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白釉黑花卉纹梅瓶,高34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17.6厘米,底径11.2厘米。灰胎,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以黑彩满绘折枝牡丹纹,花朵和枝叶的大块面黑彩与化妆土的白色对比分明。梅瓶在宋代广泛流行于南北各窑,当时被称为“经瓶”,多为盛酒之用。
- 江苏省常熟博物馆藏西晋青釉魂瓶,通高43.5厘米,1972年11月在江苏省常熟县大义公社小山大队出土。魂瓶,又名谷仓罐,是专为随葬而烧造的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明器,它由东汉的五联罐发展而来,至东晋时消失。通体釉色呈青绿色,器表施半釉,砂底,胎呈灰色,整器堆塑楼阁、禽鸟、力士等。
- 湖南省博物馆藏北宋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高6.7厘米,1960年在湖南长沙杨家山南宋夫妇合葬砖室墓出土。造型呈直口,筒腹,平底,三蹄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如象牙般柔和滋润。纹饰简朴,光洁的外壁饰以凸起的弦纹,具有韵律美。采用覆烧法烧成,仅口部一周无釉,为北宋定窑瓷器中的精品。
-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原为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像窟。坐佛高130厘米,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
- [走近汝窑(1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青釉洗,高3.4厘米,口径13.4厘米,足径9.2厘米。釉面开细碎片纹,但已失去原本的天青色和光泽,而呈灰白色,底部中心錾刻“乙”字。据北京故宫档案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故宫内的建福宫曾经失火,此洗当时就存放于建福宫,被火烧过而使釉色失真。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 [走近汝窑(1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青釉洗,高3.5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9.1厘米。釉面开细碎片纹,但已失去原本的天青色和光泽,而呈灰白色,底部中心錾刻“乙”字。据北京故宫档案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故宫内的建福宫曾经失火,此洗当时就存放于建福宫,被火烧过而使釉色失真。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今天看到,一大爷拿着卡到工行取钱。大爷:取1000元;营业员:大爷,3000元以下到自动取款机上取。 大爷:我不会用那个啊!营业员:3000元以下柜台不办理的。大爷好话说了半天营业员还是不同意。 大爷:那我取5000元!!!!营业员:早说嘛!给您钱!大爷:我存4000元!营业员:……展开全文
- 湖北省武汉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青釉狮纽盖罐,通体高34.8厘米,在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岭出土。盖如饼,狮纽,无釉,狮身呈火石红色。盖面和罐身施青釉,盖及肩腹部主体纹饰为折枝菊花纹,下腹部刻直棱条纹,圆足。该器物器形高大,胎体厚重,造型端庄稳重,美观大方,釉面光洁滋润。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青瓷葵花式洗,高9.3厘米,直径16厘米。全器呈六瓣葵花式,自壁至顶面皆曲突有致,顶面依瓣稜浮雕出凹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圆底,有如一朵伸展的花朵。粉青的厚釉,色泽温润匀净,积釉处色碧,釉薄处略呈粉褐色。开片稀疏而长,色泽浅淡。
- 江苏省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阿拉伯文背水壶,通高17厘米。造型呈唇口微撇,直颈,溜肩,橄榄形扁平腹,平底。壶身两侧各有双耳,为背水穿带用。壶身通体施青绿色釉,一面用绿彩绘有长脚云气纹,一面用绿彩书写古阿拉伯文“真主最伟大”,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
- 河北省博物馆藏明代洪武釉里红折枝菊纹菱花形盘,高8.6厘米,直径45.9厘米。造型呈菱花形口,花瓣形浅腹,矮圈足。口沿内外均饰海水纹,内外壁绘成两两对称的莲花图案,底为折枝菊。胎体洁白细腻,釉色白中微闪青。釉里红因烧制时还原气氛不足而红中泛灰黑色。
- 天津博物馆藏北宋汝窑盘,高2.8厘米,直径17.2厘米。造型呈口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通体天青色釉,釉汁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
- 安徽博物院藏唐代长沙窑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高23.2厘米,1965年在安徽省濉溪县唐代墓葬中出土。灰白色胎,青黄色釉,有小开片。造型呈喇叭形口,圆唇,鼓腹,圆饼状足。短流,曲柄,对称双耳。在流和耳下的褐斑上,饰模印贴花人物,有的吹笛,有的舞蹈,形象颇为生动。
- 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西汉组玉佩,长60厘米。这套组玉佩在南越王墓中出土,极为华丽,由玉、金、玻璃、煤精球等不同材料的32个饰件组成,以双凤涡纹璧、透雕龙凤涡纹璧、犀形璜、双龙浦纹璜4件玉饰自上而下为主件。中间配以4个玉人、5粒玉珠、4粒玻璃珠、2粒煤精珠、10粒金珠。
- 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金代三彩诗文六角形枕,长25.6厘米,宽11.8厘米,高8厘米。这件瓷枕在枕面长方形框内书写一首五言绝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很有名的绝句,它的作者是唐代元和、长庆年间的诗人张祜。
- 江苏省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太平天国鎏金龙凤纹钱,直径33.5厘米,厚0.8厘米。正面边沿为二龙戏珠,当中为“太平天国”四字;背面边沿为八宝纹饰,正中直书“圣宝”二字,两旁配以双凤。铸造得法,配料适宜,质量甚好,刻工精良。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宝石红僧帽壶,通高19.2厘米。壶口的造型呈三阶渐高边,因形似僧伽帽,故得名。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白边。僧帽壶始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整件器物无款,但底刻有乾隆御制诗。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金书铁券,长52厘米,宽29.8厘米,浙江嵊州长乐镇钱氏后裔收藏并捐献。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是历史上封建帝王颁赐给臣子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信物和凭证,其上信词用金填写,故称“金书铁券”。因平定叛乱有功,唐昭宗于乾宁四年(897年)赐钱镠金书铁券以示嘉奖。展开全文
- 扬州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镂空折枝花高足杯,高12.7厘米 口径11.2厘米,1984年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北郊。通体施青白釉,匀厚莹润。在杯腹外壁的镂空花枝纹,共分为五组,镂空壶门,其内分别剔刻折枝牡丹、梅花、菊花等,花枝与壶门四壁联结,产生出立体透雕的艺术效果。
- 长沙市博物馆藏清代羊脂白玉翠盖鼻烟壶,高7.4 公分,腹径1.5公分。 壶身白如雪,润如脂,器盖绿如水草,娇翠欲滴,色泽滑腻,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精细雅致之气,已达极致。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阿尔卡特石人,由花岗岩石精刻而成。身材魁梧,相貌威严,大眼阔脸,八字胡须,颈饰项圈,身着窄袖翻领长衣,右手托杯于胸前,左手在腰间握长刀,腰系宽带,腰间左侧佩有小刀,脚蹬皮靴,呈八字形面东而立,反映了公元6世纪起活跃在草原尚武好战的突厥贵族武士的形象。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清代康熙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高8.5公分,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器的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暗花团螭纹。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极为名贵,传世数量极其少有。
- 江西省博物馆藏清代光绪绿釉镂雕球形带座香薰,高8.4公分。香薰上为球体,面施绿釉,下有乌金釉底座。球顶部贴塑5只瑞兽,施淡黄釉,居中者口衔飘带;球体以菱花带纹分隔为上下两层,各镂雕四朵轮花,形如四个开光,开光之间也镂空轮花;底部镂空轮花一朵。制作颇难,不可多得。
- 上海博物馆藏春秋早期秦公簋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为春秋早期秦国国君的礼器。造型呈敛口鼓腹,器身装饰兽目交连纹、垂鳞纹、横条沟纹,盖沿和口沿每组纹饰间还设有上下相反的浮雕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