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搜索结果

  • 用户头像

    永远传人

    //@陈晓晖: 不把原则搞清,是会误人子弟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好书: 陈总又开始推销自己社的书了[哈哈][哈哈]//@陈晓晖: 说了800遍,要成为专家或者天才,除了1万小时还需要精进+伯乐。否则1万小时不过是个熟练工。人民日报也不学无术。参见《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下一个七年,我是谁?】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吗?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上网、聊天,那么七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七年后,你会发现你已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76855评论 1288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nono___2012

    #多看书摘# 在这个培养优秀人才的系统里尝试、失败、再尝试。他们的生活同那位得到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指导的12岁实习生大致相同,后者花了10年的时间画布景、描故事板、安置摄影机。这样的一位实习生终有一天会变成伟大的电影导演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阿拉小蕾不二

    写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读书笔记 “神经元 髓鞘 朗飞式结神马的 生理机制非我所能控。 精深练习 专注 分解细化 有错误马上纠正 超强的预期..”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淼在微博

    //@陈晓晖: 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书中,成为天才除了1万小时,还有精进和伯乐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异类是摘录了本书的部分内容而已,所以造成了大量的误读。//@李淼在微博: 基本同意。我觉得一万小时之后,选什么路径也很重要,偶然性不可忽视。
    事实是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里,接受同样教育,同样社会环境(差异是家庭),几乎付出同样努力,一个班级里仍然有成绩、素质高下之分。甚至有时候更努力的学生成绩还不如不怎么努力的学生。一万小时只能说是入门阈限,即你必须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标,但一万小时之后还得智商决定成就。@李淼在微博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吴德新_Mark

    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这让你更聪明。类似的说法是,做那些不得不放慢节奏的事情,犯错并加以改正——就像爬冰山,刚开始的时候会滑倒,会跌跌撞撞,最后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敏捷自如。 ---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徐小杰子 @roro005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