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1回重庆人」的搜索结果

  • 用户头像

    朱继东

    #做1回重庆人#:快乐不分左右】这次重庆之行,在一些人看来是左右混杂,更有人嘲讽有些经常骂政府的人被收买了。其实这些看法太偏激,无论你观点左右,都会在重庆的美食、美景、美女面前陶醉!你看看大V们对重庆的赞美,从红色本色到绿色环境,从火锅、直升机到大足石刻,都很给力!谁说左右不相容?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遇见了抬滑竿的轿夫。谋生不易,一次可挣百来块,挣的是辛苦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梦寐以求的武隆,梦寐以求的仙境,梦寐以求的家园。曾以为是人工堆砌或杜撰,却不料就这样走进它的身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朱继东

    #做1回重庆人#:两江新区感慨多 码头会听曲喝酒吃饭】上午去看了两江新区规划馆和海扶医疗,中午到了重庆很有特色的磁器口,在码头会餐馆品味特色川菜!下午领略大足石刻的魅力!对重庆,什么最难忘?什么最好吃?你会最想谁?想什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剛回到武隆仙女山景區駐地,山裡氣溫低,需穿毛背心,涼水有點兒刺骨,但沖起澡來還是很舒服的,山裏空氣真好。晚安。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今天晚上做一回武隆人。印象武隆比我想像要感人要震撼要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川江号子是主旋律,出嫁哭调相信会让很多人动情。武隆旅游开发较早,景区管理尚算整洁规范,但房地产开发却显得杂乱,本地文化元素被外国符号冲淡了不少。似乎有点遗憾。但希望珍惜来之不易,力争更上层楼!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四小时之后从重庆来到了武隆。云雾缭绕的神女山,四十万亩的高山草场,空气清新,虽然能见度低,但洗洗肺也是不错的选择。算是偷得半日闲,给自己放一天假,武隆当地政府把这群微博达人当贵宾款待,热情得很。90年代开发的旅游景区,成了重庆的夏宫和后花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腾讯大渝网的同人们为这次微博达人重庆行做了大量的工作,行程安排独具匠心,估计做了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动员,日以继夜,无微不至,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组织一群大V来山城行走。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他们尽心尽力了,感谢用心,也感谢真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上午脱队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下午在这里的图书馆有一场分享会。午饭在教工食堂打尖,很舒服的一顿饭菜。/[微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重庆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似乎还没被人真正重视。合川钓鱼城36年坚守与蒙哥汗被毙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轨迹;战时首都重庆是世界及亚洲反法西斯的战略重镇,这里的重庆谈判确定了中国前途命运走向;至于最近的一次,曾经的风云激荡,唱红打黑,差点让中国往回走,这不赘述了。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曾三次来渝拍摄走读大中华,09年走读白公馆渣滓洞,沙坪坝文革公墓,10年走读李一道长缙云山,接着走读重庆志愿军老兵,云阳库区生态环境,重庆山城棒棒军,为了拍摄缙云山,还特地利用自己假期在山上呆了八天,做最现场的体验。李一道长那集因故未播出。其余对重庆的走读题材还真不少。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 多次来重庆走读,两次在重庆大醉过,都和王康老兄有关。第一次他设宴款待,酩酊而归,第二次在嘉陵江边,与他和他的一群老友,及章怡和大姐临江把盏,推窗赏月,大醉而归!素敬重王康兄,几次来渝走读得力于他和他一众友人助力,感恩不已。今次来渝,数度致电皆曰停机,心中怅然若失。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再到重慶,就是2000年之後的事了。我隨那時服務的電視台到重慶拜訪廣告客戶。那是我第一次走進長安汽車,洋務運動的歷史,民國抗戰的歷史,共和國軍工企業的歷史在山城得到了完整的銜接。那一次的山城之行,也只有一天,午飯過後即刻返回,山城城市建设的巨大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那時離開重慶,是乘船順江而下。中午下船,到了萬縣,登岸自由行,逗留到晚上約十一點左右上船,待等天亮時分,開始過三峽,雖是七八月間,但氣溫極低需裹著毛毯登上甲板,模模糊糊地,人說那就是神女峰。江水渾濁,記得看到從上游飄下來一具屍體,也看到整個山體大面積滑坡的「慘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八十年代初重慶,依維持山城未曾大興土木,朝天門碼頭,以及市區到處的盤山路徑,曲折蜿蜒,民風淳樸,民國時期的建築物隨處可見,街邊總可以看到光膀子圍著大鐵鍋滿頭大汗吃火鍋的盛景,記不清是否經常看到美眉們飄過,但重慶人活得巴適卻也是不爭事實。街道上牽著自行車爬坡倒是常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杨锦麟

    #做1回重庆人#我和重慶結緣於八十年代初,那時還在廈大工作,為搜集「李萬居評傳」的資料而來,當時接待我的是曾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聽過課的兩位台辦幹部,至今還記得在他家吃的麻婆豆腐的味道。當時住在沙坪壩附近,市檔案館也在那一帶,館長是七七級復旦大學歷史系學長,給了我很多查閱資料方便。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