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袁晓辉THU的头像

袁晓辉THU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过程:描述、解释、建构,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有一个常见动作,批判,其位置在哪?在解释与建构之间?这一过程既包含对描述和解释的反思,也启发对建构所依赖的价值观的思考。这样看,从解释到建构不必太急,先老老实实把批判这步做好,想清楚“这样真的好吗“再继续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参加了一天首届创新地理学术研讨会,聆听了该领域部分领衔学者的报告,几点感受:1创新城市与区域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特别是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2该领域的国内研究定性的描述性的多,定量的解释性的少,能提出新鲜观点的学者更缺乏,王兴平老师的研究有意思;3不同学者的演讲能力差异巨大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晚上启动#果说沙龙#之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讨论,两个小时@LEI_DONG 让大家看到了技术的原貌和应用的可能性,看到了R姑娘和Python小伙的空间分析表达技能。技术的学习需要兴趣,也需要问题驱动。学习工具的路上有彼此作伴,总是好的。期待下次。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费曼先生说:“承认我们无知,永远保持“我们不知道应朝哪个方向走”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就留有了思考、更改的可能性,留有了对发展方向问题做出新贡献和新发现的可能性,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有限的人生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实践吗?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清华同济两大论坛在同一天举行,清华建筑思想论坛之七和第三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根据个人观察,比起同济,清华在规划方面的论坛和学术交流还是少很多。比起规划大佬的研讨,青年人的学术交流似乎少更多。
    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一上午至今未看到有一个青年上论坛。改青年创新听坛比较合适。
    1. 微博附图
    转发 15评论 7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自信心养成,不能靠鸡汤,靠情感支持,靠外部赞扬的索取,这些都无法持久,这样激发出的自信会转瞬即逝;最有效的还是在学习与思考中找到一套能说服自己且符合理性的逻辑,一套可以帮助自己不断理解和认知世界的方法。学会正确做事的方法,是自信心成长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它才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龙瀛师兄的《大模型》讲座记录,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认真听完后还是花了不少功夫总结,收获很大,也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讲座ppt链接http://t.cn/8kDCWAX北京城市实验室链接🔗 网页链接 ,本文链接http://t.cn/8s3ZUyX。再次感谢两位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龙瀛a1_b2 @时空之子柴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第一次参加建院泳队训练,才知道这支马杯五连冠八冠王的泳队是如何造就的。50分钟时间,500热身+8*50+8*25冲刺游+8*25放松+100放松,我是破自己记录了。只是每游50就被拉下15,颇感压力好大,十分感激@魏庆芃_VV哥 和大家照顾,下次就不给大家添乱了。再骨骼精奇的少侠也必须用毅力练就绝世武功啊!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梁先生的文章,常读常新,这篇《剑桥的泥土》记载了他在MIT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去剑桥读第二个硕士学位的心路历程。其中关于读书,做学问,做人的思考,都值得反复体会。尤记得上梁先生的课对我的哲学启蒙,不仅仅是关于城市,关于规划,更是有关致学和为人的引导,终生受益!🔗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最近接触了两位Sir Peter Hall在UCL带的博士生,一位已做博后回国调研,一位是之前的清华学妹。她们都说Peter教授年逾八十依然思维活跃,每天独自一人坐车四十分钟到学院,每月独自坐飞机去开会;只要博士生想约谈一定挤出时间见面,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想法,任何规划选题都瞬间给出书单。大牛的魅力啊!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作为博士生代表到工字厅参加学校教育工作研讨会调研,谈学术创新人才的环境与条件建设,提了几点想法:互联网时代等级秩序缺失背景下,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学生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动性和抗挫力,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兴趣、合作与分享的美德、开放与多元的视野,倡导哲学思辨、科学信仰和人文关怀。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阅读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的读后感。哈维爷爷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崇拜之至啊,准备把他老人家的著作挨个读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两个女博士各自靠在通往公共阳台的门框边噼里啪啦语速超快地分享关于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理论提炼建构的学术心得,真的很欢乐@zhque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袁晓辉THU

    早9点到晚9点,3本学校没有的原版书,连看带拍带印的,终于过了一遍,非母语的阅读速度还是慢啊。曾经听一位老师说在国外上学的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小时100页,是吗?请教钱老师@钱海峰Westlake ,俺差太远了啊!BTW,今天在国图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外文借阅区换了个工作人员,真是很nice!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