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漂泊者手记的头像

漂泊者手记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七月有雨。七月的城,是浩漫水潦浮漾着的一片叶子,延伸的街衢路巷,就是交错的叶脉。雨时停时下时缓时急,潇潇飒飒淅淅沥沥,清洗着空中的楼上的树间的,积尘,也让这段时光润湿和柔嫩起来。车驰人语,蝉嘶鸟鸣,因隔着雨帐,竟不真切了。念着“红楼隔雨相望冷”的诗句,想,冷雨无边,当需残酒续暖。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巴金说;青春是美丽的。席慕容叹:青春是太仓促的书。想起来,浑如一湖烟雨,在似已忘却时,会染湿梦痕。又像迷踪的密林,多年后仍在树藤纠葛处寻路。我还不敢回顾我的青春,那多梦的岁月,负伤的探险,歧途处处的迷宫:我把无数自己,囚在回忆里,扔掉锁匙。唯以沉默,致我未曾美丽、早已谢幕的青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仰观宇宙之大,仰察品类之盛”,足以发现我们生活在奇迹中。在140亿年漫长与广阔的时空中,比恒河尘沙还无尽的星系里,能有这小小的蓝色地球,真好。沿着量子力学的轨迹去探寻细微世界的奥秘,发现粒子构造多奇妙。生命更是不可思议,即使是一枚小小的细菌,那构造都如同城市般复杂。一切只能惊叹。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鲁迅晚年有误,但仍不失为大哲大贤。这个时代仍需要鲁迅的杂文,剖析之深刻如手术刀,制敌之准确如投枪,而内里又是对人的温热情怀,冷峻中蕴含悲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鲁迅真当得起。鲁迅杂文里的群丑角色,仍然活在中国的各个阶层,这也可悲:时间流驶,世事依旧。那杂文又有何用?一叹。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辛亥百年时出过电影和书,热闹一阵,也就罢了,一点痕迹都没留。对历史的遗忘就会对现实的淡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这一天后来成了植树节。不知道台湾如何纪念?今年文化部春晚上,石维坚朗诵孙中山1924年的讲话,让我想起了被禁的《走向共和》最后一集马少骅的独白,字字句句,都在直指当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吴宇森电影《剑雨》中那段情话大概化自席慕容的诗。诗人愿祈求佛祖化身为树,电影台词是愿化身为桥,等待某人经过,都痴情得要命。爱一个人,往往痴想,愿化身为物,与他或她相伴不离。陶渊明《闲情赋》愿为领、为带、为泽、为黛、为席、为履、为影、为烛、为扇、为琴,伴她左右,可称得《模范情书》。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傍晚,我自己去散步,探寻春的消息。白天我把自己藏在屋子里,看窗外雪后的阳光,觉得这阳光充满春天的味道。地上尚有残雪,寒鸦成阵,一只只最后都栖稳枝头。空气还是冷的,春意成缕,但还柔淡。这个城渐渐空了,我独自走在街上,不知道我牵恋的人和牵恋我的人在何处。空城寂寥,好像只我一个人居住。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道德经》视慈为“三宝”之一。墨子说,仁者应“兼爱”,“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孟子说:“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圣经》提倡“爱人如己”,要求世人爱上帝,爱自己的邻居。佛家的慈悲,也是爱,《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爱是让一个人离苦得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人权日。中国是《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国。我愿每个公民都增进人权意识,按《宣言》来了解自己的权力,并追求人权进步。一国一族的真正强大复兴,繁荣昌盛,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或军力的扩张,最终是每个人的幸福与自由,人权有所保障。人权进步,国家乃兴。谁能告诉我,我的选票在哪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回家对我来说,就像伊斯兰教众向麦加的朝圣之旅。故乡和故国一样,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只因父母亲族朋友在,是游子念兹在兹之处。《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京华再好,我也是独憔悴的斯人,无着落的过客。再见,北京:我是高阳酒徒,非儒生冠盖也。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漂泊者手记

    我在庭院里散步,夕阳正渐渐隐去它最后的光线。西墙处有一棵柿子树,经过几番风雨摧折,树叶已经凋尽,在细长瘦弱的枝杈上,悬挂着几个最后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风一吹,就随枝桠颤动。王维诗:“雨中山果落。”这几枚冬之果给我比霜叶更美的感觉,在凛冽清寒中,像在跳动的心脏,像凝成一团的火苗。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