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舞台剧照摄影欣赏:刀 舞。摆动的“翎子”、翻滚的“靠旗”“靠拍”、飞舞的大刀,尽显大将威风。(摄于北戏“少儿戏剧场”地方戏曲系“文华艺术院校奖.地方系赛前汇报演出,河北梆子《铁弓缘》。青年优秀演员张华饰陈秀英,主教老师:李二娥)
- 有的同志照片拍的真不赖,可总给人感觉美中略有不足——原来是画面的构图与结构存在问题(我叫它画面“不干净”)使其逊色不少。我们在诉求摄影作品完美的同时也要追求摄影再创作和制作工艺流程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千万别“顾了脑袋不顾屁股”。光“拍”不“做”,应该是“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吧!
- 火丁的“水袖”太棒了!有韵、有味、有棱、有角、有气、有质,耐人寻味,经人咀嚼,美轮美奂,经典完美。
- 午夜舞台剧照摄影作品欣赏:这是我在一张黑白底片上利用“多次曝光”(四次)拍摄的鲜族女歌手演唱的照片。时隔26年了,现在看来还是赏心悦目啊!请大家分享。
- 午夜舞台剧照作品欣赏:这是我在一张黑白底片上利用“多次曝光”拍摄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歌舞团舞蹈家表演的照片。时隔26年了,尽管后期还有“粗糙”的痕迹,现在看来还是赏心悦目啊!请大家分享吧。
- 常常很幼稚的想:假如把戏曲舞台艺术摄影的高手儿们都汇集在一个剧场里,共同拍一场经典剧目、名家荟萃的演出,那该是多么震撼人心,激情四射,赏心悦目,亮点无限的快事啊!现场快门儿声响此起彼伏,高手儿们风度翩翩,长枪短炮神采奕奕,太过瘾!太刺激了![嘻嘻][哈哈][赞][good]
- 我的学生、青年新锐影视制片人丁泊程,昨晚应邀出席:2013年度中国电影导演表彰颁奖活动。这是他在“晚宴”上与冯小刚和葛优的留影。作为他的老师,对他的进步与光彩感到欣悦!
- 戏曲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欣赏:此乃是天,祝(哇)某,成-功-也——!(摄于河北梆子《盗御马》,北戏河北梆子大专班演出。王振辉饰窦尔敦;主教老师:赵振武)。
- 戏曲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欣赏:某趁着月无光大胆前往(摄于河北梆子《盗御马》,北戏河北梆子大专班演出。王振辉饰窦尔敦;主教老师:赵振武)。
- “用爱记录美好瞬间”——梨园来客2013蛇年优秀摄影作品主题回顾展作品《生命的活力》
- 昨天下午,中国评剧院大戏《狸猫换太子》以其座无虚席的盛况“引爆”大剧院。惊险离奇的剧情和演员们的精彩演技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喝彩与掌声交相辉映此起彼伏,把整个“评剧大剧院”搅动的热火朝天。图为:昨天的演出剧照。展开全文
- 评剧,我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在东北生根发芽,在华北开花结果,深受百姓宠爱,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国家和社会、尤其是作为“娘家人儿”的吉林省更应该倍加珍惜、珍爱的去呵护她,不能官僚盲目的用“红头儿文件”轻易伤害和摧残她。更不要做千古罪人!@冬雪 @评剧赵斌 @马惠民wu2mry 展开全文
- 话剧舞台摄影作品欣赏:诙谐的喜剧元素(梨园来客摄于话剧《第十二夜》)
- 话剧舞台摄影作品欣赏:诙谐与幽默的竞技(梨园来客摄于话剧《第十二夜》)
- 舞台剧照欣赏:根据莎翁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第十二夜》:讲述了一对孪生双胞胎兄妹的离奇经历。(摄影:梨园来客)
- 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欣赏:梦幻小夜曲(摄影:梨园来客,尼康D90单反相机,18—105镜头,4.5光孔,1/100秒)
- 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欣赏:醉梦梨园(摄影:梨园来客,摄于:13年7月21日。尼康D90单反相机,4.5光孔,1/80速度)
- 舞台艺术摄影作品欣赏:春潮(作者:梨园来客,摄于13年7月21日。尼康D90.18—105变焦.4.5光孔,1/80速度)
- 图片欣赏:“银发飘飘”老年人才艺大赛。你来段儿“醉酒”、我唱段儿“红娘”——把喜怒哀乐融入唱念做打,把身心健康寄托国粹梨园。京剧联唱《行云流水》北京金融街文昌社区菊香京剧队演出。
- 戏曲演员不应该小视台词。昨天观摩评剧“邀请赛”对演员的台词深有感触。唱腔固然重要,但千万别忘了“千斤话白,四两唱儿”的道理。一个是台词的“剧情”和“人物”情感的脉络关系;一个是演员念白的“逻辑重音”和“语气重音”的关系。台词千万不要“偏离”剧情和人物。@评剧赵斌 @评剧大腕李妮
- 回复@吕咸蔚: 您拿着折扇儿,比我“范儿”还浓,整个儿一“衙内”阿(开个玩笑) //@吕咸蔚: ,今儿我也拿了一把折扇!
每年进入炎热的夏季,我都习惯外出手里拿把扇子,主要是太热的缘故。可是大街上(公交车上)拿扇子的人还真的不多,所以就看我的了——那形象,跟TM大爷是的,真有“像儿”! - 城乡结合部——很多词汇都是这里的专属:来京务工、北漂一族、打工子弟、城管死角、治消防隐患、案件多发,等等等等。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对文化艺术战线(领域)的大政方针。对一部“作品”出笼后的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甚至谩骂攻击,其实都是很正常的。面对纪录片《京剧》广大观众应该积极、善意的去评价和评判,创作者也需冷静、理智的去直面、接受、解读和诠释。正所谓:取其精华,弃之糟泊。
前几天一直在看连续剧《莲花》。最令我赏心悦目的是王奎荣兄饰演的“舅爷”,他把一个曾经非常体面后沦为“市井混混儿”、表象玩世不恭实质具备爱国“底线”的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解析和诠释的入木三分。人物讨俏出彩儿,表演台词鲜活到位。我和奎荣兄2003年《新刀马旦》中有过“对手戏”和他演戏舒服。
- 记得在上演阿尔巴尼亚电影的那年,市场上还卖阿尔巴尼亚的香烟,除了圆形的烟卷儿,还有一种是扁圆形的烟,还记得卖1毛6一包,虽然味道有点儿酸溜溜的,但它的包装非常精细,迄今记忆犹新。
在看BTV“非常记忆”——电影来袭。勾起我亲历的一段难忘却又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