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李鸿谷的头像

李鸿谷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马航事件,梳理了一下脑子里的那些信息来源,很悲观,我们的新闻媒体,还不具备参与这样国际性竞争与合作的“新闻大战”的能力。从海湾战争、阿拉伯事件、叙利亚冲突以及马航失联,我们未发布可被记忆的任何信息。若以全球产业链比喻,我们新闻界可能连袜子纽扣都未生产出来,更别说卖出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马航失联,然后…………没有然后。一周之后,这一事件的“然后”,飞机的位置、乘客的生死,没有任何信息。对于微博大国的中国人来说,这一事件奇特之处是:否认,不断地否认,是目前构成其信息的主要部分。嗯,有效信息并不是随着传播手段提升而增多的。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经验。#事件与新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比较微博与微信,社交媒体虚伪性立显。社交性更强的微信,信息自净成本更高,能力更弱。社交性背后的熟人网络,在非专业的信息——甚至谣言传播的打击下,信任度降低,反过来又造成传播的可信性降低。最后呢?微信成为各种“老火靓汤”,于丹们重新上岗。(图片选自新浪)#马航事件传播思考五#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当庞大的自媒体,各种小喇叭都拿在手上后,真实的现实是:事实是极度稀缺的。比如至今的马航失联事件,有效信息能超过1000字吗?喇叭多事实少的悬殊落差,其结果,从传播事实变为表演自己,谣言的发生与传布,由此滋生。信誉建设,遥遥无期,颠覆自媒体的,是其自身。#马航事件传播思考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马航事件,对迷信社交媒体,相信自媒体将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网络“新”媒体现在,以及可见的未来,没有显示出对传统媒体替代的能力。最简单的理由是:信息生产是需要资本、信誉与专业能力的;仅仅的人际及其聚合,替代性,有限。#马航事件传播思考一#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愿押性命与农业部对赌转基因。这性命,这赌,也忒文艺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你懂的。”是挺机灵的回答,可是,严不严肃呢?铁道部发言人的那个回答:“我信了”——过去的时间并不长嘛。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才下来几个月啊,就这么着急着辩说:我没有也绝不以权……这是什么节奏啊?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圣诞小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最近新闻真多,识别区、李超人……粗粗看过一遍,感叹,新闻事件内里的关系、利益、结构与格局,其纠缠之复杂,远远、远远超过新闻人的知识储备。需要自察自省,更需要学习。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违约赔钱,愿赌服输。只是,中国足协这事办的,忒窝囊。权力,无论行政的还是经济的,有配置资源的力量,却未必一定会达成良性结果。但像中国足球这样,米卢之后,从不正确,也是极其罕见。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未来的中国梦是不是可以包括我们去“狗仔”邓文迪,而且是不用文摘的自己去偷拍与八卦,并且约默多克一个专访的时间。当然,如果政府能够收留美国的异议人士斯诺登,可能更像一个中国的梦。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哈。//@舒可文: //@理论车间后门: 未来中国,政治终将是一种人民与另一种人民,尤其是新冒出来的人民与被主导者收买的人民的决斗。决不会有一种小资知识分子替我们去国外采购回来的宪政模型,大家像使用iPhone-7的各功能,去做出各种app的民主政治的。那种民主或者说那种政治,只会是冯唐笔下的床戏。
    展开全文
    死都不怕,杀人放火都在所不惜,会在乎你们的道德谴责?准备走上这条路的人,会理会你们的道德规训?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放弃中国高考,对许多城市家庭来说,越来越不是件让人难以取舍的事情;放弃,实则意味着选择,选择另一种教育道路与成长模式,这其间当然挑战多多。只是,有选择,就有可能——整体智力提升与整体福祉增加的可能,以及个人命运改变的可能。这才是好社会的样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三浦雄一郎,80岁登顶珠峰。这样的80岁值得期待。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救灾原则。
    请让路,不添堵!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猪、死猪——我同事说,这不符合我们传统啊。过去,这样的猪,不都被吃了?是啊。这回为什么?然后是:排骨汤、殡葬,以及我们殡葬的价格是合理的、是国家监督的……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面啊!各种混乱,瞬间激荡。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今天面试有一道题:最近看过的书。有两位以上的同学看过的是《看见》。其中一位解释:我一直疑惑,看琼瑶也就是看言情长大的孩子能不能做新闻,这本书给了我信心。——虽然,这本书我也快看完了,这个说法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这个时代,认真做本杂志,努力读几本书,比任何起哄都强百倍、千倍。改变历史的是邓小平,我们仍生活在他的时代里……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中-组部、政-法委、重庆市-委……各个岗位开始各就各位。10年前,上海人马进了京,才开会;而今是开完会,然后人事。这也算个进步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看到山上那五个大字了吗?2小时25分钟,从山脚爬到“贰拾台”,这是登高。35分钟后折返回“拾肆台”,坐缆车下山。77同学今年的登山运动暂告一段落。@阿昕 同学见证了这一小纪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慕田峪。忠于毛主席。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这次大会,目前看到最有价值的收获是全退。制度的形成或变迁,实为如此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它的意义在于其不可逆性。此后,谁更改这个惯例,会迅速引发民意制约——传统中国遵循陈例,意即如此。我的小猜测则是:弱势首领,退才是进。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酷女。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真正周刊,我的印象里,从彼时到此时,这期封面造形最酷。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鸿谷

    冲冠一怒为耳光。这可以解释为:士可杀不可辱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李鸿谷

    无论北京暴雨,还是启东排海工程,起个哄是最容易的;起了哄,还有“永久停止”的结果,就更美妙了。可是,如果这只是零和博弈的一种结果,更大的代价,在不远处等着你,等着我们大家。
    邻避效应,环保迷题,及某某,不多说了,看图吧……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李鸿谷

    官民形成对峙,形成零和博弈,代价将是国家治理结构的崩坏,以及官民双输。化工项目,从厦门、大连到什邡,开工前的信息发布以及“宣传”,实在弱到可耻的地步。官民冲突一旦形成,谁还要“真相”?避免它,必须由此着手。首先教育官员,然后教育公知。//@三联理多多: 什坊不只需要释放吧
    什邡,余震 【你也许会感兴趣的一些细节】如果有一天,人们能够冷静的回看什邡宏达钼铜项目从项目酝酿、再到敲定的全过程——尽管这种冷静现在看起来是越来越难了,但我仍然希望如此——那么人们可以有机会认识到,这一个凝结了很多期待和善意的种子,是本可以有机会不结出这样一个苦涩的果实的。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