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今昔#二十多年前,延安和人民剧场常有各地好戏看,现在延安没了人民荒了。那时省京多少好角儿,老生王琴生蒋慕萍,小生杨小卿,棒的青衣花旦数不胜数,现在只有个高低不成的李洁。那时林散之尉天池还活着,现在连武半城都没了。那时满街号召京苏大菜,胡长龄教大家炖生敲,现在只有满街的鸭血汤。展开全文
- 昨一天奔忙在外。带了《棔柿楼杂稿》,白天在路上读过一半。晚回到苏州,先去邻里中心买菜,回家烧饭吃好,再做了明天便当。灶上炖排骨汤,蜷在沙发里续读。扬之水文字情感介乎温情和学术之间,也适合我这个一辈子初窥文史但终不能升入堂奥者的胃口,所谓寒夜闭门读冷书,直到排骨汤烧到快干才醒过来。
- 要知道,每一个患了重症的名流都是上帝新派下界的,预备受难的帝子,他们和一奶同胞的耶稣一样,担负了开示众生的圣命。您还是先好好养病吧!
@星雲大師 谈名利和满足:“有时我们会告诉自己:多赚点钱可以用来做好事,多出点名可以用来最好事。其实只是在自己骗自己,为自己的追求名利找借口。更好的评估是:为大众的事,要多做。自私的事,要少做。”
- 编辑说要删去七百字,不舍得,原汁原味的就放在这里吧。
- 微博上所见戏曲从业者的微博, 一个柯军,一个茅威涛,都是虚张声势,空洞无物。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底气?
- 目下名物文章铺天盖地。社会连续三十年“翻天覆地”,弄到人人自危,人人都需要安慰的地步。于是乎一变二,二变三,多少人假借“名物学”名号,意淫古人,幻化人生,可笔下连句话都写不通顺。前在北京万圣书园买到此书,翻翻看看,或以为这是名物学真真要下得功夫,不见得辉煌,但是避绕不开的硬学问。
- 今晚在苏州朋友家临时动兴,自炊饮食。大家包馄饨,我烧了三个家常素菜,油焖笋,葱油蚕豆和炒青菜,都比上海菜场买来的鲜甜。馄饨汤头则是临时炖一锅排骨汤,荠菜肉的馄饨馅也是摊头买来,味道不坏,可见苏州家常滋味。馄饨煮好捞入排骨汤,调好咸淡,乳色汤面铺一层杀青碧绿的豌豆尖则又是川人风情。
- 少女妙龄为何叫做破瓜,常解是瓜拆字作二八。今天当当网定的《日知录》到,随便翻开一页,上有引《五行志》句:“瓜者外延,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象”,所谓“破瓜”是否和这个解释有关联呢?破瓜之龄也的确到了成熟出嫁的时候了。
- 为昨日先“茶叙”后“小宴”晚“醉归”作:灯下醉辞美眷归 依稀君步亦来回 闲听落瓣春将暮 酲梦翻成一曲微 谢谢@木鱼问茶
- 趁午饭休息的时候,我认真学习了一下江泽民同志的新作《满江红 江上青百年诞辰祭》。手边没有参考书,靠汉典网查了两个生僻词,1,“曼暖”语出《七发》,轻细暖和的意思。2,“点索”,汉典网说是“检查”的意思,在江爷爷的作品里应该有引深意。
- 昨晚<见娘>,上昆把李成自称之“男女”改为“老奴”,殊不恰当。《荆钗记》是宋南戏源流,而“男女”作为下属或仆人对上鄙称是彼时流行语(见《齐东野语》之岳武穆逸事)。此种改动过于冒失。且现在改为“老奴”,与李成带“黑三”之壮年身份也不恰当。所谓自称“老奴”,多见带“白满”者,不宜混淆。展开全文
- 看过戏,郝帅之战马超实是碗朝气蓬勃的青春饭。那个荀派花旦夺人耳目,而傅蔡高之二进宫戒之满溢。散戏后古籍书店购《王季重十种》,王之小品是知堂推重的。绕到浙江路吃西北楼,食炒条子和手抓羊肉,羊肉极鲜美,可惜胃太小,仅去四分之一。旁有食客嘱咐,余者回家只能隔水蒸热,水煮或微波尽去滋味。
- #醒来读诗#昨临睡翻六朝诗,谢眺有“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题目是“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即现在南京板桥镇。前日刚去过,六朝的人物和云烟早没了,红烧土鸡和腊肠炒霜打扬州青还可口。原来想到板桥即联系“鸡声茅店月”,昨晚读诗才知曾浮桥渡水,故名板桥。再思江阔桥荡,是神仙点水而过。展开全文
- 朋友还钱,用信封包了六百元给我,我接过就塞进书包。结果刚才在出租车左摸右摸,下车信封就没了。我只能安慰自己了,我这样说,就当你嫖了一次,爽了三回,临了还没被警察抓到,这样算就值了吧!另,@barakiel 请把周六的《宿娼被捉掩面图》赐还。
- 下地铁时,身边奔过一个精巧男子。衣着紧紧地透着单薄气,斜挎一个巴掌大小皮包。两肩耸着,上臂紧紧夹了膀子,下臂又顺着腰身微微张开,便像一朵倒挂百合。两条细腿前后交替,尽往前飘。小皮包跟着节奏甩开,啪啪地拍着微翘的臀部。真是一阵风,又是一阵烟,一会儿就不见了,空中只留下了些香水气味。
- 我不懂西乐,犹如西人听不大懂皮黄。但来上海半月,没事时我喜欢在晚上打开97.7千赫听一档西乐介绍节目,那主持人的声音总能对我产生宽厚的抚摸,而辨不出精微的乐声总能扣准夜色醇和的那面气质。今晚边听节目边把白天看毛姆小说里面的几句隽句抄下来。毛氏善用移情,如这夜乐一样,暗暗拨动我的心曲。展开全文
- 余英时拿出钩沉陈寅恪隐码诗的本事,爬罗剔抉,挖出胡适使美间一段隐忍相思,行文生趣。然还原其背景于抗战之国运,使美之巨任,政治之多漩,学问之清扬,胡在种种艰难中周旋,个人幽情不能述之广众,端赖此中情愫微调,乃不负节命。但更戏剧的是此女最终成为胡之师母,尊狎冷暖,其间只有胡生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