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长空雁叫V

    //@深海之火1: 文化也要讲政治,没有政治方向的文化再好,也会出现很多“胡适”一样的文人!//@上饶郑乐武: 毛泽东在同林克谈话时说:“我们应当培养专栏作家和政治编辑,政治编辑应当知识比较广博和通晓大局,应当有中国的李普曼和赖斯顿。”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陈劲松_微博

    累到睡著,被一陣喧嘩聲吵醒,原來有一群警察要求送物資的市民留下個人資料,在場市民學生一起圍住警察,要求解釋留下個人資料的依據和原因,警察回應這是非法集會,有權要求抄下市民資料,大家要求要抄一起抄。被圍觀十分鐘後,警察終於放棄離開。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陈劲松_微博

    关于今天的事情,特区教育局、你港中文大学、你港大学均分别作出了声明。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推荐放在一起读一下,反正也不长。
    1. 微博附图
    转发 2783评论 49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晒晒我的十本书单:《郁达夫全集》曼切斯特《光荣与梦想》《未央歌》《晚清七十年》希拉里《抉择》李普曼《公众舆论》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肉蒲团》《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惠特曼《草叶集》
    1. 微博附图
    转发 68评论 1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王兴律师v

    他去法院说理,警察却要插一杠子,看来他们才是真不希望社会稳定啊//@胡淑芬: 靠。//@李普曼: 这个人因为google、gmail在大陆无法访问,而将中国联通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我访问他微博,原本是想留言,希望他写一个详细的诉讼攻略的。结果不想看到这样一幕。
    转发 85评论 31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ICO刘开明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enclavetj

    看汤姆沃尔夫吐槽李普曼看傻了。。。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晓峰_徐

    //@金陵-张伟: 一群蠢材把无知当个性!//@清华郭-于华: 丑陋//@诺不拉: 最後那張看得汗毛豎起來了//@覃里雯: 让我想起那部关于印尼反共屠杀凶手现状的纪录片。这种事情出现,不许反省历史的国家审查制度是真正的根源//@刘新征: 傻B,纯的![弱] //@李普曼: 多少人的苦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夜读李普曼一个细节,一战期间,美国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他向当时的总统威尔逊建议志愿军组成的军队不如募兵役,总统采纳了。18到45岁男子必须登记服役,而李普曼当时27岁,身强力壮最适合上战场,但他为了不去做一名二等兵,废了好大劲走陆军部长的关系当了部长助手。他说他奉献智慧比上战场更好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媒介守望者: 【下午茶 传媒人语录】传媒老王:新媒体颠覆了受众对内容的获取方式,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融入了内容的观点才是王道。当年在美国报纸最好的时代,也正是李普曼等的时评专栏更令读者追捧!
    推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大多的观点是:坚持内容为王。我不完全认可这种观点,上午在北大给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上课时,和同学们也探讨了这问题,我认为:观点为王,新闻今天从发生的那一刻就在以碎片化的方式在网络上不停滴发散和迭代,受众也在刷屏中一点点接近真相并自我完善内容,但观点需要引导(待续)
    转发 67评论 1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回复@知觉派: 但新媒体颠覆了受众对内容的获取方式,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融入了内容的观点才是王道。当年在美国报纸最好的时代,也正是李普曼等的时评专栏更令读者追捧! //@知觉派: 内容为王包涵了观点,真正的内容绝不是新闻理论上讲的中立和陈述事实,从选题开始,观点就融入了内容之中!
    推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大多的观点是:坚持内容为王。我不完全认可这种观点,上午在北大给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上课时,和同学们也探讨了这问题,我认为:观点为王,新闻今天从发生的那一刻就在以碎片化的方式在网络上不停滴发散和迭代,受众也在刷屏中一点点接近真相并自我完善内容,但观点需要引导(待续)
    转发 67评论 1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一辈子写了20多种著作,还有无数的时评,但真正完整翻译成中文的只有《公众舆论》和《幻影公众》,还有一本小册子《共产主义世界和我们的世界》,以及完整介绍和评介李普曼一生的罗纳德·斯蒂尔所写的《李普曼传》。
    【读李普曼李普曼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今的普通公民就像坐在剧院后排的一位聋哑观众,他本该关注舞台上展开的故事情节,但却实在无法使自己保持清醒。”
    转发 25评论 6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读李普曼李普曼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今的普通公民就像坐在剧院后排的一位聋哑观众,他本该关注舞台上展开的故事情节,但却实在无法使自己保持清醒。”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今夜读李普曼】议程设置的思想来源于李普曼《舆论学》中“虚拟世界”(也称为拟态世界)概念。他认为大众媒介的报道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构成一个由媒介所绘制的图景,引起人们的优先关注,进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传媒笔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在这个世界上写报刊时评的恐怕没有人能写过李普曼,但是要知道他很幸运的是较少受到报业内部的干扰, 在《世界报》撰稿的9年中,他撰写了大约1200篇社论,而写作之初报社老板就承诺过不会干扰他的写作立场可以随心所欲写。在为《先驱论坛报》的专栏《今日与明日》写作前,老板也对他说我们绝不限制你。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说:不能用文字来表达和传播的体会,是不可能长久生动地保留在记忆中的。如果言辞不能精确地表达思想,思想本身很快就会变成无法辨别的东西。” 【传媒笔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的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传媒笔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王小扯在北京: 前阵子某周刊扒裤衩行为遭到官方媒体的斥责,网络上引起一阵抵制狗仔文化的活动,周刊回应其行为是不懂新闻。我想新闻是有道德责任可言的,李普曼作为美国媒体人,也应当有“第四权力”的信仰吧,老王怎么看待?@传媒老王
    【读李普曼李普曼认为,新闻的作用只是突出事实,只是萌芽之后的事,人们不应该将太多的道德责任寄托在新闻上,因为新闻工作者也是要生存的,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新闻不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更不应该成为代议制度,它像一束手电筒的光,对准哪里哪里才亮,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传媒笔记】
    转发 75评论 1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兄弟我这段时间会研读一些传媒经典,先从[美]沃尔特·李普曼 开始,每天会分享几段笔记,欢迎感兴趣的童鞋一起共同学习探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读李普曼李普曼认为,新闻的作用只是突出事实,只是萌芽之后的事,人们不应该将太多的道德责任寄托在新闻上,因为新闻工作者也是要生存的,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新闻不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更不应该成为代议制度,它像一束手电筒的光,对准哪里哪里才亮,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传媒笔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每晚读段李普曼】新闻的作用是突出的表明一个事件,而真实的作用是把隐藏的事实显露出来……”但是李普曼认为新闻之所以达不到真实的程度在于记者“在应用心理学中没有专业的训练”,“自己的意见主要由他自己的成见根据他自己的准则和他自己迫切的兴趣所形成的。他知道他是通过主观透镜在观察世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向这些前辈们挑战,向他们表明,他是他们自己年轻时的有魅力、甚至是理想化的形象翻版。在这个热情、早熟,还有点羞怯的年轻记者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值得他们自我对照的门徒。李普曼太他妈牛逼了。
    李普曼在20岁的某一天顿悟:一个人的声望大小不在于他是否能说服大众。而在于他是否能与一言九鼎的人物建立联系。直到他24岁时都在踏破铁鞋寻找并与大人物为伍。他干事不声不响,但却是个胸怀壮志的年轻人,他用自己的智慧与魅力与一些老一辈人物建立了关系。后来,大人物都来找李普曼交朋友。
    1. 微博附图
    转发 63评论 1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在20岁的某一天顿悟:一个人的声望大小不在于他是否能说服大众。而在于他是否能与一言九鼎的人物建立联系。直到他24岁时都在踏破铁鞋寻找并与大人物为伍。他干事不声不响,但却是个胸怀壮志的年轻人,他用自己的智慧与魅力与一些老一辈人物建立了关系。后来,大人物都来找李普曼交朋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我越来越发感到,当下身处的媒体信息碎片化时代更需要李普曼式的有观点的新闻时评大家,而不是三段论式的新闻时评文字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新闻首先并不是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而是一种突出的事实的报道。……任何偶然发生的事能被确定、具体化、衡量和定名称的越多,则能报道的新闻也越多。”摘自李普曼的《舆论学》【传媒笔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如果我们要评价一张报纸,我们每一个人都注意通过与我们有关的那部分新闻的处理情况来评价。…一个人在早餐桌上除了用自己的观点与报纸的观点相核对以为,还能有更好的尺度吗?所以,有能力要求报纸担负最严格的报道义务的,多数不是普通的读者,而是那些专门为他们自己的经验辩护的人”(李普曼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李普曼在1914年7月5日的日记里写到:从事公共事务报道的记者不能对自己的名誉视而不见,因为名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为了了解世界,你必须要与一些人交往,而你的名誉则是与他们交往的唯一途径。【摘自老王的传媒笔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哈哈,装逼摄影学,逼眼的确过于密集了:李普曼边右上是法拉奇的书,中间是红塔山大经典,右下是苹果5,拍摄用的是5S ,还不算手上的信息[挖鼻屎]//@花总丢了金箍棒: 回复@想兔兔: 整体来说,王老师的构图太满,从装逼摄影学的角度,逼眼过于密集,略为影响效果。[害羞]
    今夜继续翻老李
    1. 微博附图
    转发 21评论 23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夜读】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从二十四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八十五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六十余年,一生写了总数达一千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三十多本著作。他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三十六年,是二十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传媒老王

    【夜读】20郎当岁的李普曼在哈佛读书时就认识到:道德并不等于受人尊重,生命之力高于婚姻法律。社会是反个人的。大宗财富积累的恶果就是穷人状况日益低下,社会地位是建立在贫民窟之上的。那些见到光明的人的责任自然就是要引路前行。在改良社会弊病工作中,我们怎么做也不会过分的。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