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世界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自变自现自导自演的,乃至佛刹净土也成就于我们的清净心。心生则万法生,心灭则万法灭;迷与悟,净与染全在自己的心。心净佛土净,心秽万境脏;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了知无心处,心身自安然。查看全文>>
- 莫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果实熟透了才可以采摘,思考沉稳了才能充分表达。
【《教父》经典台词】:1、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 2、当你说不时,你要使不听上去象是一样好听。 3、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4、痛苦不象死亡那样无可挽回!5、如果你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6、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 ,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展开全文
- 研究称——数钱有益心理健康 使人快速恢复平静: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者让两组志愿者分别清点80张100美元的现金和普通纸片。然后所有志愿者都要做扔球游戏。结果,数过钱的在游戏中明显承受更少的心理压力。科学家由此认为:数钱有益心理健康。关键是!要是没啥钱,岂不越数越沮丧?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给扭曲了,所以沟通内容之前,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误会只会越来越深。
- 江南红箭最新趋势图分析 今天江南红箭已经努力了。而且,付出不小代价,可惜遇到了第一套牢密集区,这一关是最难过的。而且,解套压力实在是太大。下周估计要震荡一个时间段,看看能不能再现在这个价格呆一周,最低价位应该是今日的收盘价。如果呆住了,然后会冲高15.6的-18之间的价位。
- 佛与众生之分别,只在觉与不觉、慈悲与不慈悲。觉则即相离相,一切不住;不觉则见境生心,一切皆住。慈悲则平等为怀,万物一体;不慈悲则贪嗔痴慢,烦恼丛生。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六祖云:“一念平直,众生是佛”。
- 人生知止而乐。“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乐不可享尽。为人做事懂得适可而止,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是一种余地。
高兴与痛苦,人皆有之。高兴时心平气和地感受它;痛苦时平静地体会它。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
- 一个人相缘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富,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命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全是自作自受。
- 让你的心不追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执着现在的时候,它就自然安住。很多人也想坐禅,但是坐下来就开始妄想纷纷,心根本定不下来。你刻意地想把自己的心定下来,那个时候根本定不下来。你想“定”,这就是个念头;又想“定”,念头又出来了……这是增加妄念、增加执着,根本安不住。
- 已明心者,初见之时,心身空寂,了无一物,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皆成一片,如在大圆镜中。虽不起分别念虑,而于见闻觉知,了了分明,如飞鸟行空,清风疏竹,了无挂碍。心明境寂,如万里晴空,身轻愉快,如春风吹絮。——南怀瑾
前半生只知好强争先,后半生才晓退让放宽;前半生只知努力发财,后半生才晓慈善散钱;前半生惟知高处光荣,后半生才明白高处不胜寒;前半生处心积虑用心,后半生才知道无心之道惟圣贤。一半一半的道理非是过来人再说也是枉然。倘若预先就悟得三分,那一定进退得当,劳逸适度,阴阳平衡,福慧双收。
- 朋友就像是水中的鱼,深水层和浅水层的鱼永远也不会走在一起;穷和富,官和民,草根和显贵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因为各自对人生的感悟不同,最关键是他们对待世界和自然的心不同。因为有利益,有分别,有取舍,有轻重,有顾虑,能分出三六九等,尘世利益纷争之心蒙蔽了真情,也不会有真正的情义。
- ‘万般法相皆唯识现’。三界唯心造,万法唯识现。“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竟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以知万行由心.一切在我。皆自能为.非天所生.非地所出.只在最除一念。欲外安和.但内宁静.心虚境寂.念起法生。展开全文
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里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寻找财富,那是大错特错也,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 《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相是心所显,故心显现一切,心与显相一体无二,所以色空无二。明白此道理,色的问题就解决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的一切六尘,都是现象与心的执着轮回中,但本体是空,没有二元对立。
月圆则缺,日中则移,花绚则糜,水满则溢。世上没有一事一物可以“永保无虞”。是故佛说:这是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娑婆即痛苦。遗失让人宽容,缺憾教人知足;伤痛敲人警醒,苦楚催人觉悟。笑忘苦痛,虚怀载物,心安当下,无忧无怖
- ‘万般法相皆唯识现’。三界唯心造,万法唯识现。“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竟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以知万行由心.一切在我。皆自能为.非天所生.非地所出.只在最除一念。欲外安和.但内宁静.心虚境寂.念起法生。展开全文
- 要找到自己不生不灭的心,即,"自清净;不生灭;自具足;无动摇;生万法"的心。是知天,地,人,一切法的无量般若智慧之心—佛心。禅法主张,佛在心中,诸法随缘,真心不动,物我俩忘。到什么时侯,不要失去自信、自强,自己主宰自己的心。境由心生,善恶一念,几代因果,几代报应,不是天给,自做自受。展开全文
- 三心都是过去现在未来心,都是散乱心,了不可得,教它不生,不生就不灭,那是禅;接着念佛,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似带角虎”只要妄想贪瞋痴——贪淫、瞋杀、愚痴,要是如梦幻泡影、能看得开,也就放得下了,就不愚痴了。念佛的助行中,是观三心了不可得。
- 当嗔害心生起,如果没有察觉、对治、转化,有一天它就可能成为害他的行为。所以要有觉性、觉照力,随时注意自己每个起心动念,随时保持正知正念,别让嗔念进入心中。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生气,别再专注在那个点上,要试着改变焦点、转移对境,否则接着你可能付诸身语的行动,开始骂人或打人了。
感激斥责你的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绊倒你的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你疼过,便懂得了;你跨越过,便成熟了;明白“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可省去许多烦恼事。缘起学说是: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需要任何神来创造,因此在生活中或修行上,都必须重视因缘、如理取舍。 - 放下执着,保持内心的清净,,,只有清净了自己的心灵,我们才能轻松的面对人生的无常,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就等于成就了这个世界的安宁。
要有平常心,得到的要知足,失去的别追悔,坦然接受面前的一切;要有包容心,放下曾经的恩怨,亦放下当初的敌人,让自己多一些闲适恬淡;要有怜悯心,助人别求回报,布施别毁自尊,寻求精神的和谐;要有耻辱心,再难别破底线,再苦要守原则,别轻易放弃灵魂的高地。人生就这一辈子,关键是要活出自己。
- 【弘一大师语录】1、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2、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3、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4、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5、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受益终身的话】 1.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终会得到;2 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保持良好的人格将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尊重;3 不要对谁特别的好,更不对谁特别不好,永远不要被少数人所利用;4 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用尽心机不如静心做事。
- 感激斥责你的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绊倒你的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你疼过,便懂得了;你跨越过,便成熟了;明白“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可省去许多烦恼事。缘起学说是: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需要任何神来创造,因此在生活中或修行上,都必须重视因缘、如理取舍。