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老腻的头像

老腻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老腻

    看央视直播,历史一刻变成了历史半刻。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唐山地震那年出生的人,如果单身,已是绝对大龄青年。凌晨三点多吧,北京震感强烈,那年我九岁,记得真真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想到这儿,心“忽悠”一下,好像又震了一回。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中国大陆最后一位托派陆立之先生于今天上午在滁州去世,享年105岁。陆立之又名陆梦衣,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共,1927年赴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秋回国,1930年被中共开除,旋即加入刘仁静为首的托派组织。后向南京国民政府自首,成为军统一员,晚年寓居滁州,为滁州市政协委员。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给混童话录了一个《月亮的大衣(主播:老腻、郝京京、石雨田、游游、加菲众、天水)》,大家可以听着玩。(下载@荔枝FM 可离线收听)🔗 网页链接 。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成个慈祥的老爷爷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在外地出差,最喜欢走路。朋友相约,我都先在手机上地图一下到目的地的距离和路线,时间不赶,不超过五公里,就步行过去。一路上想想人想想事,看看不同城市的天空、街道和面孔,一点也不觉得累和枯燥。这次出差,腰里别上了计步器,一天一万步就成了目标。南京走,昆明走,真是停不下来的感觉。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再次出发。南京昆明成都,月初而出,月末方归。所谓云游四方,也不过如此吧。何况有长者,有故事,有朋友,有同窗。心有所属好,知道目标是什么,该怎样出发,怎样到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那天饭桌上,在说完各种八卦后,大伙儿终于提到了一个名字:夏俊峰。我跟季业说:你们该是比较早报道这件事的媒体吧。“2011年5月”他记得很清楚。然后他说:“我准备写写这件事。”今天,他告别了夏俊峰,就像和一个朋友挥手作别。
    【告别夏俊峰】
    1. 微博附图
    转发 22587评论 323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活到四十多才明白,困扰人一辈子的终极问题,既无关家国大事,也不涉儿女情长,而是最简单的一句:下顿吃什么?经历过云贵川的各种辣,回京后迫不及待地吃了卤煮驴火卤面煎饼以及麦当劳赛百味,强烈的冲动和欲望消解后,这问题重新浮现,一脸的胜券在握。想想它的挥之不去,我对人生简直绝望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文革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作者:徐友渔 文化大革命是将近半个世纪之前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一场令世界震惊的运动,说它对今天的中国还有影响,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薄熙来事件和所(详见长微博) ... (分享自 @长微博工具)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65评论 44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邓丽君葬礼的消息,我是在「南洋商报」上看到的。那时我正在吉隆坡华文书展的展场上。一袭黑衣的王菲出现在葬礼上,悲痛从墨镜后面漾出来,无可阻挡。黄舒峻的「改变1995」提到了邓的去世,1995年就凝固在那儿,成为一个结点。今早我将参加梅娘老人的告别仪式。这些年我们总是忙着告别,从未改变。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他是地下党的县委书记。暴露了,被抓了。进去后,他托人给组织上带口信,说你们赶紧疏散吧,我不知自己能否扛得住酷刑。几天后,他又辗转传出话来,说受了几天刑,发现自己扛得住。那时他已被打得面目全非,腿折了,骨头露在外面。再后来,他被杀了。有第一次口信在,他就是后来招了,也是条汉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本人求帮手一位。一是辅助采访,如联络受访者,访中访后服务;二是整资料,为采访和研究;三是跟我到处跑,安排好采访组的吃住行,等等。读得进书,听得懂话,看得见活,装得下事,交得下朋友,说得好外语,喜欢历史,年龄三十以下。这样的人才有木有?欢迎写邮件给我(见简介),也希望朋友们推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到大堂,离约定时间还差五分钟。外面电闪雷鸣,雨下来了。老人去年十月突然去世。一会儿我要把他生前的影像交给他儿子。儿子来了,同来的还有母亲,站在那儿,端详我。"他的日记里写到过你,他走得突然,我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你采访他的记录。"她说,"想见见你。瞧,这么巧,一来,天就开始下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有一种困境叫"回忆录困境",人情比天大,下笔就小心翼翼了。相关当事人在,他们的亲属在,政治正确在。所以当代人的回忆录多不好看,要么是城府颇深虚头八脑的道学先生,要么是一肚子委屈遮遮掩掩的小媳妇。哭不痛快,笑不敞亮,又刺痒得不行。难受死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请问各位:哪里有卖「儿歌三百首」的?想读。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校《读库1206》时最喜欢《破案后》。一德国混蛋绑架并杀死一个小孩,还把审讯他的警察耍了个够。破案后,他不断上诉,能主张的所有权利都主张了一遍。告倒曾语言威胁他的警察,参加德国司法的执业资格考试等等。这混蛋的行为让我靠声连连,但德国人太轴,对坏蛋的法律保护比对好人的就一点也不肯少。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倪雪君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优秀之处,在于他明白法国革命与美国民主作为一种时代潮流的不可逆,同时又对其保持着一种冷静的审视。"这是一个历史学家的本分。在今天的中国,也需要具有这种审视能力的人。前辈同侪后起之秀们,共勉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早上九点采访,昨晚却四点多才睡。一条一条地看来自南方的消息。社会政治的转型总是一转百转,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但每一次争取都会带来共识的凝聚,带来社会力量的增长,都会改变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改变再微小,也是巨大的进步。敬佩南方的朋友,也感谢忍辱负重的新浪,保重。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腻

    搞口述历史,唐德刚先生的《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和《张学良口述历史》是要看的。实在没时间,也一定要看他的《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胡适口述自传》中《写在书前的译后感》以及《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这三篇文章。那差不多是当下关于口述历史最好的教材。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