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民俗】荡秋千: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山戎民族所创。后来,齐桓公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为避忌讳,将“千秋”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记忆#南京部分地面文物保护现状”之神功盛德碑赑屃(明)。一图摄于1934年,二图摄于近年。从老照片可约看到四方城内当时有房屋,用途没有文献记载。现在此房屋已拆,使四方城之西门重见天日。且当时碑旁栽有树木,四方城内显得较为拥挤,而现在四方城内只有神功圣德碑贔屭,城内顿感空旷威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甘家动态】12月14日上午,南外的一群学生来我馆参观培训。学生们特别喜欢17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手工展示区。特别是抖空竹老师的示范表演迎来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学习结束后,学生们还表演了传统游戏抖空竹、抽陀螺和滚铁环等,家长们也跃跃欲试,让平时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家长、孩子们瞬间放松下来!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岁时节令】今日处暑(Stopping the heat),"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夏天结束了,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这个时期,气侯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追踪夏令营】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老师的"曹氏灯彩"名扬天下。他独创火烤竹篾的技术,并与铁丝的可塑性结合。室内外灯、天上灯、水中灯、纸扎灯等样样精通,均能达到形、色、声、光、动的效果。今天曹老师教孩子们做兔子灯,传授了做花灯的秘诀,看起来很复杂的花灯变得很容易上手,太神奇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追踪夏令营】这期夏令营潜伏着一支夫子庙小学的小分队:星星小队,今天,他们亮出横幅,拍下了很多美好瞬间.他们的动手能力不容小觑,手工布艺课上,他们做出了熊猫、花朵、繁星等漂亮的图案;另一边彩扎的同学们也不落后,看做得多卖劲儿!下面两幅作品是他们的成果,愤怒的小鸟英文单词拼错喽,非常可爱!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展开全文
    6月5日,代表江宁织造博物馆到小营小学,给四、五年级的两百多名童鞋开讲座——《艾叶香中说端午》,孩子们带上虎头帽、挂着五彩鸭蛋络,还跟着齐声朗读端午民谣:“打铁打到五月五,洋糖粽子过端午”,气氛非常热烈。希望孩子们在愉快度过有趣的民俗节日后,能爱上具有深厚文化内蕴的岁时文化。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今天下午,严凤英的大儿子王小亚先生亲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参观《严凤英艺术生涯史料展》。我馆讲解员带领着王小亚一行人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一生。作为严凤英的儿子,王小亚先生通过展板和照片回忆起他的母亲。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甘家宝贝#百花齐放,50*50cm,以大小不一的各式花朵衬托居中的大牡丹,构成丰满的图案,形成花团锦簇的效果。这是著名剪纸艺术家金陵神剪张吉根之子张方林的作品,其从事剪纸工作已有40余年,他的多幅剪纸作品为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宝贝赏析#牙雕。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大汶口遗址中就有象牙雕品出土,但刻纹较简单抽象。商周出现了杯等实用象牙器皿,所雕纹饰变为繁密典重。经历了汉唐宋元的演进,牙雕品渐趋玲珑活泼,诡秘神奇,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迈入了明清时的鼎盛期。并与竹、木、角雕一起构成了我国古代四大雕刻技艺。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甘家宝贝#刺绣莲开并蒂中堂,由刺绣中堂和对联组成,中堂以白色缎面为底,上以色线绣着鸳鸯、荷花,和“莲开并蒂”四字,鸳鸯造型生动而传神,荷花更显娇羞欲滴,“莲开并蒂”图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两边是发绣“春风鬓影弹琴看,夜月萧声隔栏洒”的对联,意境温馨而惬意。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上周我馆接待了包括美方记者、专家,国内媒体和专家在内的中美媒体交流团,他们对我馆的展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部分,更是流连忘返。图中可以看出非遗文化的无国界,虽然语言不通,可艺术是没有疆界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非遗DNA--六合民歌鲜花调#鲜花调》可追溯到1880年,艺人郑有荣、郝余瑾在香火会上传唱。1957年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将采集到的《鲜花调》改词、加工,原曲调未做大的改变,并定名为《茉莉花》,成为经典歌曲,享誉中外。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