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汉声的头像

汉声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汉声

    【“母亲的艺术”展03】中国结展区,以南京青奥会为主题的大型立体结,十分醒目(图一)。走过花布廊道,竹伞上悬挂各式结子。陈夏生老师(图五左)创作了多系列结艺作品,有配合如意、扇展出的结子,也有结合漆艺的结饰。1981年,她与《汉声》杂志合作出版多部有关中国结专书,引起了中国结流行风潮。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母亲的艺术”展02】中国女红展区以女性的一生为主轴,从日常的生活起居,到待嫁准备嫁妆,再到婚庆、喜获麟儿……在人生的每个重要转折中,都有她们缝缀的绵密情意。中国女红坊由陈曹倩老师于1996年创办,以传承传统为基础,将有情味、有趣味、有巧思的女红产品融入现代生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6】《荆楚岁时记》:“宗则,字文度。常在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不止采艾,采菖蒲也是今天民间仍广为流传的端午习俗。《吕氏春秋·任地》篇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在古人观察物候的眼中,菖蒲是能先百草而生、代表农耕时期到来的标志性植物。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5】端午一名“浴兰令节”。古人认为兰草是可以除秽的芳草,有“杀蛊毒,避不祥”的妙用。所以早在《夏小正》中已经有端午日“蓄药(一作兰)以蠲除毒气”的说法。《大戴礼》亦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楚辞》称:“浴兰汤兮沐芳华。”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4】《遵生八笺》云:“五日踏百草,又作斗百草之戏。章诗云:‘今朝斗草得宜男,五日蓄兰以为浴。’”古代斗草不仅限于端午,但端午盛行斗草,是毫无疑问的。晏殊的《破阵子》里,“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斗草给小儿女们带来了何等愉快啊。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3】“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丰子恺《儿童杂事诗笺释》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凄凉冬又冷,收拾书包好过年。六一节,祝大朋友和小朋友节日快乐![哈哈]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2】古人在端午日炼剑、炼镜、采药、制药、晒药;在端午节用兰汤沐浴,饮雄黄酒、菖蒲酒、艾酒,还插艾叶,挂雄黄袋,焚避瘟丹,制艾虎、蒲葫芦为饰;置蒲剑、蓬鞭、蒜拳、桃枝于床边;穿五毒衣、系五色丝,门前贴五毒符、钟馗像;此外还有斗百草、决射、龙舟、打石头仗等节俗活动。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端午节01】《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五月是阳气发展到极盛的月份,阴阳转化。到春秋战国,五月五日和午月午日分别和夏至的阴阳变化观念结合,形成了端午节的基础,并不断生长出丰富的节俗,进而形成一系列相关的传说,如屈原传说、伍子胥传说、曹娥传说等。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南米北面,共庆端午】《山西面食》再版上市咯!5月21日——6月3日,在汉声网店购买《山西面食》+《中国米食》,享9折优惠,另赠1本《营养新思维》笔记本;团购10套以上(含10套),享8折优惠,另赠同套数笔记本。购买链接:http://t.cn/RvAr94A,或http://t.cn/RvAr94L。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黄永松老师和林谷芳老师二人闲谈,不止朗读了民国老课本里的课文,还吟唱起儿时记忆深刻的歌谣。以下文字(完整版)记录了二人闲聊时所述内容。 黄永松&林谷...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在现代社会,手作之物愈发显现人情珍贵。汉声出品爆炸式针线盒,惟愿现代人可以重拾一针一线,缀连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意,传达手艺之美。让中国传统的针线技艺因有这个时代新精神、新价值的纳入,而流传绵远。手作蓝印花布纸巾盒不同于工业制品,优雅、大气、质朴,摆放在家中亦是很独特的装饰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下面這六張圖,是漢聲《大閘蟹》執行主編兼美編劉鎮豪老師(@好兒見骨頭 )的圖像工作日誌。時間是三年前的10月28、29日,內容是這兩天所做關於大閘蟹的田野調查記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還差一本尚未出版的《蘇州版》,『蘇州風物志』系列就完整了。這三套十七冊,是漢聲團隊四年來紮根蘇州,用田野調查、口述實錄、文史考證形成的系列風物書。試圖以一地為範例,深耕細作,形成地方風物調查的體例。更希望各地青年藉此方法認識家鄉風物,搶救故鄉。這是漢聲的深心。🔗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大閘蟹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上市,我們的新書《大閘蟹》卻已在緊鑼密鼓的印製當中。《大閘蟹》(一書四冊)定價¥99元,即日起在漢聲巷網絡商店、讀庫淘寶店、快書包網站開始預售。預計9月2日(一)起給大家發貨。詳情了解及購買鏈接: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中國米食》除了可以在農夫市集上買到,漢聲巷網絡商店也在售:🔗 网页链接 (臨近售罄,愿得其所。)//@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汉声 真是一家了不起的出版机构,他们寻访整理研究中国的农耕和食物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祖先,自然和生产者对食物的影响和恭喜。
    台式烧肉粽,刚刚完成,准备下锅。第一次做这种口味,很期待。做法是参照@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上买的"中国米食"。当时抢了两本,自己收藏一本,送给@萌仔2070 一本,某人以"给女儿当嫁妆"为借口,一直懒得打开包装。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新增售點】濟南歷下區芙蓉街上有家『分子車間』,『雜貨舖+創意設計工作室』的模式,是幾個年輕設計師的創業嘗試。這裡是漢聲巷文創在濟南的第一個售點。《大過蛇年》、門神系列產品已經上架,春節期間照常營業。濟南的朋友,逛街時不妨遛進去看看。他們的微博:@芙蓉街上的杂货铺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伏羲、女媧是中國神話中創造人類,教導人民從事生產、取得生活能力的神。圖中的伏羲、女媧在日月星斗之中各握曲尺、圓規。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代表規劃、設計和創造。人首蛇身是最大特點,蛇身交缠象徵生命的活力與智慧。(《大過蛇年》地址:🔗 网页链接 | http://t.cn/zY79I3R)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著鳳冠霞帔的女子,端坐华盖之下,手握剪刀。周邊佈滿鳳凰、牡丹等紋樣,以色紙層層剪貼,繽紛多彩。庫淑蘭代表作品《剪花娘子》,也恰是老人的自喻。現實中極為艱困的老大娘,是藝術世界中快乐、庄严的女神。《大過蛇年》特別選入這一幅。(購買鏈接:🔗 网页链接 | http://t.cn/zY79I3R)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冬至的餃子】漢聲同仁最喜麵食,麵條和餃子亦是北京辦公室經常拿來招待客人的吃食,更不會漏掉『冬至吃餃子』這一北方習俗。今晚,北京又開始下雪了。同事們圍坐大木桌,雪夜吃餃子,再喝上兩盅二鍋頭,提前慶祝冬至,不亦快哉~ 並預祝、遙祝遠方的同事們冬至快樂!@翟明磊在云间 @好兒見骨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出版通告】漢聲歷時兩年半採訪編纂的《中國水生植物——蘇州水八仙》已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一套九冊,前八冊《蒓菜》、《茭白》、《蓮藕》、《菱角》、《芡實》、《水芹》、《荸薺》、《慈姑》依採收時間為序,第九本為《救救水八仙》。定價:RMB198元。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汉声

    廣州能夠買到《大过龙年》嗎?當然可以。『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廣州@方所文化 不僅有《#大过龙年#》,還有漢聲巷文創產品專區。我們為廣州終於有了這樣一家涵蓋書店、美學生活館、咖啡店、藝廊與服裝的綜合性文化藝術空間而感到高興!(地址:广州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商场负一层MU35)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