建不错,馆内光效设置也很合理。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你是否曾在《开心辞典》热播时,紧张而忐忑地等待王小丫念出“回答正确”或“回答错误”,然后和舞台上的选手同喜同悲?王小丫在这档节目中,杂糅了谈话与娱乐元素,让简单的答题过程变得极富戏剧性。小丫说,“我在里面的角色是主考官,不是主持人,温情而积极。”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刘芳菲@芳菲绿色手绢计划 的想法,最初源于主持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个论坛。会上她就想到,大家现在习惯从超市买纸巾,材料都来源于树木。自己平时又有用手绢的习惯,就想是不是可以呼吁重拾手绢,回归绿色,尽量少砍伐树木。其实公益就在你我身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1994年的秋天,当@CCTV叶迎春 背着行囊,独自走在北京的人流中时,她就预感到自己属于这座城市。两年后,央视为筹备7套军事节目去北广招一名主持人。当时刚读完一年研究生的她,以清新干练的气质,赢得了考官的青睐。从此,她成为了央视独具风格的名嘴之一。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1989年,白岩松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广播报》工作。在他眼里,这是编节目的报纸,而不是新闻的主战场,这令他十分沮丧。然而,不情愿的职位却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多年之后,凭借这期间打下的写作功底才让他有机会到央视工作。年轻的你,是否也在为了明天不懈积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王小丫最早的直播是1998年的《3.15晚会》。在准备开播和直播的头三个小时里,她的心一直狂跳不止,做完直播后,她学着《新闻联播》的大牌播音员那样,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纸片儿,用笔在上面画了画,接着便进广告,事后她脑袋还一片空白。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郑天亮大四时到《东方时空》实习,起初打水、打扫卫生等杂活她责无旁贷,但是聪明的她趁此机会了解到当时领导认同的主持人类型,于是她刻苦锻炼,实习期结束后,一次试镜机会让她成功进入了央视。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毕业生们,你做好准备了么?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刘芳菲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为她命名“芳菲”是希望她的人生路上“山花如绣,芳草凝绿”。2001年,芳菲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她清新的形象赢得观众喜爱。她选择入职《探索.发现》,因为探索本就是她的兴趣,这份工作不仅让她完成个人积累,更给她带来许多快乐~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那些年那些人】欧阳夏丹在回忆中称,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3.10.20,这一天夏丹和@第一时间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新鲜亮相。节目组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心气甚高,怀揣着“做中国人最好的早间节目”的共同梦想,早就了《第一时间》的家喻户晓,也成就了欧阳夏丹的主持之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2012年5月25-29日,央视《诗会中国——2012端午诗会》在常熟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举办。主持人海霞、@主播梦桐 @央视王梁 等近20人在优美的风景中朗诵了雷抒雁、何其芳、余光中、戴望舒、杨牧等名家名作的诗篇,今夜我们共回那美妙时刻,赏景赏人赏美诗!。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CCTV-1在10:43时中断正常节目开始播出《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对世界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长时间的直播报道。央视记者水均益深入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与白岩松连线,为中国观众带来了第一手的战事资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看点

    #央视记忆#】2010年,央视科教频道制作了由@白桦V5 主持的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节目中乌丙安教授表示北方端午节系五色丝线习俗是来源于传说中人们打捞到吃屈原尸体的蛟龙,将其抽筋,用其筋系在小孩手脚上用于辟邪。此外刘兰芳老师也对端午节习俗进行了精彩讲解。【视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