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顾差差的头像

顾差差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这些思辨和追问在俄罗斯小说里毫无违和感。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这么写,托尔斯泰可以这么写,因为终极价值、世界本质、灵肉分离是古希腊到东正教的惯性主题。他们天性就是用这些话语思考的,我们学着说、甚至膜拜地学着说,纯属无能。最优秀的思想永远是孤路,必须一个人走,一学就不顶尖一流了。
    一直不喜欢在文学作品里大段直接探讨哲学问题,或者说,用思辩代替形象。比如,后期的史铁生。所谓终极问题,诸如世界的本质,灵魂的有无,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既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也根本无解。反而是那些日常所及但未经审视的细节,通过典型形象,使我痛感人生还有值得过的地方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眼睛一闭空气里就出现一片酱色物质,像妈妈熬的加了面粉的酱,像加了牛奶的巧克力,液体固体相间,四处流动蔓延着,还汩汩地冒着气泡,二维的。我这是疼晕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顾差差

    小时候刚被教背诗的时候,一开始就是"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昨日入蚕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漂没风波里。"这些诗的前后两句中都能加"可是"二字。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哎。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