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一则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则中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凭借自身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调控能力,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
-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理解,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 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进入新常态时期。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
-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较大。从1978年的2.57倍,一度下降到1985年的1.86倍,此后一直上升到1994年的2.61倍,此后4年小幅下降,再自1999年的2.65倍震荡上升到2010年的最高点3.33倍,随后下降到2013年的3.03倍。而美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70—1990年为1.28—1.33倍,到了21世纪初缩小到1.17倍。展开全文
- 长期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偏向政府、企业和先富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2002—2012年中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仅为13%。同期美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6%,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95%。同期韩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6%,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4%。
- 第三次大转型是“十二五”开始推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启动的“六位一体”全面改革。这次转型不仅有体制或制度转型,还有发展模式转型,不仅有经济体制改革,还有一系列非经济方面制度的改革。卓越http://t.cn/RvMzc2n当当http://t.cn/RvMz9kn京东🔗 网页链接展开全文
-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部分不当投资可能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起到拉动经济的明显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副作用和后遗症日益显现。有的项目成为“烂尾工程”,有的无法实现稳定盈利,有的因负债过多而无法维持。出现这些问题,李佐军:稳投资须重效率可持续 🔗 网页链接
- 一些学者倡导、媒体热炒甚至已付诸行动的政府“经营城市”,弊端重重。政府“经营城市”,意味着权力直接进入市场,会大规模制造腐败;是职能错位,弱化了政府公共职能;政府成为“土地贩子”是与民争利的表现。#第三次大转型#卓越http://t.cn/RvMzc2n当当http://t.cn/RvMz9kn京东🔗 网页链接展开全文
- 改革开放后,虽然计划经济体制被改革了,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体制没有变,GDP导向的考核制度还强化了,而且有的地方政府企业化了,为了追求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政绩,不惜成本和代价进行超前建设,寻求超高速增长。李佐军:《正视“赶超发展症”》
- 从当前已出现的经济增速下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经济泡沫较严重、内需不足、投资依赖、创新驱动不足、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大、要素成本上升、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贫富差距大等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转型升级陷阱”敏感期。我发表了文章:《中国进入“中等收入转型升级陷阱”
- 必须承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只要思路对头,方法正确,也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当二者确实存在冲突的时候,园区应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出发,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要敢于舍弃 -(分享自 @中国网财经) 展开全文
- 【真理当与人文关怀并行】硕士学习期间,张培刚老师时刻不忘提醒学生们做学问的目标——不是扬名立万,而是为祖国在国际学术界争得一席之地。李佐军:真理当与人文关怀并行 - 经济网... 🔗 网页链接
- 【降房价只有两招】一招是“五大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货币制度改革、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房产登记制度改革或财产公示制度改革),另一招是经济泡沫破灭。在现体制下仅用供求规律来解释房价是不够的。新华社:供需紧张或引发房价报复性上涨_新浪房产_新浪?url=🔗 网页链接
- 【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在哪?】1、政府回归公共服务职能,将经济交给企业和市场,政府不能办企业;2、按总书记要求,再也不能以GDP论英雄了;3、硬化政府预算约束,建立投资决策失误责任终身追究制。省会城市债务率最高已达189% 为还欠账崽卖爷田 (分享自 @新浪财经) 🔗 网页链接
- 【林毅夫-韦森或林毅夫-杨小凯之争的实质是国家发展-国民发展之争】林毅夫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投资拉动等的暗含前提是以国家发展为主导(故创办国家发展学院),政府战略选择很重要。而韦森、杨小凯的宪政民主、后发劣势等暗含的前提国民发展,国家发展服从于国民发展,政府应为保障国民权利服务。展开全文
- 【稳增长思考系列9:老是拿“三驾马车”说事是短视的表现】近年来,学界、媒体和政府在讨论经济增长时,言必称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外需不行了就扩大内需,投资不行了就增加消费。我们不否认三驾马车是经济增长的三大短期需求动力,但有很多副作用和后遗症,更健康可持续的动力应在供给边。
- 【“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含义呢?】最近有一词很流行,叫“结构性改革”。学了多年的经济学,也研究了多年的改革,使劲去理解什么叫“结构性改革”呢?但还是理解不到位。结构是指一个事物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很好理解,但改革是一种行为,很难说改革结构,更不好说结构性改革。
【夏斌:中国应学97亚洲危机处理 敢于关闭金融机构】夏斌表示“应该好好学习中国自身1997年亚洲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关闭100多家信托公司,关闭1000多家基金会,关闭证券公司的经验,讲究策略,分类处置来安排好对各类合法债务的救助政策。”http://t.cn/zQ4bL4m(微信公众账号:东方财富网)展开全文
【夏斌:当前中国已经存在金融危机现象】国务院参事@夏斌 昨日表示,从趋势看,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处于一个从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当前的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决策者应该尽快地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 网页链接
【统计局: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同比增长9.1%】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同比名义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名义增长11.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数据显示,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财产性收入增长14.0%。🔗 网页链接展开全文
- 我们要的是人本城镇化,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的城镇化,让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城镇化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追求GDP,不是要扩大内需,而是要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进城,让没能进城的农民也共享城镇化成果。中国评论新闻:李佐军:中国改革需要新思维 🔗 网页链接
- 【美国靠什么率先走出金融危机】1.正视危机现实,深挖危机根源;2.坦然面对经济下滑,不人为阻止经济调整;3.调整金融制度,适时进出量化宽松;4.推进页岩气等新能源技术,培育新增长点;5.推进再工业化,减少经济泡沫;6.以提高就业率为核心,始终高度关注民生;7.切实减税和降息,依靠企业走出危机。展开全文
- 【城镇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热切期盼城镇化规划和政策出台,其实以农民市民化为核心的人本城镇化更多的是挑战,因为让农民变公平市民,意味着政府要拿更多钱解决其福利待遇,意味着现有市民的蛋糕要重新分,意味着要降房价,让进城农民买或租得起房,这种利益格局的重组非易事。
- 【钱荒的根源】最近的钱荒,表面看是由美联储收缩流动性、出口下跌外汇占款减少、外汇和债券监管加强、年中考核等造成,仔细看是由银行短债长贷、期限错配、加长杠杆、追逐暴利和央行稳定货币、控制总量造成,再往深层看是由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虹吸资金造成,追根究底是GDP导向制度造成。展开全文
- 【新政大思路】1、制定金融新政策——稳货币,活存量,去杠杆,挤泡沫;2、推进政府新改革——减审批,减机构,减开支,减税收;3、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抓改革,求创新,去产能,促转型;4、满足人民新期望——反腐败,抓作风,治环境,保安全。
- 【稳货币的重要性】只有稳货币,才能将已有的泡沫慢慢挤出,避免形成新的泡沫,才能避免房价进一步上涨,才能减少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的自我循环,将资金逼向实体经济,培养新的增长点,才能形成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强大压力,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当然因此也会造成一些痛苦。
- 【关注资金链薄弱环节】过度投资、信贷超规模、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热钱外流、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银行债务违约、债券拍卖失败等都涉及到敏感的资金链。【惠誉:中国信贷泡沫史上罕见 未来经济面临艰难局面】🔗 网页链接 (分享自 @凤凰财经)
- 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因:一是中国人的制度资本较少或制度成本较多;二是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国民工作的技术条件较差;三是中国国民的人均资本较少;四是中国国民的人均人力资本较少。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的新解释》 (来自 @头条博客) - 🔗 网页链接
- 陈志武教授站在美国角度看中国,得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因为众多廉价劳动力勤奋工作,弥补了制度资本的不足。我站在中国角度看中国,则得出正是制度资本相对于改革前的大幅提高,才导致中国人不再“出工不出力”,愿意勤奋工作以求致富。李佐军:“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的新解释 🔗 网页链接
- 【相信人民,相信市场,相信法治】最近,中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在向社会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信号:相信人民,相信市场,相信法治。不容置疑,我国当前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强化政府和人治的作用,另一种是强化市场和法治的作用。显然,新的领导班子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