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pyccpycc的头像

pyccpycc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pyccpycc

    “所有人都错过自己的生活,但方式各自不同。”——讀著真讓人感到悲哀······ “我已经活到这样的年龄:对所有人来说,生命都是一场可以接受的失败。” 感覺好多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剛從紐約那邊得到消息:夏志清教授去世,1921年2月18日至2013年12月29日(北美時間)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We study Chinese history for the sake of United States, not for China•••就像那時候他對我說過的,他的研究是part of American scholarship•••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最近好多大专院校入学教育的宏文啊。我且跟个风吧,说几句酸话给文科的新生们听听:🔗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最末三段。两种书评是两种文字,两种书评人是两种人•••
    http://t.cn/zQmADvj上海书展"书评时代"论坛小记。“要避免两种书评。一种是显处观月式的书评,因为这是把整个世界和历史看作书的背景,泛泛而谈作品的审美和哲学意义,这样就等于没有设置背景,会让书评流于随感。牖中窥日的书评自然也不好,背景太狭窄,评者眼里只看到面前的书”@上海书展您会看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參加多年的散夥飯今年因為入京,斷了一回,幸蒙 @夏时至xy 等八位盛情,得稍彌補···還有代表 @雨青Yolanda 到席的盆栽,雖然走時匆忙忘在窗臺了···一併感謝啊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引這幾句,罵到的老老少少太多了,回頭說//@封龙君: 这个很切题啊,原来王菲同志是潜伏在娱乐圈的民主启蒙诗人[哈哈]//@pyccpycc: 都該看看這片子,很慶倖自己那時還幼稚懵懂。對今天某些人想唱: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甄好古// @齐梁后尘
    展开全文
    一个毛左梦想回去的年代,一个全民大跳忠字舞的年代,一个一年也吃不到几个馒头的年代,一个教育孩子爹亲娘亲不如毛亲、有人为表忠心而残害母亲的年代,一个双方都声称保卫毛杀的血流成河的年代,一个懂得太多就有生命危险的年代,一个因残害知识分子而严重拉低全民智商的年代。🔗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一切都与我等无关,却要承受所有后果 //@严锋: 林亲苏反美,当年他如果成功了,中国可能会重回苏东集团,中国的改革模式和现状也可能像后来的苏东。另外,如果当年半夜里不是急吼吼坐三叉戟逃离,而是悄悄溜进苏联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会不会也享受一个休假式治疗的结局?//@张闳 //@老虎不吃飯飯
    展开全文
    【历史】传说中的林彪案重要罪证《五七一工程纪要》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杨、窦诗未必最早,吴庚舜「李白三论」有辨。近刘兴超有「杨凭窦牟唱和诗辨正」,于"西国人"有一解。"由瑟"出「论语•先进」,盖窦自谓,关西应指杨凭,关西弘农人也。
    請教:中唐楊憑、竇牟唱和詩,乃現存最早並稱李杜者。楊曰:直用天才衆却瞋,應欺李杜久為塵。南荒不死中華老,别玉翻同西國人。竇曰:翠羽雕蟲日日新,翰林工部欲何神。自悲由瑟無弹處,今作闗西門下人。二詩後半部份,分別何解?尤其是“西國人”和“關西門下人”出典何處?@陈尚君的微博 @pyccpycc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咏月打油诗」 一人喜作诗,而不甚通。尝赴某处,泊舟岸次,入夜,月光皎洁,一轮映水,倍觉清华,其人徘徊风露下,忽触诗情,入舱研墨濡毫,成五言四句曰:"水月最清寒,低头仔细看。鱼龙张嘴望,错认大汤团。"(李伯元「南亭四话」)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论题招标:论"颠三倒四"与"朝三暮四"之关系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pyccpycc

    元稹的「春晓」没有孟浩然那么众所周知,其实很有意思,"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二十年后他还依稀记得当初与莺莺相会那夜周遭的气息和情人的私语之音。如今视像乃至声音都得到许多关注,是不是也该聊聊气味?嗅觉的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